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烧山火配合颈椎复位手法治疗颈性高血压疗效分析*

2019-03-14吕计宝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颈性夹脊颈椎

李 喆,吕计宝

(1.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陕西 西安 710054; 2.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明秀分院,广西 南宁 530001)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颈椎病患者越来越多,颈椎病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现已证实颈上神经节受刺激可以引起血压升高[1]。颈椎退变产生无菌性炎症,刺激颈上神经节引起血压升高,病人同时出现颈肩部困痛及头痛头晕症状[2],临床上多称为颈性高血压。该类型高血压与颈椎退变因素相关,单一药物治疗降压效果较差。笔者使用烧山火配合颈椎复位手法控制颈性高血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希冀对该病的治疗和诊断提供一些帮助,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5年3月—2018年4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颈性高血压病98例,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年龄、性别、病程长短、颈椎功能、收缩压、舒张压、每分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和每搏心输出量等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符合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制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3]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4]高血压的定义:在没有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经过不是同一天3次测量,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病。

1.2.1 临床表现 ①颈部:颈部酸疼、僵直或麻木活动受限;②头部:头晕、头痛或偏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等;③眼部:眼胀、干涩,视物模糊,眼前好像有雾等;④耳部:耳鸣,耳堵,听力下降;⑤胃肠道:恶心、呕吐,吐酸,腹胀,泄泻,消化不良,泛酸以及咽部有异物感等;⑥心血管:心悸,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等;⑦其他:出现多汗、无汗,畏寒,偶有感觉疼痛、麻木。

1.2.2 临床检查 颈部活动受限或正常,颈椎各个椎体旁压痛阳性,并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等变化情况。

1.2.3 物理检查 X线片检查提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反曲、颈椎稳定性差或骨质增生等不正常改变,核磁共振提示颈椎间盘及周围软组织有不同程度的退变。

1.2.4 血压变化情况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情况,连续测量3次血压并将3次的数值加以平均,血压值:收缩压≥140 mmHg 或舒张压≥90 mmHg。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下面所有要求者,方参与本临床研究。 符合临床表现中①+②+其他,同时符合物理检查和血压变化标准者;年龄大于28,低于65岁,男女不限;自愿加入本试验,没有使用降压药物者;加入本试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其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②严重的心脑血管等疾病者;③肾功能差者;④有精神不正常者。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使用烧山火手法针刺颈夹脊穴配合颈椎复位手法,对照组口服舒经通络颗粒治疗,具体操作如下。

2.1.1 对照组 给予口服舒经通络颗粒(商品名:景可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50612)开水冲服,1次1袋,1日3次。30日为1个疗程。

2.1.2 治疗组

2.1.2.1 颈椎旋转复位手法 患者端坐矮凳上,全身放松,医生站于患者身后,患者头部稍前倾,医者一手食指、中指放于颈椎棘突旁双侧,上下触诊,摸索颈椎偏歪的棘突,再用拇指、食指、中指对捏感受颈项两侧紧张肌肉的弹性度及是否有压痛,检查颈椎活动情况。颈性高血压多在颈2、3、4椎旁有压痛。以棘突向左侧偏为例,医者用右手拇指按压棘突之左侧,嘱患者将头向前屈,俯身用胸腔贴住患者头部固定于某一角度。术者左手屈肘关节,肘弯托住患者下巴,前臂夹住患者头面部,胸部、肘弯、前臂及手抱夹住患者的头部,以便固定头部,使之在保持一定前屈角度下作旋转牵拉动作,当左转至最大限度时,稍作做停顿后使患者头部继续旋转牵拉转动,同时用右手拇指向对侧顶棘突,即可感到颈椎被推动发出响声。棘突向另一侧偏时,操作方法同上,方向相反。

2.1.2.2 颈夹脊针刺 针具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的华佗牌30号0.3 mm×40 mm。颈夹脊穴位于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选取病变椎体附近夹脊穴。操作:患者取卧位,在所选穴位皮肤处常规碘伏消毒,直刺,视患者体质刺入约25~40 mm,采用捻转提插手法,待得气后,随患者呼气时,将针刺入应刺深度的上1/3处,令患者吸气1口,呼气5口,行捻转补法,行9次重插轻提,之后进针到应刺深度的中1/3处,再次令患者吸气1口,呼气5口后行捻转补法,行9次重插轻提,之后进针到应刺深度的深1/3,继续令患者同前法吸呼,行捻转补法,行9次重插轻提,这次操作称为一度。待患者吸气时将针慢慢提到上1/3处,再行上述手法,如此反复操作3~5度后,至患者颈背部有发胀、发热的感觉,如果仍无热感,可将针提至天部,谓之一退,再次行前法操作施术。在患者呼气时将针紧按到深部留针,留针约30 min,出针时徐徐地退出,并用干棉签急闭针孔。每日1次,5天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天,共治疗4周。

