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美托咪定滴鼻对儿童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果观察

2019-02-22陈梓斌孟佳骝赖峰陈德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3期
关键词:氟烷躁动全麻

陈梓斌 孟佳骝 赖峰 陈德成

在儿科手术治疗中,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其配合度相对很差。许多患儿在发生自主意识后会存在恐惧、不安等心理,就会提高其应激水平,造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从而会使得围手术期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在小儿手术中要选用比较科学、有效的麻醉药物。作为一种小儿全麻手术中的常用药物,七氟烷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此药物在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7%~83%[1],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往往会选择使用一些方法或者是药物,尽可能地减少躁动的发生。作为一种新型的α2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有着良好的抗焦虑以及镇定功能,而且其剂量的依赖性较为显著,因此其也被日益广泛地应用在术后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控制中[2]。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98例全麻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中应用一定剂量的右美托咪定,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在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预防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行全麻手术患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行单侧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均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年龄3~9岁,平均年龄(4.8±2.3)岁;平均体重(21.7±4.1)kg。排除呼吸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对麻醉药物过敏患儿;排除合并慢性哮喘或是先天性心脏病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9例。

1.2 方法 两组患儿进入手术室以后均为其连接多功能的监护仪,对患儿的无创血压、心电图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患儿提供高浓度的七氟烷(浓度为8%)和高压氧气8.0 L/min麻醉诱导,在患儿的意识完全消失后,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注射阿托品0.1 mg/kg,超声引导下患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的筋膜间隙注射0.8%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混合液共0.5 ml/kg。术中麻醉维持为2%~24%七氟烷和氧气2.0 L/min。实验组手术结束前10 min以0.3 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用0.9%的氯化钠稀释至0.5 ml)缓慢滴入鼻腔内;对照组以等量的0.9%的氯化钠滴入鼻腔。手术操作结束时,停止对两组患儿的七氟烷吸入,流量调至8 L/min,待呼出七氟烷浓度降至0.4 MAC时拔出喉罩。在完成手术操作以后,将患儿运送到PACU进行严密的观察,待患儿意识清醒并且SpO2>95%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情况(手术时间、PACU停留时间、苏醒时间)、躁动发生情况、T1及T2时Ramsay评分以及VAS评分。其中躁动判定标准:平静:患儿没有发生显著的躁动反应,没有发生哭闹;轻微躁动:患儿出现间歇性的哭泣或是呻吟,然而整体上处于镇静的状态;严重躁动:患儿处于持续不断的哭闹状态,在获得安慰以后,依然不能够安抚其情绪[3]。躁动发生率=(严重躁动+轻微躁动)/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PA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手术情况比较(±s,min)

表1 两组患儿手术情况比较(±s,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实验组 49 11.9±4.7 7.8±3.6a 14.7±4.8对照组 49 11.7±4.9 4.9±3.4 13.1±5.1

2.2 两组患儿躁动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儿躁动发生率为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38,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躁动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儿Ramsay评分、VAS评分比较 T1、T2时,实验组患儿Ramsay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Ramsay评分、VA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儿Ramsay评分、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实验组 49 T1 3.2±1.5a 2.4±0.5a T2 2.9±1.3a 2.2±0.4a对照组 49 T1 4.8±0.9 3.0±0.8 T2 4.9±1.0 2.8±0.7

3 讨论

躁动能够造成一系列的并发症,例如心律失常以及交感神经兴奋等,从而会使得护理与监测的难度大大增大,使得患儿苏醒的时间延长,而且也可能会引发患儿手术部位出血或者是感染等事件,从而使得麻醉后的风险大大增加。此外,也会对患儿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为其带来巨大的伤害。患儿在接受全麻手术后,经常会在苏醒期发生躁动,截止到目前为止,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机制还不够明确,往往会认为与患儿本身、麻醉药物或者是手术部位等具有密切的关联。

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入麻醉药物,七氟烷对呼吸道的刺激性相对较小,其具有相对很低的血气分配系数,而且其能够快速地诱导苏醒等,因此其凭借良好的优势在小儿手术全麻诱导与维持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小儿全麻后躁动发生率较高,达到12%~13%,其中接受七氟烷与氟烷等麻醉操作后的患儿手术后躁动发生率相对更高[4]。其中七氟烷引发躁动几率最高,能够达到67%。一旦患儿发生术后躁动,那么就会出现呼吸加快,心动过速等现象,而且也会加快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进而可能会发生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的并发症,使得手术创面的损伤增大。如果苏醒期的躁动较为严重,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到患儿的术后恢复,影响到患儿的身心健康。

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镇静催眠药物,可以使患儿在麻醉苏醒以后变得较为平稳,可以对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过程进行抑制,进而使患儿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大大的降低,其能够对中枢系统发生良好的作用,进而获得较好的催眠以及镇定效果,此药物还具有良好的保护神经、利尿以及抗寒颤等作用,其可以在获得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基础上,有效地维持患儿循环呼吸系统功能的稳定,从而使得应激刺激造成的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的现象得到良好的抑制,大大降低七氟烷麻醉后躁动的整体情况[5-7]。

在本研究中,为了获得更好的疗效,为患儿运用经鼻给药的方法,此方法简单易行,而且要比静脉或者肌内注射法更加的简单易行,相对无创。其可以借助于鼻腔黏膜吸收入血,可以更快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不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对患儿的胃肠道功能发挥良好的保护作用,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例如恶心与呕吐等。

综上所述,在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治疗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滴鼻,能够有效预防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疗效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氟烷躁动全麻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不同浓度七氟烷对人骨肉瘤saos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道路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