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产妇产后中医护理认知度和需求的调查

2019-02-26侯晓梅

关键词:产科产后问卷

王 涛, 李 燕, 侯晓梅, 朱 蓓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产科, 云南 昆明, 650032)

“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十九大”报告中均提到要完善中医药的覆盖面和加强母婴保健服务能力。产妇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经历分娩后,其生理和心理均会发生变化,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简便廉验”的中医护理能帮助产妇尽早恢复身心健康,快速适应母亲角色,促进产后恢复[1]。但中医护理发展总体水平偏低,且云南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医学知识的认知和需求受到文化、宣传、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中医产科护理的发展较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医院产科较少提供中医护理技术。因此,有必要对云南省产妇的中医护理认知及需求进行调查,以促进中医护理在产科的运用,为产科开展更多的中医护理服务项目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简便抽样法抽取2018年5月—10月在云南省某三甲医院分娩的产妇,采用自制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

1.2 方法

1.2.1 测量工具: 调查表在参考文献[2-3]和结合云南省临床实际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通过9位专家讨论后最终确定,调查员为经统一培训的产科2名骨干,两人同时发放问卷并互相监督,不能使用诱导性的语言,保证问卷的真实性,并当场回收。双人复查回收的问卷,剔除填写不符合要求的问卷,统一编号并录入信息。

1.2.2 调查内容: 问卷分3个部分,主要包括产妇的基本信息、对中医护理的认知和需求、以及对中医护理技术的建议。认知度采用接触(是否接触过中医护理)和了解的程度(采用评分表示)来评价。需求度采用Likert 4 级评分法,从很希望或很需要(4分),到不希望或不需要(1分),计算每个条目的均数及标准差来分析,评分越高表示需求的程度越高。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2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12份,有效率 96.36%。产妇来自云南省15个县级行政区域,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产妇基本信息

2.2 产妇对中医护理认知度偏低

有139(65.57%)例产妇“没有接触过中医护理”,其中71(51.07%)例产妇“一点也不了解中医护理”,56(40.29%)例产妇“对中医护理了解一些”,9(6.5%)例产妇“比较了解”,仅 3(2.1%)例产妇“很了解”。有73(34.43%)例产妇“接触过中医护理”。“没有接触过中医护理”的产妇对中医护理的认知程度评价得分为(1.60±0.71)分,而“接触过中医护理”的产妇对中医护理的认知程度评价得分为(2.26±0.71)分。

2.3 产妇对中医护理的需求

产妇对中医护理技术“及早恢复胃肠功能”的需求度最高,需求度评分为(2.70±0.91),见表2。

表2 产妇对中医护理需求的程度 分

2.4 产妇希望学会简单中医护理操作

希望或很希望学会中医护理操作的产妇有161(75.94%)例,25(11.79%)例产妇持中立态度,26例(12.26%)的产妇不希望学会。调查中有155(73.11%)例产妇以前未接触过中医护理,114(53.77%)例产妇对中医护理一点也不了解,74(34.91%)例的产妇只了解一点中医护理,以初中学历水平产妇占比最高。

2.5 产妇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接受程度

产后项目中接受程度最高的是耳穴压籽(87.26%)和中药敷贴(87.26%),接受程度最低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是具有侵入性的穴位注射(56.13%)和中药灌肠(55.66%)项目,见表3。

2.6 年龄和学历与获取中医护理知识的相关性

不同学历与年龄的产妇获取中医护理知识的途径存在差异,但“医疗机构建立微信平台,定时发布相关信息”的方式是最主要的途径,见表 4、5。

表3 产妇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接受程度

表4 不同学历产妇获取中医护理知识的途径[n(%)]

表5 不同年龄产妇获取中医护理知识的途径[n(%)]

