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问题”教学策略“三步走”

2019-01-11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徐台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9年24期
关键词:列式审题解决问题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徐台小学 贾 莉

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是最让学生害怕的“拦路虎”。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解决问题,最难的是在实际应用问题中,难以理解教师的解题思路甚至解法步骤。这是教师在进行解决问题的解法教学时缺乏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所导致的。想要做好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解题教学,帮助学生彻底学好解决问题的解法过程,走好解题教学的“三大步”是关键。

一、强化审题,解决问题的前提

在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教师的解题教学中,“审题意识”往往最为缺乏。小学生尚未具备灵活理解题目要求的能力,教师则经常由于多年的解题经验而略过审题过程,这对解决问题解题教学是最为致命的。

事实上,良好的审题意识和审题习惯,是解出一道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在现阶段的解决问题题目中,大多数解决问题都是现实情境与数学问题的有机结合,这意味着解决问题不是简单的“1+1=?”的填空题或问答题,它是需要学生有效理解题意后,根据自己的正确理解列出数量关系式,从而正确解出答案。而在现实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往往被卡在审题一关,即“不知道题目在讲什么”“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继而无从下笔。因此,强化审题,对于应用题的解题极为重要且必要。

首先,我们应该向学生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并有督促学生养成审题习惯的意识。审题习惯的培养,可以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在学生解题前,要求学生写出解题思路,坚持这样的训练,可以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

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向学生剖析解决问题的构成成分。对于一道解决问题,它包含生活情境、数学条件和待求问题三部分。其中,生活情境是载体,数学条件是工具,待求问题是导向。如:

某景区门票20 元/张,周五共售票得360 元,周六比周五多30人,则周六售票收入为多少?

这里“景区”“售票”均是生活情景,数学条件则是“①门票20 元/张;②周五售票收入为360 元;③周六比周五多30 人”,待求问题则是“周六售票收入额”。

最后,在小学阶段,解决问题大多为“目标导向型”,因而在利用数学条件求解待求问题时,更要善于从问题入手。仍以上题为例,待求问题“周六售票收入”,因此需要知道门票价格(已知)和售票数量(未知),而“周六售票数量”又需知道“周五售票数量”,它又由“周五售票额”和“门票价格”可计算得知,如此环环相扣,从而解出问题。

二、注重转化,解决问题的重心

在正确审题之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又如何将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算式,也是小学学生在解题中常常遇到的难题。事实上,解决问题中的这两个转化,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为此,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走好“转化”的一步,从而逐渐提高解题能力。如:

四年级同学要植700 棵树,已经植完了380 棵,剩下的分4 次植完,那么平均每次要植树多少棵?

【审题】数学条件:“①共植700 棵;②已植完380 棵;③剩下的分4 次植完”,待求问题:“平均每次植树棵数”。

【列式】700-380=320(棵),320÷4=80(棵)。

可以看到,从例题到审题,实际上就是实际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从审题到列式,实际上就是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算式。而这种转化的工具和桥梁,就是数学语言。

因此,在解决问题解题教学中,教师也应尤其注意,教会学生这个解决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招”。这种“转化”能力,是建立在学生长期有意识地对实际问题简化、抽象、列式的练习中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即“加、减、乘、除”“和、差、积、商”“多少”“倍数”等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乃至列出等式。如:一班25 位同学进行扫除,每5 人一组,则共分几组?

【简化】25 位同学,5 人一组,共分几组。

【抽象】25 除以5 是多少?

【列式】25÷5=5。

再如:四年级一班分3 组投篮,一组10 人,投中28 个;二组11 人,投中33 个;三组9 人,投中23 个。则一班平均每人投中几个?

【简化】各组人数:10、11、9;各组投中个数:28、33、23。

【抽象】10 人和11 人和9 人相加是多少?28 个和33 个和23个相加是多少?后者是前者的多少倍?

【列式】10+11+9=30;28+33+23=84;84÷30=2.8。

“转化”是解决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学时,教师应借助于例题、借助于习题等,有机渗透转化这个方法,让学生形成方法,形成技巧。

三、强调检验,解决问题的关键

检验是提高解决问题解题能力的关键一步,是验证解题正确与否的必要策略。教学中,教师也会反复强调检验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检验这一步骤经常被忽略,学生认为检验费时麻烦,又坚持“反正做对、做完了,还检验干什么”的论调;有些学生并不知道检验的具体方法,因而也选择跳过检验过程;最后,由于检验过程在实际解题中难以看到,因而也在检查反馈上成为盲点。

强调检验这一“关键一步”,教师需要做到:首先需要改变学生的消极态度,以错题例子和易错题入手,向学生展示检验的必要性,强调这一步骤是最后一道“安全锁”,一旦忽略就前功尽弃;其次,要向学生讲明检验的类型和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检验方法体系;最后,应要求学生在实际解题中标明检验过程,并注重抽查。

具体而言,检验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常识检验,如在计算苹果个数、树苗个数时出现了小数、“小减大”(负数)等情况,则一定错误;代入检验,将最终结果代入列出的算式或题意中进行检验;求解检验,把最终结果当做已知条件,来求解某一已知条件进行检验等。学生掌握检验的方法和技巧,再形成习惯,也是提高解决问题解题能力的不可忽略的一步。

小学解决问题作为小学数学的综合问题,其更应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和研究,笔者相信,把握住审题、转化、检验三大步骤,辅以习题练习,广大教师同仁们在解决问题求解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猜你喜欢

列式审题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三招”学会审题
解决问题的设计
几何概型审题技巧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每筐多装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