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随幼儿兴趣 体验探索乐趣
——记由串珠游戏引发的幼儿自主创新探索活动

2019-01-11

好家长 2019年9期
关键词:毛根串珠手链

文 戴 莉

一、案例背景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应“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幼儿园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串珠”是一种低结构材料,正是由于其低结构性的特征,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更能主动地探索出各种玩法。

到了中班以后,幼儿的同伴意识越来越强,总是喜欢三五成群地在一起说悄悄话,玩游戏时也喜欢几个要好的小朋友在一起。基于这个年龄段幼儿的特征,我们开展了“我的好朋友”的主题活动,幼儿们以串珠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二、案例分析

(一) 给好朋友的手链 (时间约持续一周)

1.游戏方案

材料提供:塑料串珠、玻璃丝绳、简单的模板。

玩法:幼儿自由选择珠子,穿成条状串珠,用围合的方法做成手链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2.观察重点

幼儿是否能有目的地选择串珠;串珠过程中,是否会在颜色及大小方面表现出简单的规律;幼儿能否根据模板提供的规律往下穿;幼儿能否为自己的串珠手链打结。

3.案例解读

“手链”游戏开始了,炎炎小朋友在两盒串珠面前看了好一会儿,说:“老师,我喜欢这种粉粉的小珠子,我能就用这种小珠子穿手链吗?”在得到老师肯定的回答后,他很高兴地穿了起来。可是他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想法穿,老师问他为什么不按照模板穿,他说:“我觉得我能穿出更好看的手链。模板上都是一样大的珠子,我想穿大小珠子相间的手链。”他的手链穿好后,直接就拿过来找老师帮他打结。手链做好后,他将手链送给了老师,希望老师能好好保管。

中班的幼儿能够尝试按照自己的意愿串珠,串珠看似随意,实则蕴含了幼儿的兴趣和想法。或许在老师的眼中,此阶段的幼儿可以尝试有规律的穿珠了。为幼儿提供模板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穿珠的规律,也能巩固数学排序方面的知识。但是在幼儿的世界里,他们有自己的审美,也许无规则的、五颜六色的串珠在他们眼里就是美,能激发他们的兴趣点。这就需要老师尊重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大胆、独特、富有个性的思维方式。这提示老师可在原有基础上再增添一些空白的卡片,让幼儿自由发挥设计模板。换个角度分析,或许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美丽的辫子(时间约持续一周)

在活动中,幼儿开始对自己好朋友的外形特征产生兴趣,如五官、发型等。特别是女孩子,开始探索怎样用串珠材料制作好朋友的头发和辫子。

1.游戏方案

材料提供:毛根、各类串珠、各种同类材料(吸管、纽扣、亮片可代替串珠使用)、各类辅材(纸盘、毛线、彩纸)。

玩法:用同类型的串珠材料制作好朋友的头发和辫子。

2.观察重点

幼儿能否使用辅助材料穿“辫子”;幼儿能否有意识地调整毛根的长度,使之与小朋友的“脸”更匹配;幼儿能否独立将毛根两头固定住。

3.案例解读

游戏开始后,航航挑了一个紫红色的盘子,然后开始制作好朋友的“脸”。她先用纽扣制作眼睛,接着用剪刀剪了几段较短的毛根做嘴巴和鼻子,最后她要做两条漂亮的辫子给好朋友。她先找了两条毛根用双面胶固定在盘子上,可是在穿辫子的时候辫子总是掉下来。她试着将一条辫子轻轻地拎起来穿,可是刚穿好的两个珠子又掉了下来,她有点着急,看着老师,希望老师能帮助她。老师问她:“怎样穿才能让珠子不掉落?”她想了想,试着将底部的毛根弯曲了一点。这样做果然是最好、最快的方法,不一会儿她就穿好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后,她又按这个方法穿了一条不一样但是有规律的辫子。随后,她将辫子粘到盘子上。辰辰很喜欢玻璃串珠,她使用的同类串珠材料并不多,但是她穿的辫子很多,她说她很喜欢彩色的玻璃珠,因为妈妈有一条手链就是彩色的玻璃珠。两名幼儿在穿辫子时都能将毛根的两头弯曲过来进行固定。

游戏是开放的,游戏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无所限制的,幼儿想象的内容也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与幼儿生活中的已有经验息息相关的。当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老师不用急于帮助,可以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相关经验,了解游戏的发展水平,从而让幼儿更好地进行游戏。在为好朋友制作辫子的过程中,幼儿遇到了困难:将辫子先黏在盘子上,可是一穿珠子就掉……于是,老师鼓励幼儿通过“尝试→失败→尝试→成功”的实践过程,让幼儿自己探索,体验成功,获得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游戏中有的幼儿使用了大量的辅助串珠材料,做出了不一样的辫子,而有的幼儿还是继续使用单一的玻璃串珠材料。对于幼儿的这些行为,老师不必过多干预。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关注幼儿的内心需求,允许他们大胆表现,这才是最重要的。

