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授之以渔 让孩子学会阅读

2019-01-14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震瑶小学洪淑霜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9年2期
关键词:泸定桥学会读书

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震瑶小学 洪淑霜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孩子学会阅读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

崔峦老师说过:“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点燃学生心头的智慧之火,使他们爱语文。”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简介要读的文章的内容,以激发阅读兴趣;可以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以此激趣;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动画故事,收听或观看与课文有关的广播、电视等,开阔学生视野,通过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无论运用哪种方式,只要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并且保持下去,他们就会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去读书。

二、学会“边读边思考”的阅读

在课堂上以读为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要求读。那么,学生在边读边思考时,应该思考些什么呢?

1.从课题中质疑,学会边读边思考

古人云:“学起于思,源于疑。”读书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篇文章的题目好似文章的眼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从文章的课题入手,引发思考,往往能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提高阅读效率。

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中,伊始,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课题‘飞夺泸定桥’中‘飞’‘夺’各是什么意思?”“红军战士是如何飞夺泸定桥的?”“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如此一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新课文,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不但会更用心地去阅读课文,还学会了在读中思考。

2.从初读中质疑,学会边读边思考

引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如常见的问题:边读边想,我读懂了文章的哪些内容?我发现了文章的哪些问题?文章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3.从精读中质疑,学会边读边思考

“读书贵有疑,从疑而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精读课文时,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的词、句、段进行质疑、体会。如边读边思考:这段话我读懂了什么或体会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这段话的哪个词或哪句话吸引了我?我从中又读懂了什么?

例如,教学《飞夺泸定桥》,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守城的两个团敌人……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学生抓住这句话质疑,仔细思考体会“敌人为什么如此疯狂?为什么认为红军就是长了翅膀也难以过河?”从而体会到红军夺桥的困难。

4.从学后中质疑,学会边读边思考

学了全文后,学会问一问自己:我有什么新的感受?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从思想感情的角度、写作手法的角度,我又有哪些收获?

如在学完《草原》一课,质疑: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我有哪些收获?通过思考并学习到《草原》中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与准确,并对此收获设计一个练笔仿写一处景物。

质疑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对文本的理解中质疑,每堂课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质疑,逐步使学生学会在“边读边思考”中阅读。

三、学会“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就要以读书为要,要读好书,会读书。那么,怎样读书呢?众所周知,“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个非常好的阅读习惯。关于这个习惯的培养,在实践中,我做到了以下三点:

1.学会日积月累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写出漂亮的文章,需要很多的文句积累,收集好词好句无疑是一个好办法。然而好词佳句是很多的,随手拈来都可以,关键是自己平时多注重积累。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在读书时,边读边画,把书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画出来摘抄积累;在课外,要求学生每天看适合自己的书,学会做一点摘抄积累。数量不在多、内容也不限,只要他们感兴趣就都可以。同时,为了维持学生持久的兴趣,我还通过一些活动(如:朗诵好词佳句、读资料、小小故事会等)鼓励孩子收集,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随着收集的内容越来越多,写作素材也越来越丰富,孩子们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渐渐地自己就会找书读,慢慢学会读书。

2.学会做批注

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最基本的要求是认真,具体体现就是边读边动笔。学生不动笔的阅读往往不能全神贯注,不能边读边思考,因此也就无法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了。在教学时,我尽可能引导学生读书要学会圈、点、勾、画,把文章中的妙词佳句、中心句、重点、难点、疑点,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边读边思考并做下批注。

在教学中,可以教给学生以下两种批注的形式:

A.符号批注,对词语、句子、表示疑问的地方可以用上“~~~”浪线、“○○○”圈、“——”直线、“?”疑问号等。

B.文字批注,可以写对词语的理解,可以写对文章提出的问题,还可以写对问题的解答、重点语句的感受体会等。

批注不仅在语文课堂中训练,还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随读随注,形成一种习惯。

3.学会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写文章,并且要有内容、有想法、有主见、有新意。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后,总会有所感,有所悟,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因此,每次阅读课文结束后,我都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练笔,可以是仿写,可以是续编课文,也可以是联系生活实际的感受体会……能长则长,不长也不勉强,一两句话、一段、一篇都可以。在教学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教学《草原》可设计小练笔运用本课学到的写作特点,仿写一处景物;又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设计小练笔结合当今世界形势,给外国受战争之苦的小朋友写一封信;再如教学《渔夫的故事》设计小练笔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读能促写,写能促读,两者相辅相成。在课外阅读中,也要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让写读书笔记也成为阅读的一种习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之为教不在授予,而在相机诱导。”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的阅读,学会独立阅读,自主阅读。而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空里教给学生掌握某种方法和技巧,此乃上上之策。

猜你喜欢

泸定桥学会读书
沪定桥:十三根铁链扛起一个共和国
勇夺泸定桥
——根据课文《勇夺泸定桥》编写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泸定桥(外二首)
学会分享
飞夺泸定桥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