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CT在腹部创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19-02-22许顺吴文滔黄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3期
关键词:空腔脏器实质

许顺 吴文滔 黄镭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及人为暴力现象多发,腹部创伤患者数量也逐年增多,大多数致伤因素为车辆撞击引起器官破裂伤、暴力致器官钝挫伤、刀刺伤等[1],实质脏器破裂出血及空腔脏器破裂引发全腹感染都易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根据早期合理正确检查结果选取术式显得尤为重要。增强CT扫描是在CT平扫基础上,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对重点部位进行细致检查[2],因此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很有帮助。本研究主要发现增强CT检查在临床中腹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门急诊2016~2018年收治的50例不同致伤因素引起的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 例,年龄 14~68 岁,平均年龄 (38.9±10.3)岁;女 27 例,年龄6~75岁,平均年龄(48.6±11.3)岁。致伤因素中车祸31例,暴力钝挫伤12例,刀刺伤7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并表示没有对造影剂过敏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仰卧位,造影剂选择碘帕醇300 mg/ml,静脉推注,30 s 后开始进行三期扫描,增强扫描部位选择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3]。所有扫描图像均由两位高年资诊断医生进行判读,2人判读结果一致则作为最终结果,反之由更高资历医生诊断作为最终结果,与术中探查发现结果作比较。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性=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 )×100%[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50例患者增强CT诊断结论与手术确诊比较 50例患者术后确诊有48例与增强CT诊断结论一致,只有1例血管损伤及1例肠系膜损伤未诊断正确,准确率达到96.0%,增强CT诊断结论与术后确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增强CT诊断实质脏器损伤结果 50例患者中增强CT诊断为实质器官损伤28例,术后证实实质器官损伤27例,灵敏度为96.4%,特异性为95.7%。见表2。

2.3 增强CT诊断空腔脏器损伤结果 50例患者中增强CT诊断为空腔器官损伤22例,术后证实空腔器官损伤23例,灵敏度为100.0%,特异性为96.4%。见表3。

表1 50例患者增强CT诊断结论与术后确诊比较[n(%)]

表2 50例增强CT诊断实质器官损伤结果(n)

表3 50例增强CT诊断空腔器官损伤结果(n)

