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应用体会

2019-02-22罗文高张叶唐海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3期
关键词:本院造影剂颈动脉

罗文高 张叶 唐海彬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属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1,2]。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相关学者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根据研究得知[3-5],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内容易出现新生血管,并且根据文献查询得知,不同类型的颈动脉斑块与其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关系不一致,而从目前对于其三维空间分布以及解剖结构的研究并不多,本次研究特对本院41例患者中的50个颈动脉斑块分别采用超声造影三维成像与超声造影二维成像,探究具体的应用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4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其50个颈动脉斑块进行研究。患者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57.1±11.4)岁;斑块厚度最小2.2 mm,最大4.5 mm,平均斑块厚度(3.3±1.1)mm。在研究开始前,将所有患者病历送入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采用Philips EPiQ5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诊断,配有频率3~12 MHz线阵探头和实时三维超声的矩形X6-1探头,采用SonoVue造影剂,采用0.9%的无菌氯化钠注射液5 ml稀释。

取患者平卧位,头部侧向检查对侧,将患者颈部进行充分暴露,先给予患者二维超声检查,沿着患者颈动脉由下向上采用纵向扫查的方式进行检查,选择软斑块作为观察对象,选取斑块最大的纵向切面,让患者放平呼吸,然后再注射造影剂2.4 ml,记录图像并回放。

进行患者三维图像的采集,在患者颈动脉内斑块造影剂消失后,采用 3D 模式,扫描角度为 40°,再次将 2.4 ml造影剂注入,记录三维图像。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超声造影二维成像与三维成像显示的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

1.4 斑块分级判定标准[6]根据显像中新生血管情况将斑块分为Ⅰ、Ⅱ、Ⅲ、Ⅳ级,Ⅰ级:斑块内无增强;Ⅱ级:斑块内呈现星点状增强或仅局部小范围增强;Ⅲ级:斑块内呈现点状和短条增强;Ⅳ级:斑块内呈现条状和网状增强。

2 结果

超声造影二维成像中,Ⅰ级斑块3个(6.0%),Ⅱ级斑块17 个 (34.0%),Ⅲ级斑块 23 个 (46.0%),Ⅳ级斑块 7 个 (14.0%);超声造影三维成像中,无一个Ⅰ级斑块,Ⅱ级斑块7个(14.0%),Ⅲ级斑块 24 个 (48.0%),Ⅳ级斑块 19 个 (38.0%)。见表1。

表1 50个颈动脉斑块不同成像方式显示新生血管情况的斑块分级结果[n(%)]

3 讨论

在相关研究当中,有学者认为新生血管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甚至导致患者斑块内出血以及破裂等症状[7],而引发这类疾病的唯一因素是斑块不稳定,因此在国内外研究当中,对于斑块内病理性新生血管的研究越来越多,在我国学者研究中[8],已经可以通过超声造影技术将斑块内的新生血管进行充分的显示,而在超声造影显示当中,可以将其分为二维成像与三维成像2种,由于患者斑块内的新生血管无论是从走向还是从分布上看,都属于一种立体的空间结构,因此如果采用二维成像显示仅仅能呈现单一的平面,另外二维成像具有平面重合的特点,如果血管为横向[9-13],那么在成像当中血管呈现条状,但是如果血管走向与超声扫描角度垂直,那么血管就会呈现出点状,但是如果在三维成像当中,就可以将每条新生血管呈现出条状,有利于信号的采集,二维超声成像无法显示完整的血管,而三维成像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14-18]。

在本次研究中,超声造影二维成像中,Ⅰ级斑块3个(6.0%),Ⅱ级斑块 17 个 (34.0%),Ⅲ级斑块 23 个 (46.0%),Ⅳ级斑块7个(14.0%);超声造影三维成像中,无一个Ⅰ级斑块,Ⅱ级斑块 7 个 (14.0%),Ⅲ级斑块 24 个 (48.0%),Ⅳ级斑块 19 个(38.0%)。

综上所述,在超声造影应用于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检查当中,三维成像可以更加全面的对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进行呈现,并有利于进一步的对斑块解剖结构与微血管灌注情况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本院造影剂颈动脉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