2.2 疗效指标

颈椎功能两组患者入组时,使用NDI[5]量表评估颈椎功能。

降压效果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第1版确定疗效。显效:①舒张压下降大于10 mmHg,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没降至正常范围但已下降不小于20 mmHg。有效:①舒张压下降小于10 mmHg,但已恢复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前下降10~19 mmHg,但没有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前下降大于30 mmHg。须具其中1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观察两组患者颈椎功能改善情况、动脉血管外周阻力、超声心动图指标、每搏心输出量及每分心输出量。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后比较

两组患者入组时的24 h平均血压对比,血压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降低,治疗组降压效果比对照组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后比较

3.2 两组患者降压疗效比较

两组都有降压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42%。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的血压控制更为理想。见表3。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血流图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每搏心输出量、每分钟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都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的心血流图改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降压疗效比较[例(%)]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心血流图变化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D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N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功能均有提高,且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DI评分比较

4 讨论

关于颈性高血压的诊断,查阅了众多文章,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多数以颈椎病症状及血压升高为诊断要点。颈源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能明确,但颈部交感神经刺激是大家公认的因素之一。长期劳损或外伤等原因使颈椎肌肉、韧带痉挛或松弛,使颈椎原来的生物力学平衡被打破,颈椎椎体发生移位,肌肉韧带的钙化灶直接刺激颈动脉交感神经,椎管动脉出现痉挛现象,血液供应不足,颅内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升高,血管运动中枢收到刺激而兴奋性增强,引起血压升高[7-9]。随着电子产品侵入人们的生活,伏案工作,低头族人群日益增多,颈源性高血压患者近年来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受到医疗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根据颈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学“眩晕”,患者因体正气虚,感受风、寒、湿邪所致或因年老体弱、房劳过度、肾精亏耗,再加寒凝、湿滞痰生、痰瘀阻滞,损伤经脉,血脉运行不畅,脑失所养所致。

颈椎手法复位是以外力来纠正劳累及外伤引起的颈椎生物力学不平衡[10],颈椎椎体回归原位,刺激颈动脉交感神经的因素解除,血管痉挛解除,供血改善,血压恢复正常。颈椎手法复位达到“正骨”。

烧山火手法是临床较常见的复式手法。由快慢、九六、捻转、呼吸、开合、提插等组合而成手法,为纯补法。烧山火手法最早由现明代徐凤编著《针灸大全》中提出:“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

颈夹脊穴位于颈部,属于经外奇穴,颈夹脊穴内夹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颈夹脊穴与大椎穴很近,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谓,临床应用较广。中医学对其眩晕早有记载,《灵枢》曰:“上气不足”“髓海空虚”,认为“上虚则眩”,《景岳全书》提出:“无虚不作眩”。因此在治疗上遵循“虚者补之”的治疗原则。我们采用烧山火手法针刺颈夹脊穴[11],直达病变部位,可振奋全身之阳气,扶正补虚,引阳气入体内,使患者出现热感、胀感,针下经气聚集,气血运行,气血通畅,经脉调和,筋柔肉坚,恢复肌肉的弹性,以达到“筋柔”,利于“束骨”。由解剖角度来讲,脊神经后支通过颈夹脊穴区,故针刺颈夹脊穴区可影响交感神经干兴奋性[1]。针刺上段颈夹脊穴后,椎动脉血流量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被降低,使血压恢复正常[12-13]。这两种治疗办法从骨骼和软组织两方面促进骨正筋柔,气血以流。再者颈椎手法复位和烧山火针刺夹脊穴这两种治疗相辅相成。若只用烧山火针刺颈夹脊穴舒缓颈部肌肉、血管的痉挛状态,而错位的颈椎关节不予复位,稍有劳累或者外力,颈部肌肉血管会再次紧张、痉挛,会出现治疗效果不好或者高血压反复发作;若单用颈椎手法复位来治疗颈椎性高血压,紧张、痉挛的肌肉会使已纠正的椎体再次错位,起不到束骨的作用,故二者治疗办法相辅相成,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由治疗结果可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85.42%,两组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每搏心输出量、每分钟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颈椎功能平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以看出颈椎复位手法配合烧山火针刺颈夹脊穴可以有效治疗颈性高血压。

本临床研究尚有不足及改进之处,未将患者根据血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高血压等级,可根据不同等级或类型高血压患者进行更精细化的研究,未能从器官、细胞分子水平探索针灸降压机制。

综上所述,颈椎复位手法配合烧山火针刺颈夹脊穴可以有效的治疗颈性高血压,且操作简便,效果立竿见影,标本兼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治疗机理还有待更进一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颈性夹脊颈椎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
针灸推拿在颈性眩晕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QOL评分的影响研究
什么是颈性眩晕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健身气功与“夹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