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结合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2-22曾德敏贾立勇阚明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3期
关键词:控制性肝癌静脉

曾德敏 贾立勇 阚明威

肝细胞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临床治疗中,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肝癌患者往往会合并肝硬化的情况[1],同时由于肝脏血供较为丰富,门静脉与肝动脉双重供血,术中患者很容易出现大出血的情况,进而使得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现阶段在切肝的过程中,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本次择取30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展开研究,探讨低中心静脉压结合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行肝癌切除术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8例,女7例;年龄33~74岁,平均年龄(56.20±5.89)岁。实验组患者中男10 例,女 5 例 ;年龄 35~73 岁,平均年龄 (57.60±5.2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肝癌切除术治疗:于患者右侧肋缘下斜切口或双侧肋缘下做“人”字形切口。对照组患者采用肝血流阻断术,即全肝人肝血流阻断法:距离肿瘤边界1~2 cm处采用电刀预先设定切除线,沿切除线进行钝性分离肝实质,所遇管道结构先进行结扎后切断;对于较大的血管切断后采用血管缝线进行缝扎,切除肿瘤后断面进行电灼止血,对拢缝合,创面防止腹腔引流管。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麻醉方法、切口、切肝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术中连续监测患者低中心静脉压,但不需要在术中降低中心静脉压[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切肝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肝时中心静脉压水平)与手术前后肝、肾功能指标(TBIL、ALT、BUN、Cr)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切肝时间、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切肝时中心静脉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手术前,两组患者TBIL、ALT、BUN、C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后7 d,实验组患者 TBIL、ALT、BUN、C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实验组 15 425.58±183.63a 17.12±1.13b 161.05±41.22b 3.85±0.74a对照组 15 659.47±214.18 17.32±2.24 155.52±58.26 10.11±0.32 t 3.2108 0.3087 0.3001 30.0721 P 0.0033 0.7598 0.7663 0.000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水平对比(±s)

注:与对照组手术后7 d比较,aP<0.05

实验组 15 手术前 23.24±6.58 57.81±25.32 5.47±1.03 68.34±6.16手术后7 d 26.10±5.01a 80.29±27.03a 5.00±1.14a 60.18±5.64a对照组 15 手术前 24.64±6.70 53.75±20.24 5.37±1.81 70.56±8.78手术后7 d 31.46±4.03 106.05±25.73 5.98±1.21 66.24±6.59

3 讨论

由于肝脏组织与解剖结构的特点,当阻断肝脏的入肝血流后,肝切除时的主要出血来自于分离肝实质过程中肝静脉的出血情况。根据泊肃叶层流公式可知,损伤肝静脉所导致的出血量与肝静脉血管壁内外压力差以及肝静脉血管半径的4次方成正比,减少肝静脉压力能够有效降低肝静脉壁内外压力差值,同时还能够缩小肝静脉半径,进而有效降低患者肝静脉损伤时的出血量[3]。由于肝静脉的管腔较大、壁薄且没有静脉瓣,肝静脉的压力大小受到下腔静脉压的影响;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下腔静脉压减少肝叶切除时出血量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降低患者静脉压来实现的,通过降低静脉压来减少肝静脉的压力,进而使得肝窦中的压力下降,使得肝脏切除手术横断肝实质时出血量减少[4-6]。同时,在手术过程中,维持较低的静脉压能够促使腔静脉与分支静脉塌陷,更加有利于肝脏的游离,促使肝血管损伤导致的大出血情况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因此,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能够显著减少肝切除时的出血量。此外,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能够降低患者平均动脉压,限制液体的入量;但其不会对患者的维持重要器官,如肝、肾等造成影响,不会增加患者肝肾衰竭的发生率,且不会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影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应用价值[7,8]。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切肝时间、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失血量(425.58±183.63)ml少于对照组的(659.47±214.18)ml,切肝时中心静脉压水平(3.85±0.74)cm H2O低于对照组的(10.11±0.32)cm H2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TBIL、ALT、BUN、C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后7 d,实验组患者 TBIL、ALT、BUN、C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对肝癌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联合肝血流阻断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保护患者的肝、肾功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控制性肝癌静脉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胰腺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分析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