3 讨论

临床中常见的腹部致伤因素较多,如车辆撞击造成的减速伤,引起相邻组织间反向剪切力较大[5],易引起组织固定处如系膜附着处及血管根部损伤;从高处坠落时巨大冲击力易引起腹部内实质脏器破裂;暴力行为对腹部的巨大压力除容易造成实质器官破裂外,还易引起腹内压力升高,导致空腔器官受压破裂[6]。增强CT扫描是在平扫基础上,在患者肘前静脉注射造影剂,通过血流状态,造影剂增强不同部位对比度,对于明确伤情诊断有很大提高[7]。一些常见腹部创伤的CT表现如下。①肝损伤:正常肝脏CT表现轮廓光滑整齐,肝实质平扫为均匀一致的软组织影,肝内血管为管状或圆形低密度区,增强后不同时相扫描表现不同,肝动脉期肝动脉呈显著高密度影,门静脉可轻度呈高密度影;门静脉期肝实质明显强化,肝静脉均匀强化;肝平衡期则肝内静脉密度仍高于肝实质。受伤后肝脏易撕裂,引起腹膜后血肿,可根据撕裂程度及血肿判断肝脏受伤情况[8]。②胆道损伤:正常胆囊表现位于肝左叶内侧段的胆囊窝内,肝总管在肝门部呈圆形低密度影,增强CT表现为胰头实质和血管增强,胆总管也较为清楚,受伤后轮廓粗糙,胆汁外溢后较易发生误判。③脾损伤:正常脾位于左上腹后部,上方为横膈,平扫时脾密度均匀一致,较肝脏密度低,增强后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而呈花斑状,门静脉期后密度趋于均匀,脾动静脉分别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明显强化,脾脏脆弱,常见腹部创伤均易引起脾脏破裂,根据脾脏撕裂程度及周围血肿情况判断伤情,如果有造影剂外溢及局部高密度表明此时有活动性出血,应尽快手术,如果延迟期扫描发现血肿范围逐渐扩大更说明有活动出血。如果撕裂程度较小,血肿范围局限则可考虑保守治疗,保留脾脏免疫功能[9-12]。④血管损伤:腹腔内主要动脉损伤后引起大出血极易危及患者生命,增强CT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及局部持续高密度影增多,血肿持续增大也可说明有活动性出血,需立即手术治疗,防止失血性休克发生。⑤肠道损伤:空腔脏器的诊断常易发生误判,因为致伤几率小,伤情变化往往轻微,主要肠道损伤表现为肠管连续性中断,局限性肠壁增厚,此时口服造影剂则能看见明显外渗,肠系膜损伤的主要表现为系膜血管的连续性中断。⑥腹腔积血积液:腹部创伤最常见表现为腹部积血积液,因为重力作用,积血积液填满组织间缝隙,靠近出血部位则高密度影越明显,对于膀胱破裂及胆汁等流出的鉴别诊断仍需经验及耐心细致的阅片。⑦胰腺损伤:正常胰腺CT平扫边缘锯齿状,实质与脾脏相近,增强后动脉期实质强化明显,门静脉期强化降低,损伤后胰腺边界肿胀不清,实质内可见低密度斑点影。增强CT检查的优点在于适应范围广,可应用性强,能够较好的保持血流稳定性,准确定位病灶,可根据造影剂对比效果分析患者腹部伤情,帮助选择合适的术式及治疗时机,克服了腹腔穿刺、腹腔灌洗等落后检查手段,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13-17]。

本研究表明,50例腹部创伤患者通过增强CT扫描诊断肝脏损伤11例,胆道损伤8例,脾损伤9例,胰腺损伤8例,血管损伤2例,膀胱损伤8例,肠系膜损伤4例,其中1例肠系膜损伤较轻,表现为局限性的肠壁增厚,造影剂外渗及血管突然中断特征表现不明显引起误诊,空腔脏器的诊断常易发生误判的原因是空腔器官致伤几率小,伤情变化往往轻微,主要肠道损伤表现为肠管连续性中断,局限性肠壁增厚,此时口服造影剂则能看见明显外渗,肠系膜损伤的主要表现为系膜血管的连续性中断。还有1例血管轻微损伤,并未出现明显的腹膜后血肿及造影剂外渗等征象,引起误诊。如果是主要动脉损伤,则不容易发生误判,腹腔内主要动脉损伤后引起大出血极易危及患者生命,增强CT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及局部持续高密度影增多,血肿持续增大也可说明有活动性出血,需立即手术治疗,防止失血性休克发生。但总体与术后相比,增强CT早期辅助诊断准确率较高,与术后相比差异不明显,增强CT诊断实质器官损伤灵敏度为96.4%,特异性为95.7%,诊断空腔器官损伤灵敏度为100.0%,特异性为96.4%,均有很高灵敏度及特异性。对于出现的2例误诊情况,需要进行更为耐心细致扫描和仔细阅片,但不影响增强CT扫描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应用增强CT扫描辅助诊断腹部创伤准确率较高,对空腔脏器和实质脏器损伤诊断均有良好灵敏度及特异性,大幅度降低误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空腔脏器实质
黄瓜种质资源空腔性评价
空腔直径对圆形空腔滤棒卷烟烟气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双空腔电极静电雾化泰勒锥形貌特性
多脏器功能衰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基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评析新冠病毒致多脏器损伤作用及中药干预作用
破产程序中关联企业的实质合并
不给他人“提篮子”——“提篮子”的实质是“谋私利”
在达古雪山巅
前置污水去油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