3 讨论

3.1 加强中医护理知识宣传,满足产妇中医护理的高需求

参与调查的产妇来自于云南省15个县级行政区,有汉族、回族、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调查结果显示产妇接触中医护理少,对中医护理的了解有一定的局限,这可能与民族传统文化、产科医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医护理在产后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中医护理的宣传力度不够、以及产妇自身知识结构影响其对中医护理的认知和了解有关。中医护理在产后饮食调养、情志护理、生活起居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疗效,尤其在人文关怀能力上。李安琪等[4]在研究中发现同级别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护士比西医医院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总体水平高。本研究调查中,产妇对问卷中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咨询,在调查人员讲解后,有 70.28%的产妇表示需要中医护理,11.79%的产妇持中立态度,75.94%的产妇希望或很希望学会中医护理操作。陈海君[3]进行产后中医保健知识需求的调研,结果 82.77%的产妇希望或乐于尝试中医产后保健护理。与本次调查相符,这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妇对中医护理的需求也增加了。低认知、高需求的状况,造成供求矛盾,导致产科中医护理发展缓慢。随着“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中医药服务和母婴保健服务被重点提出,产科中医护理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中医护理人员应该抓住机遇,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人们宣传、讲解中医护理的原理和疗效,加强与产妇和家属的沟通,不仅运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解决产后护理问题,还要运用中医情志护理预防产后抑郁,积极推动中医护理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将其“简便廉验”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使母婴受益。

3.2 加强中医护理培训,提高中医护理技能

目前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临床所需,造成临床人力资源断层,临床中医护士大多来源于卫校,知识、学历和职称结构不合理,临床储存人才困难,且大多数的中医护士是毕业于西医院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理论与实践脱节[5-6]。调查中发现无创性的中医护理技术需求较高,如耳穴压籽、中药敷贴、穴位按摩、中药泡脚、艾条艾灸等。因此在培训中应加强理论、注重实践,根据产妇需求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进行培训,让护理人员掌握操作技能,并在护理中体现中医的辨证施护及整体观念,在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时,应侧重中医护理技术在及早恢复胃肠功能、促进子宫恢复、新生儿的异常状况识别、产后中医饮食的指导等方面的指导。在护理培训中要始终贯穿“中医人文特色”,关爱患者,避免在护理过程中重“技术”、轻“情志”[7]。中医护理科研水平相对较低、成果少[8],护理人员应更新理念,发展中医护理科研,为产科开展中医护理服务提供科学根据,在继承传统操作技能的同时结合现代护理理念,在管理上、质量上、特色上塑造适合本土的中医护理品牌,推动中医护理技术在产科的应用,更好地服务于母婴。

3.3 合理运用网络技术,多种形式和途径传播中医护理知识

云南省中医产科的发展较发达地区还存在差距。产妇虽然希望并学会用中医护理操作解决产后并发症问题,但接触中医护理的途径少。在调查中,“医疗机构建立微信平台,定时发布相关信息”是产妇最需要的获取中医护理知识的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被应用到医疗领域,带动医疗产业的发展[9]。互联网为中医护理知识的宣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目前护理学者将微信运用于延续性护理中,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10]。建立发布中医护理知识的权威平台对产科中医护理的发展能起到推动作用,建立“微信论坛”让产妇互相沟通交流,成为中医护理技术推广和人们对中医护理需求的重要链接纽带[11-12]。同时,研究还发现不同学历和年龄的产妇对知识获取的途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应该根据不同产妇需求,以网络宣传为主线,多种宣传方式并存的模式进行宣传,达到提高中医护理知晓率的目的。如定期举办健康讲座,招募志愿者,加强志愿队伍,定期对有想获取中医护理知识的产妇进行一对一服务,开展产前孕妇学校,开办助产士门诊,构建助产士门诊与社区孕产期保健服务二维体系,这些措施都有助于产科中医护理的发展。

3.4 积极推进中医护理技术在西医医院的运用

中医适宜技术有广阔的服务市场需求,人们对中医保健服务认可度越来越高[13]。“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将中医护理技术与西医药结合发展以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中医护理技术在产后尿潴留、乳汁淤积、肠功能恢复等方面疗效显著[14],但中医护理临床实践研究相对缺乏,系统评价、Meta分析、指南很少[15]。护理学者应积极开展中医护理临床研究,收集中医护理临床应用数据,为中医循证护理提供更多有效的数据,让更多的西医医生了解中医护理“简便廉验”的特点,认识到中医的科学性,以严谨的态度传承中医药,逐步推进中医护理技术在西医医院的运用,使中医护理更加专科化[16]。

猜你喜欢

产科产后问卷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