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成像在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

2019-01-22苏春善陈静何春花温萍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核磁共振室云南楚雄675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24期
关键词:臂丛神经节受检者

苏春善 陈静 何春花 温萍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 核磁共振室 (云南 楚雄 675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和研究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方法:本研究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9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研究组,选取76例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并将其作为参照组,对所有受检者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扫描。结果:研究组受检者锁骨下神经、锁骨上神经、神经根、神经节STIR/Long序列以及DWIBS序列显示率较参照组受检者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受检者STIR/Long序列神经根、神经节显示率均明显低于DWIBS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成像表现包括移位、血肿、髓外出血等;T1WI、T2WI检查结果显示神经根缺失或者断裂患者存在明显的神经根消失、减少或者变形现象,肌肉信号提升;T2WI检查结果显示神经干损伤患者有明显增粗神经,信号明显强于健侧。结论:在臂丛神经损伤中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可使诊断准确率获得提高。

作为在人体中可发挥重要作用的外周神经,臂丛神经在机体中具有复杂多样的神经走向,因而传统影像学检查无法使其损伤完整性得到呈现,容易造成患者最佳治疗时间被延误[1],此次研究专就在臂丛神经损伤中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共计37例女性,53例男性,年龄21~79周岁,平均(49.8±6.7)岁,选取76例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并将其作为参照组,共计31例女性,45例男性,年龄22~76周岁,平均(47.4±6.3)岁。对比分析2组受检者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应用西门子1.5T磁共振扫描仪,应用NV头颈联合16通道线圈,调整取受检者姿势为俯卧位并指导受检者将头部放置于线圈内,确保受检者颈部正中矢状面中线与床面长轴保持一致。告知受检者将双肩后伸并保持颈胸与颈椎交界平面平直,然后定位颈6椎体[2]。指导受检者检查过程中行腹式呼吸并避免出现吞咽动作。调节成像距离为5~10mm,调节厚度为10~60mm,然后应用快速回旋波序列增强扫描[3]。对受检者颈4椎体前缘直至胸2椎管后缘部位进行扫描,应用T1WI、STIR/Long序列冠状面,采用T2WI进行轴位扫描。若受检者存在节前神经损伤现象,则应用DWIBS序列行冠状扫描以及横轴扫描[4]。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19.0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通过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通过(±s)表示,应用t进行组间比较,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分析2组受检者STIR/Long序列检测结果

研究组受检者锁骨下神经、锁骨上神经、神经根、神经节STIR/Long序列以及DWIBS序列显示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受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受检者STIR/Long序列神经根、神经节显示率均明显低于DWIBS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分析研究组受检者神经根撕裂患者磁共振成像表现

患者成像表现包括移位、血肿、髓外出血等;T1WI、T2WI检查结果显示神经根缺失或者断裂患者存在明显的神经根消失、减少或者变形现象,肌肉信号提升;T2WI检查结果系显示神经干损伤患者有明显增粗神经,信号明显强于健侧,见下图。

3.讨论

作为在人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外周神经,臂丛神经可对机体胸上部、肩周、上肢与外侧骨骼肌运动以及感觉进行调节。臂丛神经易受到损伤,而且致残率较高,临床上多应用手术治疗方式。过往由于受诊断技术以及医疗技术滞后的影响,患者预后不甚理想[5]。当前,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愈加广泛的应用,该诊断技术能够对患者损伤程度做出准确反映,同时还有助于临床医生发现患者病变规律以及病变范围[6]。

此次研究中,研究组受检者锁骨下神经、锁骨上神经、神经根、神经节STIR/Long序列以及DWIBS序列显示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受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受检者STIR/Long序列神经根、神经节显示率均明显低于DWIBS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成像表现包括移位、血肿、髓外出血等;T1WI、T2WI检查结果显示神经根缺失或者断裂患者存在明显的神经根消失、减少或者变形现象,肌肉信号提升;T2WI检查结果系显示神经干损伤患者有明显增粗神经,信号明显强于健侧。

综上所述,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无创的优点,在臂丛神经损伤中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可取得较为理想的诊断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图1. 正常臂丛

图2. 左侧臂丛神经损伤

图3. 左侧颈部软组织损伤

表1. 2组受检者STIR/Long序列检测结果对比分析[n(%)]

表2. 2组受检者DWIBS序列检测结果对比分析[n(%)]

猜你喜欢

臂丛神经节受检者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探讨体检受检者采血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