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积累·触发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思考

2019-01-14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第三小学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外书籍课外阅读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第三小学 李 忠

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第一学段的目标就有“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然而现实中我们的教学却在不知不觉间将孩子原有浓浓的阅读兴趣给冲淡了,因此我首先根据班级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对有兴趣的东西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和体验。

学生因个性特点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家庭环境不同,阅读兴趣也会不同。教师既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广泛性,也要避免学生在阅读兴趣方面的“偏食”现象出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对寓言、童话故事仍念念不忘,对历史故事、科幻小说、人物传记开始渐渐感兴趣,因此我在开展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通过图书导读每月向学生推荐必读和选读书目,建立班级图书角,另外对阅读的书籍加强阅读指导,提出要求,引导学生采取做读书卡片、写读后感、画画写写等多种形式开展课外阅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要让学生把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的探索学习。对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良好表现和点滴成果,采取了多种方式,加以鼓励表扬,特别是平时好玩的学生,更要及时关注。贡某某同学一次完成的《读〈三毛流浪记〉有感》,虽不够精彩但却是他主动阅读的结果,我就在班上进行表扬,之后他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更高了。刘文琴同学在《人类之谜》书目推荐最后一节这样写着:“《人类之谜》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有这样的8个大字: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我想这一定是编者编书的目的吧。同学们,看了这本书后,你一定会激发学习和阅读的兴趣。因为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老师就是要让学生经常获得阅读带来的喜悦,看到同学和自己的价值所在。杨某同学的《三国演义》阅读推荐,写得认真,更是他自主阅读的结果。特别在自主进行课外阅读记录时,他更主动了。针对这一主动阅读情况,及时表扬鼓励,要求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进一步激发全班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积累是构建语文高楼的一砖一瓦。我们只有读得多,记得多,聚沙成塔,才能厚积薄发,运用时左右逢源。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这就是在积累语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对课外阅读总量作了明确的规定:小学生在第三学段的目标中也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指出:为养成阅读习惯,为充实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读不可。小学生长于记忆,让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接触语言文字规范的作品,形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课外自主阅读指导也要突出语文的特点,做到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语文意识要明确,千万不要因为“自主选择”而忽略了语文本体。老师要对教材和学生实际进行认真分析后,设定以月为单位时间,和学生一起拟定每个月的课外阅读内容。我是这样确定的,十月份读《伊索寓言》,十一月看《成语故事》,十二月阅《水浒传》,寒假以节日为内容的书籍,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其他读物。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浏览、泛读、速读、精读四种不同的读书方法,让学生根据不同的书籍采取适合自己阅读的读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留白,让学生去质疑,去自悟,打破课堂封闭局面,巧妙设疑,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外,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解决课内问题。在课题研究中我及时注意学生的学习反馈,并给予恰当的评价。一位学生在《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之后,阅读了《昆虫记》后的写下了下面一段话“在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上,昆虫虽小,但它们纷繁而多样,点缀着我们这美丽的世界。《昆虫记》虽然写的是小昆虫,但从作者的描述中,让我体会出了人生的大道理:人对于自己的目标要不懈地去追求,哪怕那个目标在别人看来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只要你坚持努力,就一定可以达成目的,最终获得成功。”是呀,我们只要培养好学生的阅读习惯,重视积累,就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

触发,感觉的聚集,往往会引起联想。学生对语文已积累了一些知识内容,贮存在记忆之中,当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相关的情感体验时也会有一种表达的意愿。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渴望读有所得,又希望读书的收获能够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和赞许。针对不同阶段的课外阅读,我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查资料、书画展示、改编、推荐、讲故事等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课外自主阅读,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我班不少家长并不重视孩子阅读课外书。在外来民工中,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能够把课本学好、能自己完成作业,考出好成绩才是正事,至于课外书,能读更好,不读也无关紧要。由于自身素质或是工作性质的原因,在家中,家长很少阅读书籍,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更没有意识去督促、引导孩子博览群书。因此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上,我既重视学生自主阅读的指导,也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只有在经历这种自主阅读的过程之后,其经验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才会终身受益。因此在这过程中,作为老师指导无须过于具体,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自己去实践、去感受、去体验。比如画画我喜欢的一则《伊索寓言》故事,展示我喜欢的一本书,写一写自己的读书体会,享受阅读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表达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同情等情感。学生汤某某在《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有感》一文这样写道:“不过,我认为,在学习上我们应该有‘得寸进尺’的精神。遇到不懂的题目就要想方设法地弄懂它,这样学习才能有所收获。有时,我们想要考到好成绩;我们要是觉得在课堂里老师教的知识还不够,那么还能自己在课外学习一些知识……这样,我们不但不会像老太婆一样一无所有,还会大有所获。”我们教师则要减少束缚、大胆放手,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自主读书活动才能更加丰富多彩。

阅读、积累、触发,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并逐步养成习惯,为我们的语文教学铺设一条自主学习之路。

猜你喜欢

课外书籍课外阅读
鲁迅与“书籍代购”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小满课外班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浅谈课外阅读的策略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