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聆听幼儿国画中的故事

2019-01-11文华莉霞

好家长 2019年9期
关键词:国画陶行知家长

文华莉霞

国画作为我国的四大国粹之一,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我们在继承传统国画精髓的同时,也需要在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的理念下,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构建国画特色的教学课程。家长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共同体,也应该被纳入教育系统中,我们要利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和“六大解放”思想,来帮助家长看懂幼儿的国画,欣赏幼儿的作品,学习指导幼儿的方法。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包括教师和家长),家长们经常用成人的标准和喜好来欣赏幼儿的作品,所以经常会对幼儿的画作产生误解。例如,老师刚刚表扬了一个幼儿的绘画作品,虽然画面不怎么干净漂亮,但充满个性色彩与创造能力。幼儿得到表扬后会兴高采烈地跟家长说,却得到家长“画画不认真”“画面不干净”的负面评价,这是对幼儿创作力的一种打击。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有别于成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升。

如今,国画教学在幼儿园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应该把研究的触角伸向家长群体,因为家长的兴趣能左右幼儿的学习兴趣,家长的指导是幼儿最初选择书画学习的原动力,这一点在幼儿学习书画的过程中是举足轻重的。我们从教研实录中探知,幼儿园是如何帮助家长接触创造教育理论,以此来指导幼儿学习国画的;是如何帮助家长解放他们的头脑、双手、眼睛、嘴、时间和空间,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培养的;是如何帮助家长拥有欣赏的眼睛,看到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性和学习指导幼儿学画的方法的。

一、研讨活动实录回顾

我们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国画作品解读的研讨活动,希望通过研讨,帮助教师在国画教学中探索家园合作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家教指导的能力。家长们通过学习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也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和作品解读能力。

(一)解读儿童国画

我们安排两张儿童国画进行解读:“太阳之子”和“水龙头”。安排两个教师(年级组长、教科室主任)和一个家长对幼儿作品进行解读。

年级组长:如果以成人的角度看待这两幅国画,的确会给出“不知所云,乱七八糟”的评价,但我们试图去了解孩子的想法时,我们发现孩子用几笔粗粗的线条表现水龙头,用晕染的效果表现水花,生动的画面让我们教师也自愧不如。

家长代表:我们都没有看出画的是什么,听了老师的解读,一下子让我觉得孩子的世界很精彩,以后我要换个角度去欣赏孩子的作品。

教科室主任:其实这两幅是市级参赛作品,孩子用大片的淡墨表现天空,用红色表现若隐若现的太阳,用虚实结合的方式表现孩子的创造,体现出儿童绘画的特点,给人一种新奇感和震撼感。

分析:我们儿童国画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我们只有“蹲下来”欣赏幼儿的作品,才会发现保护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要参与儿童国画教学的指导,要让家长认识到儿童画与成人画区别在哪里。80%的家长喜欢用“像”来评价儿童画,家长喜欢看到中规中矩的画。真正的儿童画要表现幼儿独有的想象力和创作思路。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力的培养,就是要六大解放,即解放头脑、双手、眼睛、嘴、时间和空间。”家长需要从画面中去感受幼儿所要表达的意思以及画画时的心理状态。

(二)家长如何指导

家长指导幼儿绘画活动,有哪些方法呢?家长的指导是幼儿最初选择书画学习的原动力,这一点在幼儿学习书画的过程中是举足轻重的。一要接受教师的指导,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以及国画技能知识;二要做好幼儿学习的后勤服务,保障幼儿的学习之需,这与书画学习所需的特殊工具材料是分不开的;三要带幼儿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大自然、大社会才是幼儿取之不尽的绘画宝库;四要协助幼儿做好作品的收藏和宣传工作,作品记录着幼儿的成长轨迹,对比是一种很好的催化剂,它会时刻呈现出幼儿的进步。宣传是指对幼儿作品的推介,可以通过装裱张挂和赠送的形式,刺激幼儿的学习动力。

分析:对幼儿来说,画画就像大人写日记般,他们会以既有的、熟悉的表现手法,用点、线、圆各式图样,“记录”心中的生活经验,幼儿用“画”来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所以,我们看幼儿的画时,并不是看他画得好不好,像不像,而是要看他画中所表达的东西,并去理解、关心、尊重幼儿所表达的内容。当理解了幼儿的画后,我们就可以逐步指导幼儿学习绘画。

以言语引导幼儿画画。当幼儿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如何表现时,我们可以用言语来引导他作画。例如,幼儿想画老虎,我们可以先和他一起讨论老虎的特征,若能以图片或书籍辅助,甚至带幼儿到动物园观看老虎,就能加强幼儿对作画内容的表现及构成概念。然后,鼓励幼儿以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做头部、身躯、四肢的描绘。若要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画作内容,则可以和幼儿共同讨论分享,掌握“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的原则,给予幼儿言语上的刺激。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大自然、大社会是最好的教育元素。家长应该多带幼儿去动物园、游泳、爬山、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可以加以利用,来丰富幼儿的作画灵感。幼儿只有透过亲身体验,才能描绘出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作品。

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小孩不小,小孩会创造。幼儿能从自己的视野去看这个世界,学会用画笔记录下所看到的一切。

二、解读幼儿国画内涵

评价是国画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利用成人评价提升幼儿学习国画的信心呢?通过对幼儿作品解读的回顾与记录,教师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独到见解,对目前幼儿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评价误区进行了剖析,教师和家长要创设富有探索性、创造性的评价环境,营造自由、轻松、和谐、积极的艺术活动氛围,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引导幼儿从多角度欣赏、评价作品,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地表达”,同时,要善于抓住每位幼儿创造性的闪光点,加以科学地引导,并适时提出建议,从而保护幼儿的想象力。

三、丰富国画专用语汇

幼儿国画教学一直存在着“普及”与“提高”两组互相促进的关系,我们在每班开展国画教学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幼儿国画表现的方式。在各班开设国画特色区角,让兴趣浓厚的幼儿在游戏时间畅快绘画,进入国画专用教室,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充裕的活动时间也让幼儿表达的国画词汇越来越丰富。在家庭中,家长也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和支持,帮助幼儿在学画萌芽期树立自信并收获快乐。

四、坚守“生活即教育”

在推崇素质化教育的今天,自然生活更是幼儿学习的最好课堂。教材、教育内容只有向幼儿的生活世界回归,才能体现教育意义的真谛。生活、自然、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教师和家长作为引导者,应引导幼儿细心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抓住主要特征,鼓励他们开阔思路,大胆表现自己的生活内容。只有幼儿熟悉和喜欢的题材,才能使幼儿在国画世界里自由畅想,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凸显出独特的个人魅力。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践陶行知教育主张,发展陶行知教育理论,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才能提高幼儿参与国画活动的积极性。

随着教研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们注重对话、碰撞、互动与交流,尊重每一个活动参与者的意见与想法,关注研究话题的适宜性与普遍性,使每一次活动成为研究工作中重要的思想分享阵地、心灵交流平台、文化碰撞园地。这样草根化的微型研讨,才能让教师透过活动引导家长感知“创造思想”,才能让教师和家长透过陶行知教育思想看懂幼儿国画中的故事。

猜你喜欢

国画陶行知家长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国画《鲦鱼》
国画《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陶行知教育名录
我心中的好家长
国画欣赏
家长请吃药Ⅱ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