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9-02-26王卫红刘朝生

关键词:高压氧脑出血出血量

龚 凤, 王卫红, 刘朝生

(1.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13;(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3医院 康复科, 湖南 长沙, 410022)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是脑卒中的第2大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1]。该病发病急、进展快,应用止血药物效果往往不理想,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2]。脑出血后1个月内患者死亡率为40%,幸存者中只有12%~39%不遗留残疾[3]。另有报道[4]显示,脑出血幸存者中疾病复发率为20%。脑出血发病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因素密切相关[5]。脑出血患者常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相对较高,幸存者中多数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康复治疗方法越来越多,但针对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在脑出血患者康复治疗期间增加高压氧治疗,观察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脑出血住院患者66例。入组标准:①年龄≤80岁;②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6],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③首次发生脑卒中或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但不影响此次测评者;④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分;⑤本人或法定监护人同意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高压氧绝对禁忌症者,如未经处理的气胸;②已经发生脑疝、生命体征极不稳定者;③脑出血尚未控制者;④收缩压/舒张压超过200/110 mm Hg者。纳入病例均为经急性期抢救病情稳定后开始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经头颅 CT 复查无活动性出血。

将符合本研究标准的66名患者按照住院号进行编号,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46~76岁,平均(61.19±7.50)岁,40~<50岁3例,50~<60岁9例,60~<70岁14例,≥70岁6例;出血量5~32 mL,平均(14.94±8.49)mL,其中出血量≤10 mL 14例,10<~30 mL 13例,>30 mL 5例;左侧偏瘫12例,右侧偏瘫20例。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44~76岁,平均(60.15±6.97)岁,其中40~<50岁4例,50~<60岁11例,60~<70岁14例,≥70岁5例;出血量5~35 mL,平均(16.44±9.87)mL,其中出血量≤10 mL 15例,10<~30 mL 11例,>30 mL 8例;右侧偏瘫19例,左侧偏瘫1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入院当天,患者行头颅 CT或MRI检查,观察脑部出血量及脑水肿情况,同时行血常规、血生化、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 患者均接受早期综合治疗方案,采用渗透性脱水剂、脑保护剂、降压、扩张脑血管、营养脑神经以及预防并发症和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并根据患者情况开展康复运动训练,包括作业治疗、手功能训练、关节松动训练、步态平衡功能训练、器械训练运动疗法。训练强度:1次/d,5 d/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高压氧治疗。患者在高压氧舱内于高压空气下吸纯氧。高压氧舱为GY3200型两舱三门空气加压氧舱(烟台宏远氧业股份有限公司)。操作方法:面罩给氧,20 min内缓慢升压至0.2 MPa,稳压吸氧。吸氧时间60 min,期间休息1次,休息时间10 min。吸氧结束后匀速减压至常压后患者出舱,用时20 min。整个治疗过程约持续110 min,1次/d,5次/周,共治疗30次。

1.3 观察指标

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进食、沐浴、修饰(洗脸、刷牙等)、穿衣(包括系鞋带等)、独立如厕(便后清洁与整理衣物)、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10个条目。每一项根据自理能力设为0、5、10分。量表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研究者本人发放测评量表,使用统一指导语,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相关内容的测评。第1次在研究对象进行首次高压氧治疗前,第2次在研究对象完成3个疗程(30次)的高压氧治疗后。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组患者均完成康复治疗计划。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BI评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高压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9,P<0.05)。见表1。

表1 2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分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血管阻塞、痉挛,血肿周围组织形成“半暗区”,毛细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7]。高压氧治疗能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8]。高压氧治疗通过迅速提高脑内氧分压,可有效改善脑及全身缺氧状态,增强氧的穿透力,可切断脑细胞的缺氧-水肿恶性循环,以增加血肿周围的受损细胞供氧,减少脑细胞的变性坏死,加速受损细胞恢复[9-10]。同时,提高脑内氧分压可以加速血肿的清除,加速胶原纤维、毛细血管的再生,加速病灶的修复[11]。但需注意的是,脑出血尚未控制或已经发生脑疝,生命体征极不稳定者禁止进行高压氧治疗。在接受高压氧治疗时,不能完全停用脱水药物,初次治疗升压和减压时间应适当延长,并应有医护人员陪舱。10次为1个疗程,至少3个疗程。关于脑出血患者高压氧的治疗时机尚存在争议,国内大部分学者主张,为防止引发二次出血,高压氧治疗应在出血停止1周后开始[12-13],但也有学者主张出血6 h后病情稳定,症状、体征不继续加重,即可试行高压氧治疗,出舱后观察24 h,症状、体征不加重,颅脑CT证实脑血肿未增大可继续治疗[14]。

BI评价量表是美国康复研究中最常用于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的量表[15],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国内之后,成为目前临床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种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法。该量表包括了大便、小便、修饰、洗澡、如厕、吃饭、穿衣、转移、行走、上下楼梯10个条目,内容全面,记分简单、明确,可信度和灵敏度高。日常生活能力是评判脑出血患者生活自理程度的重要指标,Bl作为残疾水平的康复疗效判定指标,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并且可以通过电话随访展开调查[16]。本研究表明,高压氧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其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增强,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比较,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康复的信心。

综上所述,高压氧结合康复训练是提高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治疗方法,由于本次观察相对疗程较短,能否全面反映高压氧对脑出血患者的作用尚待更多的研究确认,拟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高压氧脑出血出血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皮肤破溃难愈一例的高压氧治疗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