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变”,组式阅读更有味
——“组式阅读”走进语文课堂的实践研究

2019-01-14江苏省常州市勤业小学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素养

江苏省常州市勤业小学 王 琼

一、“化被动为主动”——组式阅读的主体是学生

组式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组式阅读教学既是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创新。组式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让组式教学进入课堂,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快速浏览,用较快的速度了解文章大意,训练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为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赢得了时间。学生的朗读、交流,更多地体现原生态的阅读教学,教师只当主持,干预极少,学生在大致概括文本大意的基础上,各有重点、各有感悟,完成“初读”的任务。

二、“化肤浅为纵深”——组式阅读的目的是精读

组式阅读,决定了课堂阅读量的极大增加,也让学生阅读和教学的难度增大。但是,在之前的一线教学中,很多教师进行群文教学时,减少了学生阅读的时间,使阅读变为“走马观花”。比如选定了“春”这个主题之后,一些教师只是选出了很多和“春”有关的古诗词、散文或者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选段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阅读时也能知道这些选材是和“春”这个话题有关,但是细读起来,却是生熟不顾、囫囵吞枣,并不能很好地掌握每一个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意涵和思想情感,更不用说在阅读中产生比较和反思了,这种只“读”不“思”,只“读”不“懂”的问题,严重限制了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丧失了群文阅读本真和提高课堂效率,陶冶学生人文性灵的最初目的。

而“组式教学”在推广实施的过程中,则可以更好地避免这一点。以二年级课文《青蛙看海》为例,文章很长,对话较多,对于刚刚从一年级拼音学习过渡而来的学生来说朗读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尽管如此,教师也不能简单为了完成“教”的任务,而使阅读“流于形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各种形式的读。每一次读,层次不同、角度不同、重点不同,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形成可迁移的阅读能力。在充分地朗读中让学生感悟文章的中心“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拓展文章《井蛙之志》,教学重点就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基础上点播而成。而且相互之间的衔接也会更加顺畅得当,不悔产生“青黄不接”,学生脑海中知识群“油盐分离”的问题。

三、“化小点为线面”——组式阅读的补充是课外阅读

如果将每一篇课文的主题作为一个点,那么,如何在教师授课之后,让这个点连成线和面,这关乎教师教学机智,也在于教师本身的语文基本功。课本中的某一些课文,对于某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比较难理解,对于老师也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样的课文教学时,我们边教边挤进相关文本的阅读,不仅拓宽了学生阅读面,而且可以用主题相同却丰富多样的文本,帮助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深化主旨,如是,也就将学生脑海中的点状知识能够纵向和横向延展,最终串成一条线,然后构建为面和体。

例如,在教学《诗歌里的秋天》时,老师先带领孩子们一起走进文本《秋天到》的诗情诗境中,同时巧妙运用“三读”法,使问题设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并用同法在课堂中品读《秋天的颜色》和《落叶》两首诗,孩子们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到秋天的美好,并能在习得方法后尝试当小诗人,创作诗歌《秋天》。这是一节典型的组诗阅读课。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通常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其开发空间非常广阔。因此,教师在实施组式阅读时,可以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多元开发。使学生对相同主题的文章产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认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学习体验。

四、“化枯燥为生动”——组式阅读的灵魂是兴趣

长期以来,许多孩子都表示对语文课打不起精神来。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是语文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了,教师上课太枯燥了。一些老师唯课本独尊,却忘了孩子心智发育尚不完全,接受能力差,由此,让原本枯燥抽象和难学的东西变得更加抽象,孩子自然丧失兴趣。

而开展组式教学的过程中,文本只是成为一个抓手,课堂上,教师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发学生在文本的比较性阅读中理解文章内涵和主题,并引导学生明白,同样主题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顺势给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作品,孩子们就带着好奇,有了自己求知的动力,慢慢的,孩子也就成为了自己“认”与“学”探索的主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正能量环——教师设置好课堂情景,以生活化的语言,生活化的素材引导孩子自己参加到教学实践活动的情景中来,教学内容也与孩子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孩子们在课堂上吃透文本后,再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语文学习的乐趣、发现语文的真谛、进而形成一种新的探究语文、自我阅读和掌握语言的学习技巧。

【结 语】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在语文学科方面,分为了四个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而阅读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对其进行探究与创新,使学生语文阅读课堂的开展模式更有利于我国学生阅读水平以及阅读兴趣的提高,进而使语文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实处。

组式教学就是这样一种将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作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总指引,以“四化四变”为核心要义,让教师在引导孩子从泛读到精读细读的过程中,开发孩子的自省力和内驱力,在比较中理解,在理解中深化,在深化后延展,培养阅读兴趣,凸显语文课堂的人文性,让学生在新式语文教学的阅读课堂上,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素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背课文的小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