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文化背景下幼儿生活德育的实施途径

2019-01-11华俊红

好家长 2019年9期
关键词:尚德礼仪德育

文 华俊红 夏 艳

教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而教育的目的在于生活,因此,要重视生活中的教育价值。尤其是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为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今苏南、浙北一带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吴地人民不断传承着“至德”文化,形成了崇文重学、至善务实的朴实民风。我们挖掘了吴文化中适合学龄前幼儿学习的内容,从历史遗迹 、乡贤名人、民俗风情、 地方精神、民间体育等方面进行了整理与归类,整合生活化的德育内容引领幼儿健康成长,让他们成为吴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一、营造生活化的活动氛围——幼儿尚德文化环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渗透,更是一种心灵的滋养。在幼儿生活德育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们依据教育目标与内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吴地文化的德育元素,精心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幼儿回归生活情境,自主学习,自主获知。

首先,我们利用幼儿园的整体环境给予幼儿一种德育氛围的熏陶。走进幼儿园二楼大厅,迎接大家的是图文并茂、活泼有趣的《尚德礼仪规范系列图》,另一面是“尚德之星”“礼仪之星”的师幼表彰墙面,还有吴地名人墙、尚德礼仪卡通标语、告示牌。在活动室的玩具柜和玩具筐上都贴上图形或编号均对应的整理标签,让幼儿懂得物归原处,从而规范幼儿的整理习惯;生活区张贴洗手、穿脱衣裤、进餐等步骤图,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提供暗示性环境;饮水机处、地板上标出进出的方向箭头,提示幼儿不拥挤、有序进出接水。德育元素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为幼儿耳濡目染尚德文化营造出了一片如诗如画的天地。

其次,在创设好物质环境的同时,积极营造谦和、礼让、和谐、奋进的精神环境。教师倡导尚德、敬业的理念,尽量做到以人为中心,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素质提高,让师幼在人文精神的影响下,达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理解、关爱和帮助的目的,齐心协力营造和谐、温馨的人文校园环境。

同时,以“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模式,要求家长以身作则,为幼儿创设一个文明礼貌、规则有序的生活环境,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和持续性。另外,在各项活动中,始终如一地渗透歌颂人间真、善、美的人和事物,让幼儿学会爱,从爱自己的小街小巷,到爱家乡的山山水水,最终达到爱祖国、爱人民的境界。

二、提炼规范化的活动准则——幼儿尚德行为规范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探索至德精神中幼儿能理解和内化的精神,并将其与幼儿的行为规范相结合,先制定出初步的幼儿尚德行为规范,再将规范纳入课程,细化到班务计划、主题计划、周计划,融入幼儿的生活和游戏,通过“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的循环往复,不断完善,使之更适合幼儿,更具有地方特色,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一)让尚德规范蕴于朗朗上口的民间童谣之中

童谣语言明快、生动,朗朗上口,易于背诵,于是,我们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改编成童谣,如:小班的“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搓出许多小泡泡;手心冲冲,手背冲冲,冲出干净小小手”,幼儿边念童谣边配上相应的体态动作,在游戏化的氛围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二)让尚德规范寓于缤纷好玩的角色游戏之中

每天的角色游戏时间是幼儿们最自由、最开心的时刻,我们将尚德教育渗透其中,幼儿们可以在情景演练中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复习、运用和内化所学的尚德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中班的“娃娃家”游戏中开展的“接打电话礼仪”活动,先请大班幼儿表演正确的接打电话礼仪,当幼儿了解之后组织“打电话游戏”的情境表演,最后在幼儿的表演中引导幼儿进行辨析与评价,进一步巩固“铃声不过三,礼貌问候,对方挂了电话才能挂电话……”等接打电话的礼仪。这样的礼仪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很快就能获得幼儿的情感共鸣,并促进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形成。

