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用腹腔镜下腹腔灌洗引流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2-22张鲲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3期
关键词:灌洗引流术胰腺炎

张鲲鹏

重症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危重疾病,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其死亡率也随之降低。在重症胰腺炎的早期阶段,可能发生大量腹膜积液,需要及时手术。虽然传统的开腹手术可以有效降低淀粉酶和血清淀粉酶,但创伤较大,死亡率较高[1]。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腹腔镜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作用越来越被认可,本研究分析了采用腹腔镜下腹腔灌洗引流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8年3月本院就诊重症胰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9例;发病至入院时间3~47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23.61±7.85)h;年龄 22~49岁,平均年龄(42.31±7.22)岁;其中,重症Ⅰ级26例,重症Ⅱ级19例;其中12例患者伴休克,11例伴肾功能不全,8例出现消化道出血,8例伴呼吸功能不全。对照组中男27例,女18例;发病至入院时间3~46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23.43±7.67)h;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42.21±7.29)岁;其中,重症Ⅰ级27例,重症Ⅱ级18例;其中12例患者伴休克,12例伴肾功能不全,8例出现消化道出血,8例伴呼吸功能不全。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腹腔灌洗引流术治疗。取躺卧位置,在碘仿的常规消毒后进行全身麻醉,并建立气腹压力,气腹针的插入位置保持在脐上方约1 cm处。在剑突下3~4 cm处作腹腔镜插入口,并在左右锁骨中线和肋下边缘的交叉处制作2个辅助引流口。在腹腔镜下观察腹腔内情况,及时吸出多余的液体。用0.9%氯化钠注射液多次冲洗患者腹腔,观察吸出物的颜色变化,直至洗出液体颜色转为澄清时停止冲洗。调整脏器位置,以确保小网膜腔及其下胰腺充分暴露在视野中。使用电刀或超声刀慢慢进入小网膜腔,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组织结构,尤其是周围的血管。进入小网膜腔后,抽出多余液体,冲洗小网膜腔,清洁完毕后寻找坏死灶和感染灶,彻底清除病变部分,并进行多次冲洗,抽吸腹腔中的液体直至无残留液体。在小网膜腔、膈肌下方、左右两侧结肠旁沟引出引流管至患者的左右下腹,缝合切口结束手术[2,3]。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操作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心肺功能时间;手术前后情感状况评分、生活独立能力评分、躯体症状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每项生活质量的评分标准均为最低0分、最高100分,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腹腔感染、组织血管损伤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症状消失,无腹腔感染、组织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有效:症状改善,无腹腔感染、组织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无效:未达到以上的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78%(44/45),高于对照组的 75.56%(34/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情感状况评分、生活独立能力评分、躯体症状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情感状况评分、生活独立能力评分、躯体症状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 (44.19±5.51)、(48.25±5.11)、(41.22±5.21)、(45.62±4.88)分,治疗后情感状况评分、生活独立能力评分、躯体症状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59.11±8.44)、(59.13±6.51)、(61.11±5.22)、(57.14±6.11)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情感状况评分、生活独立能力评分、躯体症状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 (44.01±5.11)、(48.79±5.21)、(41.52±5.78)、(45.51±4.55)分,治疗后情感状况评分、生活独立能力评分、躯体症状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83.69±8.21)、(84.51±6.01)、(85.21±5.04)、(82.21±6.21)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情感状况评分、生活独立能力评分、躯体症状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心肺功能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心肺功能时间分别为 (56.89±3.89)min、(9.01±1.64)h、(6.21±1.21)d、(6.13±0.24)d,均短于对照组的 (86.43±10.24) min、(12.22±2.51)min、(8.62±2.51)d、(8.14±0.2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腹腔感染、组织血管损伤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腹腔感染、组织血管损伤分别为8例(17.78%)、6例(13.33%);观察组患者腹腔感染、组织血管损伤分别为1例(2.22%)、1例(2.22%)。观察组腹腔感染、组织血管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症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死亡率很高。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有一定的疗效,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但创伤大,并发症多,且术后康复效果差[5,6]。腹腔镜下腹腔灌洗引流术可减轻损伤,控制炎症,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其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且恢复更快[7-9]。王阿勇等[10]的研究显示,腹腔镜下腹腔灌洗引流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其中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却显著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提高了体温恢复速度,且促使重要器官功能恢复正常,由此可见重症胰腺炎行腹腔镜下腹腔灌洗引流术治疗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重症胰腺炎患者行腹腔镜下腹腔灌洗引流术疗效非常理想,可降低腹腔感染、组织血管损伤发生率,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和手术后机体恢复时间,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

猜你喜欢

灌洗引流术胰腺炎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CT影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急性胰腺炎恢复进食时间的探讨
早期连续支气管灌洗在老年昏迷病人肺部感染中的防治作用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后再出血进展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