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分析

2019-02-22崔健怡胡水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3期
关键词:晶状体硬核光度

崔健怡 胡水清

白内障在临床中属于眼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主要是受到遗传因素、营养不良或者外伤等因素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性,且发生晶状体代谢异常等情况。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加剧,导致患者数量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质量,因此,寻找到一种有效且具有较高安全性的治疗方式尤为关键[1]。鉴于此,本文选择本院72例硬核白内障患者开展研究,分析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5年6月~2018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 17例 ;年龄 62~83岁,平均年龄 (72.2±4.2)岁。观察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2.1±4.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②不伴有眼科外伤史;③不伴有近视。排除标准:①伴有青光眼等其他疾病;②伴有心、肝等重要器官疾病者;③无法进行有效交流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行表面麻醉(利多卡因0.05%),先开眼睑,行一长度为3.0 mm切口,于近角膜边缘的位置使用平面角膜刀行一程度约为1 mm的辅助切口,便于保护角膜内皮,注入黏弹剂,充盈前房,使用穿刺刀对其行穿透,将晶体核分离,选择超声乳化方式将已经粉碎了的晶体核吸出,将人工晶体置入到囊袋中,密封切口,并将结膜封闭。

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行表面麻醉(利多卡因0.05%),在显微镜的帮助下行一巩膜切口,分离透明角膜,在角膜边缘位置行一切口,便于分离皮质以及晶状体核,将晶状体核置入到前方中,注入黏弹剂,粉碎晶状体,然后将残留的皮质吸出干净,将人工晶体置入到囊袋之中,同时将抗生素注入,然后包扎。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角膜散光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前房出血、后囊混浊、角膜水肿、巩膜损伤。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角膜散光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角膜散光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角膜散光度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角膜散光度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观察组 36 0.26±0.20 0.96±0.20a对照组 36 0.27±0.22 1.18±0.25 t 0.202 4.123 P 0.841 0.000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6%,低于对照组的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白内障在临床中多发于老年人群,且随着我国目前老龄化人口的加剧,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目前,对于此疾病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方式的应用较为普遍,而对于4~5级核白内障患者而言,现代囊外摘除术更加合适,且治疗效果理想[2]。近年来,超声乳化在临床中得到了普遍应用,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治疗效果,但是也存在不足的地方,例如会损伤角膜内皮细胞,易出现角磨出血、水肿或者损伤巩膜等一系列并发症,导致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且3~4级的白内障患者,受到自身因素等的影响,无法行超声乳化术治疗[3]。

在临床中,角膜内皮细胞能够保证角膜透明,而成年人其角膜内皮细胞是无法再生的,需要在细胞的帮助下扩展,所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最大程度避免对内皮细胞造成损伤。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具有安全性,能够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所用时间,更加受到患者以及临床医师的青睐[4-6]。同超声乳化治疗方式相比,其优势在于切口较小,而且摘出晶状体核的时候,不会对前房频繁且反复的开展操作,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的损伤,保护角膜。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比较,能够持续维持前房稳定,降低发生角膜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7,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角膜散光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6%,低于对照组的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硬核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针对硬核白内障患者而言,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理想,对角膜散光度影响小,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安全性,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可观。

猜你喜欢

晶状体硬核光度
一种基于SOM神经网络中药材分类识别系统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硬核爷爷炼成记
疫战中的“硬核”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陕西制造需要“硬核”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乘用车后回复反射器光度性能试验研究
皎皎月光
Google新专利把电子眼注入眼球近视眼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