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2019-01-11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9年24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审题解决问题

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小学 徐 红

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数学教师往往是将审题的方法灌输给学生,并借助“题海战术”带领学生见识更多种类与内容的题目,而随着“应用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现代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所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体裁更加开放、表达形式更加多元,提高“解决问题”实践教学的质量是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提升的必经之路,更是培养小学生“终身学习”的关键。

一、理解数学概念,减少无效审题

小学阶段“解决问题”教学中涉及的数学语言非常的多,而对于年龄较小、知识储备浅薄、理解能力尚未达到一定高度的小学生来说,这些复杂的数学语言是审题道路上的绊脚石,理清绊脚石无疑是提升小学生审题能力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问题的叙述中,“一共、还剩、相差、其中”等教学术语屡见不鲜,有些代词的指意也比较隐晦,比如“它、他们、这个、各”等,这些代词的存在对于学生的审题、解题都带来一定的困扰。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内容和场景着重讲解,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建立关于教学术语、代词的图式,从而为他们分析更为复杂的题目奠定基础。如这样一道题:四年级有一班和二班,它们共有女生36 人,其中一班女生人数是二班的五分之四,两个班女生各有多少人?显然,这道题目中“共有”是指两个班女生的总数、“它们”是指一班和二班、“各”又是指分别。如果学生没有对题目中这些代名词进行理解,就无从审题,答题时也会不知所措。

另外,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题目中有时还会涉及一些属种关系的概念,学生正确解答问题的前提便是理解这些属种概念,进而对题目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把握。比如:商店运来了150kg 的玉米,橘子比玉米少六分之一,请问一共运了来多少水果。这道数学题中,橘子属于水果,玉米则不属于,如果学生不理解属种概念或者混淆概念,就很容易出现无效审题,答非所问。

二、重视方法渗透,鼓励自主探究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在传统的“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都是提供解题方法和例题引导学生加强训练的死板方式开展的。这种传统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学会”转变成“会学”,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中一步步掌握数学的思想和解题方法。

渗透解题思路,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以问激思(利用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是运用最为广泛且收效较佳的方法之一。如这样一道题:小张和小刘在2018 年一共读了66 本书,如果在小张读书数量末尾添加一个零,就和小刘读的一样多,他们各读了多少本书?面对这类条件较多的问题,数学教师可以率先提出问题:①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②还有哪些隐藏的数量关系?在教师问题的启发下,学生可以轻易发现小张读的书扩大10倍后(小张读书数量末尾添加一个零)就等于小刘读书的数量,从而确定小刘读的书是小张的十倍,而知道两个条件的倍数关系和两个数之和,分别计算两个数就变得容易很多。在问题启发的过程中,学上的思路被打开,他们逐渐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题目中蕴含的种种联系,去挖掘题目中隐藏的重要信息,突破解题的关键,进而用数学思想有条理地解决问题。

三、拓展延伸优化,强化创造意识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显然,上文提到的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名词、代词以及在教学中打开学生的思维,渗透解题方法都是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为了升华“解决问题”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继而强化他们的应用与再创造意识,将课堂交到学生手中,使学生的思维向高层次发展。比如,在开展“梯形面积计算”类问题教学时,数学教师并不需要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操作的契机,让他们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将梯形转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拆分梯形,分别计算,接着将分化计算的过程进行总结与归纳,进行再创造,最终得到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加深学生对该计算公式的印象。

此外,数学教师也应该根据需要适量安排一些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给学生留足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度学生的内部智力活动,让他们在不断的探索与创造中发挥潜能,发展创新能力,体验数学的价值。如:六位数“__4321__”能被4321 整除,这个六位数是多少?如果现在的时间是11 时11 分,那么再过143999999993 分钟是几时几分呢?你能用简单的方法计算吗?使下列算式成立:5__5__5__5__5=0。显然,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常规题目,而是一些有趣的具有逻辑性和探索性的题目。面对这类题目,学生热情往往更高涨,他们更愿意去积极思考寻求答案,同时针对这类题目去建立数学模型思想,深化他们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时代赋予现代教育的新使命,是奋斗在一线的数学教师必须要去探究和思考的课题。在基础教育中全面高效地开展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工作,不仅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还有利于将教学实践向课程标准的要求靠近,促进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也为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审题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三招”学会审题
解决问题的设计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几何概型审题技巧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