APP下载

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

2019-03-14赵树桐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印堂体征艾灸

赵树桐

(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27)

过敏性鼻炎亦称变应性鼻炎,是鼻粘膜接触过敏原后,出现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和鼻塞等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疾病,此一系列的炎症反应是由IgE介导的。该疾病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过敏症状,是耳鼻咽喉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1]。过敏性鼻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包括幼婴时期,在发病上无性别差异。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多达10%~20%的儿童及少年罹患过敏性鼻炎。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8例病例均为2013年6月—2015年5月在我科门诊就诊且已由耳鼻喉科确诊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年龄8~68岁,病程2~20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男19例,女20例,平均年龄(32.27±2.36)岁,平均病程(8.05±0.51)年;对照组39例,男19例,女20例,平均年龄(32.31±2.18)岁,平均病程(8.11±0.45)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

参照2001年WHO制定的《过敏性鼻炎的处理及其对哮喘的影响》中确定的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依据。具有典型的过敏病史(包括家族史、婴幼儿湿疹或哮喘病史)和典型的临床症状。 症状:鼻痒、喷嚏频频、流清鼻涕、鼻塞,上症可自行或经治疗后消失。患者往往伴有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如眼痒、流泪等。鼻腔检查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有清水样。

1.3 纳入标准

按照2001年WHO制定的《过敏性鼻炎的处理及其对哮喘的影响》中确定的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标准纳入。

1.4 排除标准

过去6个月内接受过抗过敏药物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伴鼻窦炎、先天性鼻中隔严重偏曲者,以及做过鼻腔各种手术者;恶性肿瘤患者;孕妇、哺乳期过敏性鼻炎患者;肝、肾功能异常者。

2 治疗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临床观察期间均停用其它治疗鼻炎的药物及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艾灸疗法。针刺选穴:迎香穴透鼻通穴、印堂穴、风池穴(双)、合谷穴(双)、列缺穴(双)、足三里(双),并配合足三里、肺俞、脾俞、肾俞双侧艾灸治疗。针刺操作:使用75%的酒精穴位局部消毒后,迎香穴斜刺透鼻通穴,鼻腔及鼻根部酸胀感明显,鼻窍通为佳;印堂穴用提捏法进针,平刺,针尖指向鼻尖,用提插捻转法,致鼻部明显酸胀感为宜;风池穴针尖向鼻尖部刺入30 mm,针感要求放散至鼻根部或前额区;合谷穴及列缺穴均采用针尖向上斜刺的方法,以上穴位均采用泻法;直刺双侧足三里穴,采用捻转补法,上述穴位每隔10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隔日针刺1次,7次为一疗程。使用清艾条在距离双侧肺俞穴、脾俞穴及肾俞穴皮肤之上2 cm处,行温和灸疗法,时间为每穴10 min,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隔日艾灸1次,7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休息1天。

2.2 对照组

对照组选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386)口服,每天1次,每次10 mg,睡前服。

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症状、体征评分:从患者有无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的症状及相关体征对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评估。见表1。②临床疗效:参照2004年兰州会议修订的过敏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或症状改善率超过66%;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症状改善率26%~65%;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改善或症状改善率未超过25%。③血浆标本采集及IL-4、IL-5测定:在患者入院及治疗3个疗程后,晨起采取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出IL-4、IL-5。

表1 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5.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症状、体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总评分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对比

5.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61.53%,经卡方检验χ2=4.23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3 两组治疗前后IL-4、IL-5对比

两组治疗前IL-4、IL-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4、IL-5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IL-4、IL-5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IL-4、IL-5对比

6 讨论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们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雾霾天气的增多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大,使得过敏性鼻炎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趋势都有增长。过敏性鼻炎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生活。因此寻找有效且绿色的治疗方法,极为重要。

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鼻鼽”范畴[3]。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为肺气虚弱,卫表不固,腠理疏松,外邪乘虚而入,肺气失宣,水道不通,津液停聚,壅塞鼻窍而致[4]。《诸病源候论》曰:“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乘鼻,故津液不能自收”,形象的说明了本病的发病机理及主症。肺五行属金,其母脏为脾,病久“子盗母气”致脾气不足,加之过敏性鼻炎的内在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耐,肾气不足,故其致病内因为肺脾肾气虚[5]。所以本病易于反复发作。故治疗当以“补虚泻实”,即补益肺脾肾之气,祛邪通窍[6]。现代医学认为,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及鼻内腺体分泌增加等因素促使组织胺形成,释放的组织胺又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及管壁通透性增加,如此恶性循环是本病的基本病理。

迎香为手阳明大肠经止穴,手足阳明之会,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10 mm,当鼻唇沟中。《甲乙经》记载:“鼻鼽不利,窒洞气塞,僻多涕,鼽衄有病,迎香主之。”故迎香穴为治疗鼻病的要穴,也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主穴。现代针刺研究表明,针刺迎香穴能抑制组胺的形成和释放,并且刺激血管的收缩,同步抑制和降低鼻腔内毛细血管及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使炎性渗出减少,有效解除鼻塞、喷嚏、流涕等症状。鼻通穴,又名上迎香,在鼻孔两侧,鼻唇沟上,为经外奇穴,主治各种鼻炎,尤以治疗过敏性鼻炎为佳,迎香穴透鼻通穴加强了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作用。风池穴为祛风散邪的要穴。合谷、列缺为治疗头面部疾患的要穴,正如《四总穴歌》曰:“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同时列缺为肺经的络穴及八脉交会八穴之一,具有疏风解表、宣肺通窍的作用。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印堂穴又称阙中穴,《灵枢·五色》篇有:“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阙中者,肺也”,肺为明堂,印堂即为印合明堂之意,本穴与肺气相通。肺之外腑为鼻,与肺气相连;本穴紧连鼻根,故可治疗各种鼻病以及缓解鼻塞、流涕等鼻病症状。选择印堂穴治疗过敏性鼻炎,是因为印堂为循于督脉线上的经外奇穴,督脉所过,有统摄全身阳气和维系人身元气的功能,取之能畅通局部经气,升提阳气;本穴又与肺气相通,灸之可益卫固表,使肌肤腠理致密,风寒等外邪不能侵袭,鼻鼽自愈[7]。现代科学研究,印堂穴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与之吻合,三叉神经感觉纤维可将鼻粘膜释放的组织胺等化学物质传向中枢,因此选用此穴以改善过敏性鼻炎症状和体征。艾灸足三里,是足三里最经典的保健方法。《针灸真髓》曰:“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常灸之保健防病,延年益寿,增强体力,提高人体抗病能力。艾灸双侧肺俞、脾俞、肾俞即可补肺、脾、肾气以治本,又可主治其所属之脏的疾患,正所谓“五脏有疾选背俞”[8]。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艾灸能够增强免疫系统中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从而提高细胞免疫能力,达到抵御外邪,增强抗病力。同时灸法能增强肺通气功能,减少过敏性鼻炎的发作。

有研究表明,IL-4等特征性细胞因子,能增强B细胞及T细胞的相互作用,触发免疫应答反应。本研究发现,经过治疗后IL-4、IL-5均有显著降低,可缓解应答反应,改善相关症状[9]。

本临床观察表明,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显著,临床治愈率高,且安全、简便,无毒副作用。

猜你喜欢

印堂体征艾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婆婆迷上了艾灸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球迷·缪印堂荐评
缪印堂的“年画”
缪印堂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