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对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

2019-02-22罗会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3期
关键词:循证常规冠心病

罗会娇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冠心病病发率不断提升,严重威胁了患者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据相关实验显示,诱发该病与社会环境、疾病控制、饮食习惯、年龄等原因密切联系。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减缓疾病的发展,进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促进以后质量的提升。护理医学的发展,致使多种优质护理模式逐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因此,本次针对冠心病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改善心理状态的效果进行了相关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接收的24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120例。以上患者经临床检查全部确诊为冠心病,同时排除了机体脏器严重障碍患者、急性感染患者、精神疾病严重患者。研究组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1.5±6.9)岁,平均病程(2.2±1.1)年;常规组中男 71 例,女 49 例,年龄 48~76 岁,平均年龄 (60.7±6.4)岁,平均病程(2.3±0.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应用普通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入院指导、饮食指导等。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详细内容包括:①确定循证问题。由护理组长组建循证小组,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明确患者疾病,并按照患者和家属所遇问题,对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明确护理工作操作时循证问题[2]。②循证支持。由多名临床经验丰富、操作水平较高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临床诊断信息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③实施循证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明确自身疾病的发展和防治信息,并叮嘱其日常注意事项,为其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并讲述用药不良反应和使用剂量,确保患者准确服用药物;患者病发后极易出现恐惧、焦虑不安、抑郁等多种低落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不仅会加重病情,还会影响治疗疗效。因此护理人员要多和患者沟通交流,按照患者情绪变化情况开展心理疏导,改善不良心理,并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对患者病发后引发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心理图检测发生情况,并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法以改善并预防;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多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3]。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均为分值越低心理情况越好),以及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应用健康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分值高生活质量良好;对患者发放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共四个选项:十分满意、满意、普通、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普通)/总例数×100%[4]。并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95.71±7.58)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0.56±6.13)分,并发症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研究组 120 47.99±3.21 45.98±7.98 32.69±2.09a 31.49±4.37a常规组 120 47.89±3.16 45.69±7.66 40.98±2.17 38.94±4.76 t 0.243 0.287 30.142 12.630 P 0.808 0.774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s,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s,n(%)]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研究组 120 95.71±7.58a 9(7.50)a常规组 120 80.56±6.13 35(29.17)t/χ2 17.024 18.813 P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十分满意75例、满意25例、普通11例、不满意9例,护理满意度为92.50%;常规组患者对于护理十分满意36例、满意25例、普通27例、不满意32例,护理满意度为73.33%;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冠心病又被称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是患者血管腔阻塞以及狭窄而引发的心肌缺氧缺血所致[5]。病发后不仅会对机体造成一定损伤,还会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以及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据相关实验证实,为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治,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近几年人们护理意识不断提升,因此多种优质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患者进行干预,既可以改善患者疾病的痛苦,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多种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循证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以及相关文献、诊断结果等信息制定的护理计划,从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康复[6-8]。

在此次实验中,常规组应用普通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护理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95.71±7.58)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0.56±6.13)分,并发症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5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显示,组建循征小组并按照冠心病患者的综合资料开展护理工作,能够明显的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效果明显优于普通护理,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还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循证常规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常规之外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