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滋病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效果观察

2019-02-22焦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3期
关键词:艾滋病满意度疾病

焦颖

艾滋病目前是本院临床上较为常见疾病之一,但同时也是世界性疑难疾病之一,传播途径为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加上该类患者受疾病因素的影响存在强烈负面情绪,即表现出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利于治疗工作的开展[1];本院为了探讨艾滋病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选取2015年4月7日~2017年6月15日收治的64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见正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64例艾滋病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4月7日~2017年6月15日,按照住院号尾数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观察组男女性别之比为26∶6;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5.02±8.25)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1.65±1.65)年。对照组男女性别之比为 21∶11;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5.06±8.29)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病程(1.68±1.6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如按照医嘱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如下叙述。

1.2.1 恐惧紧张型 由于患者对艾滋病不是真正的了解,导致有些患者可产生强烈的恐惧及紧张感,艾滋病初期未发病时无致命性,合理用药会延长潜伏期,如果不配合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因艾滋病所造成的免疫系统缺陷诱发其他传染性疾病,因此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继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对知情的家属,同样给予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进而能多关心、鼓励患者,以达到改善恐惧心理的目的,进而配合治疗与护理。

1.2.2 内疚孤独型 护理人员对患者服务态度做到主动热情,尽量满足患者的住院生活及心理需求,且加强彼此之间(护士与患者)的日常交流与接触;若是患者存在自杀倾向,则应加强管理,且安排家属陪伴,以达到改善负面情绪的目的;与此同时为患者安排单人房间,于病房摆放花草,且提供电视机等娱乐方式,为患者创造温馨住院环境;除此之外,可通过播放舒缓音乐、看书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及缓解内心孤独感,必要时要做好准备当一位倾听者。

1.2.3 多疑忧虑型 于患者入院期间采用诚恳的态度与其交流,以便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且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反复进行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包括艾滋病发病机制、诱发因素、注意事项等,可通过发放艾滋病知识手册及开展主题讲座等形式为患者塑造正确认知观,与此同时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且坚持用药治疗,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除此之外,医务人员需保护患者的隐私,维护患者的尊严,且通过鼓励及支持方式激发患者的求生欲望。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析且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问题改善程度及护理满意度。采用模糊数字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问题改善程度,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心理改善程度越大[2]。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得分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问题改善程度评分为(92.32±1.25)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21±2.0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5.32±0.87)、(67.85±1.3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问题改善程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问题改善程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观察组 32 92.32±1.25a 93.21±2.05a对照组 32 65.32±0.87 67.85±1.30 t 100.29 59.10 P<0.05 <0.05

3 讨论

艾滋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主要是因人体免疫系统出现获得性缺陷,继而促使病毒攻击全身器官,最终造成多器官损害,若不及时控制,能够导致机体功能逐渐衰竭,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迅猛等特点;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药治愈,仅能采用药物控制,以达到改善生存质量的目的[3,4]。曾有学者研究表明:一旦患有艾滋病,则会受疾病本身的影响产生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加上周边亲朋缺乏对艾滋病的认识,也会给患者带来家庭及社会的压力;而双重心理压力的影响能够导致患者以消极的态度面对治疗工作,继而对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在临床上需积极查找该类患者的典型心理特点,且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从而最大限度的改善身心症状,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理问题改善程度评分为(92.32±1.25)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21±2.0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5.32±0.87)、(67.85±1.3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验证了以上结论。

艾滋病患者存在否认、愤怒、恐惧、悲观失望、焦虑抑郁、孤独无助、绝望报复感等心理;疾病确诊阶段表现为难以相信自己患有艾滋病,存在一定高危行为,如向医务人员及家属发脾气等;治疗初期可表现为恐惧心理,因为对艾滋病的不了解,可从内心发出强烈的惧怕感,且存在哭泣、沉默不语等现象;治疗中期会对生活产生失望、悲观及焦虑、抑郁等情绪,因为长时间的治疗导致家庭承受较大经济负担,加上受药物影响可产生不适感,存在情绪低落及轻生等想法[6];部分患者可受疾病的影响被家属及朋友所嫌弃与远离,继而表现出孤独无助感,与此同时可产生强烈报复心理,且对社会造成严重不利影响;因此在临床上对该类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有利于消除心结,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7]。

综上所述,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通过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利于缓解负面情绪,且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艾滋病满意度疾病
《 世界艾滋病日》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