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以“水稻的秘密”为例

2019-01-11沈芳芳

好家长 2019年9期
关键词:石磨稻穗稻谷

文 沈芳芳

一、在“趣玩”中保护幼儿探索的兴趣

(一)巧妙发起话题,尊重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

在《多彩的秋天》课程起始阶段,我带着幼儿去秋游写生,让每个幼儿用写生的方式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我惊喜地发现,幼儿们都关注到了水稻。为了让“水稻”的话题继续,我提议:“是否需要再去一次田野,和水稻来个亲密接触?”幼儿们纷纷举手赞成,雀跃着,欢呼着,期待着……

(二)追随幼儿的兴趣,保持幼儿学习的热情

在“水稻的秘密”项目活动中,我们迎着秋日的阳光又一次来到了田野,对水稻进行写生活动。“老师,上次我看到水稻的叶子还是两种颜色,一种是黄颜色,一种是绿颜色,现在怎么都变黄颜色了?”家齐问。“因为水稻成熟了啊。”“老师,这里面的米可以吃了吗?”心妤说。“老师,水稻有根吗?”……幼儿们好奇地问着。于是我和农民伯伯商量了一下,要了一些水稻带回了教室,投放到了我们的科学区。

话题源于幼儿的问题,保护和尊重幼儿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这便是项目活动的魅力之一。

二、在“趣谈”中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提供开放的探索环境,让幼儿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将水稻投入区域后,幼儿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方式与同伴交流着自己发现的一切。幼儿们通过观察与交流,对水稻的外形特征和构造有了基本了解,并将自己的发现与认识进行了分享,我们顺势开展了“认识水稻”的集体活动。

(二)多元感知水稻的特征,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

“认识水稻”集体活动后,我将这些材料投入到美工区。韵钰说:“我要用水稻的茎做小朋友的头发,再涂上黑色。”奕豪说:“我要用水稻的茎做一个大房子,再画小猪佩奇一家,让他们住里面。”

经过几天的制作,幼儿们用水稻做出了各种各样的作品。有一天小颜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看水稻了,水稻变得更高了。我听农民伯伯说,他们下个礼拜就要收割啦。”于是,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全班幼儿,幼儿们迫不及待地要去看成熟的水稻。

三、在“趣探”中学会坚持和专注

(一)教师的支持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动力

在幼儿探秘的过程中,教师的支持、观察和追问都是能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好方法。“老师,水稻收割了,我们可以去拾稻穗了。”一早,宣颜就跑进来兴奋地喊道。“拾稻穗”这个话题又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于是,我带领幼儿们来到水稻田里,大家分成多个小团队,分布在田里的各个角落,他们弯着腰、蹲下来仔细寻找着……走在田埂上的幼儿不断喊着:“老师,我找到啦!”毅鑫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我刚才连根拔起了水稻,看见了水稻的根,现在我们可以拔很多根回去投入美工区,这样就够用了。”活动整整持续了一个半小时,但幼儿们的热情还是很高涨。

(二)适度挑战与尝试,形成自我坚持的精神和勇气

在整个项目活动的实施中,幼儿每天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并学会了运用工具进行观察、探索和实践。幼儿将拾到的稻穗投入美工区,可是大家剥稻穗的速度很慢。这时,昕昕说:“我在旅游的时候看见一个石磨,它可以把稻谷的壳脱掉。”于是我在生活区投入了钵和石磨这两种工具,幼儿们都特别感兴趣。艺凡把稻谷倒入了钵,使劲地进行敲击,他发现这样比剥省力很多。韵钰抓了一把稻谷,把稻谷放在石磨的小洞里,然后开始转动,刚开始几次她显得有点吃力,但后来越来越顺溜。

幼儿在探索过程中能够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机整合,运用适宜的材料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的适度支持会让幼儿成功地走出探索的盲点,又顺利地进入持续的深度学习的状态。

最好的教育是让幼儿成为最好的自己,最好的课程就是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实践、操作中不断自我成长,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我们应顺应幼儿的发展,追随幼儿的兴趣不断深入探究学习,理解幼儿,支持幼儿,使之形成终生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猜你喜欢

石磨稻穗稻谷
石磨
石磨:乡愁的老唱片
谦卑的稻谷
玉米价疯涨 稻谷也凑热闹
骄傲的小稻穗
母亲
稻穗
推磨
稻谷飘香
江汉平原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