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证施护联合耳尖、少商放血在外感发热患者中的应用

2019-02-26薛瑞芹徐思路朱唐玥

关键词:少商耳尖外感

薛瑞芹, 徐思路, 朱唐玥, 朱 铃

(江苏省东台市中医院 呼吸内科, 江苏 东台, 224200)

外感发热是临床常见病,该病患者从感受邪气至发病的时间较短,且病情发展快速,需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诊断和中医辨证,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防病情加重。辨证施护是根据中医辨证证型开展的护理工作,以中医辩证思想为理论根据,在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中体现一定的针对性作用[1]。对症实施耳尖、少商放血有助于缓解外感发热患者的高热症状。本研究将辨证施护联合耳尖、少商穴放血应用于42例外感发热患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4月于东台市中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外感发热患者84例,均符合外感发热诊疗方案中的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①存在不同程度发热症状;②年龄50~80岁;③自愿配合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发热时间超过2周;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已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治疗;④合并其它肺部疾病;⑤合并造血系统疾病。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50~80岁,平均(70.32±3.19)岁;体温<38.0 ℃ 20例,38.0~38.9 ℃ 13例,39.0~41.0 ℃ 7例,>41.0 ℃ 2例。观察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51~79岁,平均(70.60±3.10)岁;体温<38.0 ℃ 24例,38.0~38.9 ℃ 11例,39.0~41.0 ℃ 6例,>41.0 ℃ 1例。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辨证施护,观察组在辨证施护基础上加以耳尖、少商放血治疗。

1.2.1 辨证施护

1.2.1.1 风寒型: 患者多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四肢冷、无汗等,解表药适合轻煎热服,服用后嘱咐患者食用热粥帮助发挥药效。帮助患者适当加衣出汗,微微出汗最佳,避免大出汗,预防出汗量过大损伤阴液。同时注意避免风寒和冷敷,预防卫阳不达,不易出汗,无法降温。

1.2.1.2 风热型: 患者多表现为恶寒轻、发热重、出汗但热度不退,皮肤潮红灼热等,护理过程中需注意热毒、邪热逆转,当体温达到39 ℃以上时立即进行物理降温。

1.2.1.3 寒热往来型: 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的一种热型,其热时自热而不觉寒,其寒时自寒而不觉热,护理过程中注意于寒热各期相符即可。寒战期患者表现为产热增加、散热情况不佳,且体温持续上升的状态,该阶段体温不会过高,多表现为无汗、寒战等症状,该阶段予以柴胡注射液治疗,治疗过程中予以热饮,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高热持续期患者体温处于较高状态,该阶段患者不恶寒,面部潮红,可适当为患者减少衣物,引用温凉饮料或清凉饮品。退热期患者散热增加,产热渐渐恢复正常,体温突然下降,护理关键在于观察患者出汗情况,随时为患者测量体温,若出汗量较多有伤阴趋势,需及时为其补液,饮食以养阴生津食物为主,若患者汗出不止,可适当予以糖水饮用,注意不得直面吹风。

1.2.2 耳尖、少商放血治疗: 取穴:耳尖(双耳)、少商,即双拇指甲根桡侧0.5分位置,首先反复按摩耳尖穴耳廓,待耳尖部位处于充血状态后,予以皮肤常规消毒,一只手将耳廓固定,另一只手使用三陵针快速点刺,然后双手加压耳尖放血5~8滴,使用干棉球按压止血;同法取少商穴,做好皮肤常规消毒后使用三陵针刺入商穴,挤压穴位血滴5~8滴,使用干棉球按压止血。放血后嘱咐患者适当饮水。一般患者1次/d,症状严重患者可2次/d,体温正常3 d后停止。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2组干预前、治疗12、24、48 h后的体温。②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③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痊愈:干预48 h后体温恢复正常且临床症状消失;显效:干预48 h后体温恢复正常且临床症状得到极大改善;有效:干预48 h后体温恢复正常且部分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每组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体温变化情况比较

干预前2组体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12、24、48 h后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水平,且观察组体温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体温变化情况比较 ℃

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干预12 h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CRP水平比较

干预前2组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2组CRP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CRP水平下降程度明显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CRP水平比较 mg/L

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痊愈15(35.71%)例,显效13(30.95%)例,有效2(6.25%)例,无效12(28.57%)例,总有效率为71.43%(30/42);观察组痊愈20(47.62%)例,显效10(23.81%)例,有效8(19.05%)例,无效4(9.52%)例,总有效率为90.48%(32/4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邪气或者是温热疫毒,致使营卫失调、脏腑阴阳失衡,发生病理性体温增高,同时伴有一系列外感症状。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老年患者,身体合并较多疾病,持续高热对其免疫力是极大的打击,甚至引发身体其他严重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3]。从中医角度分析发热症状,主要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当人体体温处于相对恒定状态时,不会受到外界温差的干扰发生太多的变化,维持在37.0 ℃左右。外感发热指的是病理性体温升高,主要是因为四时气候不正,或人体感受六淫邪气,干扰某些疾病引发的高热,多发于春冬季节。外感发热具有起病急且发展迅速的特点[3],积极为该类患者实施有效降温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关键作用。有研究[4]表明,为外感发热患者开展治疗同时予以对症护理,可有效改善其高热症状,促进患者康复,缩短病程。

辨证施护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四诊收集资料、症状、体征,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确定相应证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本研究中的外感发热分为风寒型、风热型及寒热往来证型。护理风热型患者过程中鼓励其多饮温凉开水,汗出不宜过多,若体温过高需结合物理降温,同时预防热极生风,予以酒精擦浴[5]。护理风寒型患者则是嘱咐患者忌讳物理降温及冷敷,避免邪郁于里,热度更甚。护理寒热往来型患者则是嘱咐其多饮温开水,进而达到良好的降温效果。

中医学认为“凡致病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而后泻有余而补不足”,即通过对经络放血祛除病邪[6-7]。耳与经络脏腑有着密切联系,通过耳尖放血有助于疏通三阳经脉,宣泄风热疫毒,使邪热外泄,阴阳平衡而退热;少商穴为手太阴肺井穴,肺系病尤其外感发热取少商放血具有清热解毒、疏通经络的功效,从而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8-10]。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2组体温均逐渐下降,且观察组降温速度快于对照组,提示耳尖、少商穴放血达到了泄热泻热、恢复正常体温的效果。CRP是临床诊断呼吸道感染的检测指标,健康人群血清中的CRP水平为0~10 mg/L,当人体处于发热、感染或传染疾病中时,CRP水平迅速升高,且升高程度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11-13]。发热是机体感染后炎症反应的表现,炎症时CRP水平上升是因为白细胞释放内源性递质的刺激引起的,随着患者病情好转,其分泌这些因子的能力也会逐渐降低[14-15]。CRP在感染4~6 h内浓度开始上升,24~28 h内达到最高值,反复的炎症刺激水平呈现持续上升状态[16-17]。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恢复效果比对照组更为突出,再次证实辩证施护联合耳尖、少商放血有利于外感发热患者的康复[8-20]。

综上所述,对外感发热患者开展辨证施护联合耳尖、少商穴放血,效果确切。穴位放血损伤极小,痛苦小,安全无任何副作用,放血微量,易于被患者接受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猜你喜欢

少商耳尖外感
嗓子不适 揉揉大拇指
耳尖、少商放血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及症状体征影响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耳尖穴点刺放血,治病有几多
针刺少商、光明穴治疗眼痛
明月千里,未随君归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耳尖结合背俞穴针刺放血治疗粉刺肺经风热证32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