(三)生日蛋糕 (时间约持续一周)

随着好朋友之间情感的日益加深,大家都想在好朋友过生日时为好朋友送上生日蛋糕。于是,幼儿们将串珠作为制作蛋糕的辅助材料,探索如何用串珠对蛋糕进行装饰。

1.游戏方案

材料提供:串珠、毛根、各类串珠、一次性碗、纸黏土、油画棒。

玩法:用毛根和各种珠子制作“蜡烛”,放在自制的蛋糕上进行装饰,并想办法进行固定。

2.观察重点

幼儿是否能根据蛋糕的外形来设计“蜡烛”的形状;幼儿怎样解决将“蜡烛”固定在蛋糕上的问题;幼儿是否愿意向同伴介绍和展示自己制作的生日蛋糕。

3.案例解读

游戏开始后,淇淇用油画棒在纸碗上进行了装饰。刚装饰完他就迫不及待地用毛根做“蜡烛”,他用一些大珠子做了一根长长的“蜡烛”后,试着用双面胶把“蜡烛”粘在纸碗上,可是怎么粘都会倒下来,他有点着急,跑来请老师帮忙。老师问他:“以前过生日的时候蜡烛是什么样子的?有这么长吗?”他想了一下说:“比这个短多了。”然后他拿了剪刀,把毛根剪短了许多,第二次的“蜡烛”都是用小珠子穿的,他再次尝试用双面胶把“蜡烛”粘到纸碗上去,依旧不行。他又跑来请老师帮忙,老师问他:“你过生日的时候蜡烛都是插在蛋糕的什么部位的?”他想了想说:“奶油。”老师又问:“那用什么做奶油呢?”他赶紧拿了一些白色的纸黏土来,在蛋糕上抹了一层,这时旁边的小朋友喊道:“蛋糕上还有花呢!”淇淇又拿了一些彩色的纸黏土来,搓成了一个个小球粘在了白色的“奶油”上。忙完这一切他开始插“蜡烛”了,可是“蜡烛”刚插上去就倒了,淇淇尝试着将“蜡烛”使劲往里插,可是蛋糕底部是一个硬的纸碗,根本插不动。他跑来问老师:“你能不能帮我在碗上弄个洞好让我插蜡烛?”老师说:“碗上戳个洞确实能将蜡烛插得深一点,可是这样会把‘奶油’弄坏的。”他想了想又试了试,发现在蜡烛周围多堆一些纸黏土可以固定住蜡烛,他开心极了。

生日蛋糕的制作与装饰对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个制作过程中不单单是串珠的运用,辅材的提供也影响着游戏的进展。教师提供的辅材都是幼儿日常常用的材料,但是如何将这些材料很好地结合,需要幼儿动一番脑筋。淇淇一次次经历失败后,最终摸索出可以用大量的纸黏土固定蜡烛。在整个过程中,老师一直在一步步引导、鼓励他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幼儿还需要一个自由、宽松、开放的环境,这样幼儿才可以随意选取他所需要的材料,通过不断尝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索和尝试中才能抱有热情继续游戏。

课程游戏化追求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幼儿,让课程更生动、丰富、有趣。因此,幼儿园活动室中的环境、材料应是丰富多样的,能激发和提升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让他们专注地投入游戏,获得更多新的经验。

在此案例中,教师一是支持游戏:在整个活动中有很多让人惊奇和值得深思的地方,需要我们去欣赏;二是提供服务:努力为幼儿提供游戏环境和材料;三是学会观察游戏:看懂幼儿游戏中的一举一动和创新应变;四是合理指导游戏:游戏不是教学,不需要教师去导演和指挥,但面对幼儿的诉求和疑问,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回应。切实注重幼儿的游戏经验、活动过程及游戏对幼儿的适宜性。

课程游戏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儿积极投入活动过程并充分探索、交往与表现,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经验。要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幼儿园课程要聚焦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调动,幼儿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

猜你喜欢

毛根串珠手链
金刚石串珠绳曲面切石机的设计
简易金刚石串珠锯的设计
金刚石串珠绳锯研究现状综述
不翼而飞的手链
串珠里藏着数学
冥婚
跟踪导练(三)
冥婚
手链
自由职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