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歌拾趣

2019-01-11文骆晓红

好家长 2019年9期
关键词:儿歌鸡蛋教学活动

文骆晓红

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说明语言的发展不仅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指标之一,也说明了语言的发展有其工具性。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语言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儿歌是各年龄段幼儿常常接触的集体教学活动形式。本文从儿歌的教学活动入手,多角度地探讨如何利用儿歌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念——儿歌与幼儿语言的积累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儿歌是幼儿最早接触到的文学形式,语言精美、凝练,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幼儿学习和积累语言的极佳机会。

在儿歌的教学活动中,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如在学习儿歌《虎大王照相》时,用动画将幼儿带入一片森林中,让幼儿置身于充满童趣的森林王国,周围全是可爱的小动物,然后出现举着相机的虎大王,要给小动物们照相,而小猫爬上树,小兔钻进洞,小鸟飞上天,大鹅跳下河。动词与小动物的特征相匹配,利用动画帮助幼儿理解,帮助幼儿内化和记忆,形成积累,尤其是儿歌的最后一句“东奔西跑到处照,最后啥也没照到,你说可笑不可笑”,幼儿在形象可感的语境中理解常见的词汇,可增强记忆。当然,儿歌一定要让幼儿多开口,切忌教师一味地讲解,反复吟诵儿歌能帮助幼儿正确把握概念,初步认识事物,并能培养语言的连贯性,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想——儿歌与幼儿思维的发展

在幼儿园的儿歌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利用图片、音频等手段让幼儿直观形象地感知儿歌中的形象。如在儿歌《搬鸡蛋》的教学活动中,“小老鼠,搬鸡蛋,鸡蛋太大怎么办?一只老鼠地上躺,紧紧抱住大鸡蛋,一只老鼠拉尾巴,拉呀拉呀拉回家。”小班幼儿在多次念过儿歌之后,看着画面,有的幼儿作半躺状,有的幼儿拉小手,俨然是一对对可爱的合作搬鸡蛋的小老鼠。儿歌中的文字已经在幼儿形象思维的作用下,变成对文字的理解和认识。在这样的儿歌教学活动中,幼儿丰富了事物的表象储存,从而推动了幼儿形象思维的发展。

《指南》在语言领域的“阅读与书写准备”中提到:“鼓励幼儿大胆推测、想象,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幼儿园语言活动应该在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儿歌作为一种饱含感情、最凝练、有韵律且具有陈述性特点的文学语言,在幼儿园语言教育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教师也开始倾向于选择符合幼儿心理和审美特点的儿歌进行语言教学。儿歌丰富的想象、美好的情感、巧妙的构思、优美的意境、童稚的语言及突破常规和传统的创作,均有助于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爱——儿歌与幼儿艺术素养的养成

儿歌讲究情感的抒发,富有音乐美和人情美,让幼儿把握节奏、领悟情感一直作为活动目标存在于诗歌的教学活动中。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唯有走进幼儿心中,诵读、品读,借助圆舞板加上伴奏读。如在教学《一群小动物》时,当念到“一只螃蟹两只虾,三只乌龟满地爬,四只小猫五只鼠,六只鸭子叫嘎嘎”时,老师问:“叫嘎嘎可不可以改成嘎嘎叫?”幼儿们回答:“不可以。”幼儿从小就习惯了汉语的发音,对于音韵的和谐有一种直觉的向往,他们觉得“叫嘎嘎”能够读出节奏,读出语感,读出韵味,读出意境。艺术素养的培养,不是艺术活动的专利,在语言活动中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此外,儿歌与歌曲密不可分,可以歌唱的儿歌成了儿童歌曲,好的儿童歌曲也常常是在好儿歌的基础上谱曲而成的。儿歌中特有的悦耳和谐的音韵和鲜明的节奏能使幼儿产生愉悦的情感,这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充满儿童情趣和教育意义的儿歌伴随着幼儿的成长,是幼儿喜欢的精神食粮。让我们借助儿歌,在幼儿的心田种下至真、至善、至美的种子,让美好的种子生根发芽,长出藤蔓,开花结果。正如明代吕坤所说:“童时习之,可以终身体认。”儿歌有利于幼儿语言的积累,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同样,也有助于他们艺术素养的养成,我们要充分挖掘儿歌中的教育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与幼儿一起徜徉在儿歌的世界中。

猜你喜欢

儿歌鸡蛋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睡觉儿歌
神奇的鸡蛋画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
儿歌绝唱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