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道B超与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2019-01-22朱求崇仁县妇保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江西抚州3442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24期
关键词:宫腔镜息肉B超

朱求 崇仁县妇保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江西 抚州 344200)

内容提要: 目的:对阴道B超与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近期收治的因月经量增多、阴道异常出血就诊,拟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43例,分别对其进行阴道B超、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活检,比较两种方法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43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者32例,占比74.19%;经阴道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25例;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1例。对比两种检查方法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差异,阴道B超与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宫腔镜与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诊断中,与阴道B超检查相比,宫腔镜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符合率,能够有效降低漏诊、误诊等情况的发生机率。

子宫内膜息肉为临床妇科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多由子宫内膜的局部过度增生所致,表现为突出于子宫腔内的单个或多个光滑肿物,蒂长短不一[1]。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以及阴道不规则出血等,可引起不孕。该病在青春期后的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35岁以上的妇女,从育龄期到绝经后的女性,都是子宫内膜息肉的高发人群。针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早期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诊断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因月经量增多、阴道异常出血前来就诊,拟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43例。患者年龄27~69岁,平均(39.7±8.3)岁,43例患者均为已婚妇女,患者临床主诉为阴道异常出血者24例,月经量增多者19例,合并不孕者5例,绝经后12例。

1.2 仪器与方法

在阴道B超检查中,采用IMAGE-POINT型阴道超声检查仪与阴道检查专用探头。经阴道超声为一种腔内超声,通过将超声探头直接放置于被检查者阴道内进行检查。就阴道超声检查仪的应用优势来看,其探头频率为5~9MHZ,相较于常规的腹部超声探头,其分辨率明显更高。另一方面,检查过程中,超声探头在阴道内紧贴宫颈与后穹窿,在显示盆腔脏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阴道B超不需要憋尿,在减少等待时间的同时,也避免了憋尿的痛苦。针对肥胖患者的诊断,阴道超声检查仪的探头紧贴宫颈,因而不需要经过腹部的脂肪以及多层组织,最终所获得的图像,与腹部超声相比,明显更为清晰。

在宫腔镜检查中,采用Olympus宫腔镜与相关配套器械进行检查。Olympus宫腔镜源于日本,能够直接检视被检查者子宫腔内的病变,定位采集病变组织并送检。就其实践应用来看,Olympus宫腔镜具有诊断全面、直观、及时、准确的优势,能够极大的提高宫腔内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宫腔镜为一项微创性的新妇科诊疗技术,属于一种维光源内窥镜,常用于子宫腔内疾病的检查与治疗。宫腔镜检查是通过镜体前部进入宫腔并对待观察部位进行放大,以直观、准确的反应宫腔内疾病。在临床应用中,宫腔镜检查是妇科宫内病变和出血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在对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前,需要先开展白带、凝血、肝肾以及血糖等方面的检测。宫腔镜检查过程中,将宫腔镜置入,并透过监视器对被检查者宫腔、宫角、子宫内膜与子宫壁等部位进行密切观察。检查时间应当以月经干净后的3~7d为宜,针对阴道异常出血的患者,则应当在出血量相对较少时进行检查为宜。

1.3 观察指标

在阴道B超检查中,观察子宫内膜线是否存在中断情况,有无异常回声或息肉样突起等情况,若有,则应当考虑为子宫内膜息肉。在宫腔镜检查中,观察子宫内有是否有赘生物等。在病理检查中,若送检的组织可见子宫内膜基底层腺体及间质呈现局限性增生,赘生物表面均有覆盖,有营养血管,则可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当P<0.05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43例患者中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者32例,占比74.19%。阴道B超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息肉者25例,其中误诊2例,病理检查结果为子宫内膜炎1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例;漏诊9例,病理检查结果为子宫内膜炎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4例,分泌期子宫内膜2例。阴道B超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符合率为74.19%(32/43),敏感性为71.88%(23/32),特异性为81.82%(9/11)。对比阴道B超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P<0.05,见表1。宫腔镜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1例,其中误诊1例,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子宫内膜炎1例;漏诊2例,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子宫黏膜下肌瘤1例,子宫内膜炎1例。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符合率为93.02%(40/43),敏感性为93.75%(30/32),特异性为90.91%(10/11)。对比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P>0.05,见表2。

表1. 阴道B超与病理检查诊断结果的比较(例)

表2. 宫腔镜与病理检查诊断结果的比较(例)

3.讨论

在临床妇科疾病中,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也呈现升高趋势。该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月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以及阴道异常出血等情况,甚至部分高龄妇女的息肉可发生癌变,进而严重威胁到患病妇女的生命安全。因此,针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其关键在于及早诊断与及时、有效地治疗。

鉴于子宫内膜息肉早期诊断的重要意义,其诊断方法与诊断的准确率一直是相关医务工作者即为关心的问题。在实践应用中,阴道B超检查与宫腔镜检查因其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一度被认为是宫腔内疾病诊断的有效方法。在阴道超声检查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子宫腔内可见常规形状的高回声病灶,因此,阴道B超检查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但就相关的研究资料[3]与本文研究结果来看,宫腔镜具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以及特异性。通过宫腔镜进行检查,能够直观显示子宫腔内情况,同时可取出子宫腔内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即在诊断病情的同时作同期切除,避免二次手术,同时为进一步确诊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在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中,宫腔镜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宫腔镜检查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猜你喜欢

宫腔镜息肉B超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写字的尴尬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