(三)让尚德规范隐于质朴纯真的民间游戏之中

和谐、欢乐、团结的生活环境是培养幼儿健康情感的重要条件,而吴地游戏正是创造这种条件的最好载体。通过游戏能够培养幼儿健康良好的情感,让他们学会以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与人相处。如“抬花轿”的游戏,必须三人合一,密切配合,父母当“轿夫”,幼儿当“新娘子”。这个游戏本身表现出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亲情,通过这种自然交流,使幼儿的情感得以发展,甚至是升华。在“网鱼”游戏中,需要众多幼儿拉手组成“渔网”,一旦网破了,鱼就会溜掉,大家必须齐心协力,才能捕捞到鱼。幼儿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于是更加热爱集体,人人都在享受着游戏带来的无限快乐,在快乐中获得情感的共鸣。

三、建构生活化的德育活动——幼儿尚德活动系列

(一)建构尚德系列活动框架及内容

基于《纲要》精神和幼儿的发展特点,研究幼儿德育的心理机制和教育规律,从“在家做‘好帮手’”“在园做‘好伙伴’”“在公共场所做‘好卫士’”“在社会做‘好标兵’”四个方面构建德育系列活动框架。

在家庭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帮手”。这是为了让幼儿感受自己和亲人的关系,可将幼儿的德育教育内容概括为:亲情教育、生活教育、劳动教育。

在幼儿园,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好伙伴”。这是为了让幼儿感受自己和同伴的关系。可将幼儿的德育教育内容概括为:爱国主义教育、礼仪教育、规则教育、同伴教育。

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好卫士”。这是让幼儿感受、学习自己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的关系。可将幼儿的德育教育内容概括为:公德教育、环境意识教育。

在社会中,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好标兵”。这是为了让幼儿感受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可将幼儿的德育教育内容概括为:爱国主义教育、礼仪教育、规则教育。

(二)尚德活动渗透于一日生活的诸环节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渗透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我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德育教育时应从情感教育入手,用“四好儿童”蕴涵的幼儿道德行为标准,教育并引导每个幼儿努力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和社会自我意识。

我们将德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来园、离园时加强幼儿的礼貌教育,让“老师好、小朋友好”成为师幼见面的第一句话;晨间谈话时利用故事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学会轮流和合作玩玩具;盥洗时,利用标记并设置“小小管理员”提醒幼儿要排队,不推也不挤,节约用水;进餐时要求幼儿做到:碗里干净、桌上干净、身上干净,并通过故事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道德教育。活动中随机生成品德教育,当幼儿有礼貌地和同伴交谈时,老师及时表扬,对出现幼儿争抢、打骂等现象时,及时引导幼儿讨论:这样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餐后散步时,让幼儿细心观察幼儿园里的一草一木,关心幼儿园的人和事,利用幼儿亲身经历的日常小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

我们把“四好德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围绕“四好德育”开展系列活动,使“四好儿童”能成为幼儿心中的好朋友和生活中的好榜样。小班会采用“好帮手”的系列活动,采用移情教育、行为练习等一系列策略,帮助幼儿形成自我服务的意识,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中、大班则以“好伙伴”“好标兵”“好卫士”等一系列形象,鼓励幼儿积极、正面地学习和强化模仿。例如,幼儿园每月会评选出“明星宝宝”,每学期会评选出“四好儿童”。

(三)开展 “吴之韵”尚德经历活动

幼儿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得越充分、越细腻,感悟得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吴之韵”活动为幼儿深入生活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我们要求幼儿在园经历一次尚德礼仪实践活动,经历一次尚德小故事阅读或比赛活动,经历一次吴文化寻根活动,经历一次尚德知识竞赛,经历一次“做好事”活动,经历一次挑战或比赛,经历一次劳动或制作活动,经历一次分享活动。通过系列经历和体验活动让幼儿明白一个道理,形成一种习惯,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坚持一种信念,获得一种成功,并把相关活动过程分别记在教师与幼儿的成长册中。由此,在实践、反思并不断调整的基础上探索幼儿德育的新方法、新策略。

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在“尚德规范”的引导下,将无形的品德教育融入有形的、好玩的活动之中;多彩的活动、多变的组织形式让枯燥的德育变得丰富又有趣。

猜你喜欢

尚德礼仪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二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一
尚德机构2018财年Q2净收入4.818亿元,净亏损2.718亿元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