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飞思绪 品味过程

2019-01-11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魏集实验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9年24期
关键词:戴帽子小鸭子陶行知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魏集实验小学 陈 芳

新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的基本理念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知识出发。现在开放自由采摘的草莓园、桃园、葡萄园、苹果园等比比皆是,这种独特新颖的经营方式顾客可以在园里快乐自由地采摘,在购物的同时获得了快乐的心情——购物中有参与,参与中有满足,满足中有享受,享受中放飞思绪、品味过程。

一、抓住机会,是放飞的“土壤”

新课程一直强调,我们要尊重学生,善于倾听、理解学生的想法,但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不按老师预想的去做,一些教师不给学生解释的机会,不倾听学生的想法就断然地否定。其实我们如果再多给学生一些时间,也许教学会更精彩。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应把学生放在课堂的首位。老师不能代替学生的发言,而应该起引导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练习:PPT 展示图片。图片内容是10 只鸭子排成队。1,3,5,7,9 都没戴帽子:2,4,6,8,10 各戴一顶帽子。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鸭子?有几只小鸭子戴帽子?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让学生思考:这群小鸭子可以分几类呢?这时我发现窗边有个小男孩有点走神,我特意让他站起来回答:“每两只鸭子是一组。”我当时一听,回答非所问呀,不过我没有批评他,还让全班小朋友夸了夸他。他发现了规律性的知识,真是不简单。我顺势从这一点生成:每一组的小鸭子有什么特点?有几组这样的小鸭子?能2 个2 个地数一遍吗?没戴帽子的小鸭子是第几只?就这样,小鸭子的闪亮登场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同时也让我对教材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我真不敢想象如果当时直接让他坐下草草收场,后果会怎样。

一直以来我所教的都是高年级数学,那时我常常问自己:在学新知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现在我成了孩子的启蒙老师,我会问自己:如果孩子学前班没学这些知识,我这样教能教会孩子吗?一节课我有没有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强化孩子的学习习惯呢?有道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想从自己做起,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尊重兴趣,是放飞的“阳光”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新课程改革把新课程的执行者——教师推到了教学改革的最前沿,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的首席”。纪伯伦说:“你们可以把爱给予学生,却无法把你们的思想给予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也许孩子的回答不那么准确,也许孩子的回答很荒谬,但教师不加分析地否定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渐渐地学生学会了消极听课,这也许是年级越高,举手发言的学生越少的原因吧。学生学会了等待“标准答案”,不再标新立异,不再异想天开,慢慢地学生也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个性,更失去了创造能力。让我们给学生创设一个充满尊重的空间,让学生敢于去倾诉心灵,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去展示自己最富足的才华。试问,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全班将有多少种思想在碰撞?智慧的火花能不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呢?

三、伙伴合作,是放飞的“滋养液”

陶行知先生说过:“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相学相师,

会者教人,不会者跟人学。”合作交流能提高个体的动力和能力,例如:在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打破以往那种先让学生读题找已知条件,再出示要求问题,最后列式解答的传统方法。我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24 页例1 时只出示这样一组信息:少先队员在山上植树,栽了4 行杉树,每行24 棵;还栽了3 行杨树,每行20 棵。学生在那等了好一会儿我也没出示问题,急性子大胆的学生说道:老师,问题呢?我看时机也差不多了:大家想解决什么问题呢?话音刚落,学生嘴就停不下来了,问题纷纷由学生自己提出。学生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兴致勃勃地去解答自己(或他人)提出的问题,效果非常好。但仍有一些学生还是默默地甘当“配角”,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我还采用了评选“最佳提问人”和“最佳问题”的手段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学生非常感兴趣,会提出一些自己想问的问题。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四、教师引导,是放飞的“催化剂”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责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程具有生成性,不应始于问题,止于活动,而应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生成需求。教师的适时引导、合理点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丰富多样、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如《认识物体》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几何形体的基础上,开展“看谁摸得准”这一有趣的游戏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深巩固这些几何形体的特征,更好地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总而言之,“放归林间自在啼”,让我们给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空,让他们自由地展翅翱翔,搏击长空。

猜你喜欢

戴帽子小鸭子陶行知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事出有因
葵花田
陶行知教育名录
小鸭子得救了
开心的呼噜噜
什么是玩呢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表扬错了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