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地方文化活动实施的基本路径

2019-01-11

好家长 2019年9期
关键词:扬州游戏幼儿

文 刘 静

自江苏省推行课程游戏化以来,我园作为江苏省项目共建园,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以《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引领,充分挖掘园所附近的各类地方文化资源,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特点梳理出各类别的地方文化主题,创设具有探索性和成长性的地方文化环境,因时制宜、因班制宜地生成地方文化活动内容,让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地方文化,使地方文化在幼儿心中活起来,亮起来。

一、建设基于幼儿园教育的地方文化资源库

我们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总体构思幼儿园的课程体系,通过“三步走”的路径对扬州的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收集、归类,从本土的名胜古迹、民间艺术、童谣游戏、民风民俗、饮食文化六个维度来进行整理、开发。首先是 “广泛收集,分类整理”,即教师、家长采用收集地方文化志、网络搜索、实地考察、采访民俗专家等多种形式建立“地方文化资源”;其次是“二次筛选,分层建库”,在深入理解地方文化的基础上,以《指南》、“五大领域”关键经验为引领,根据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接收能力,从“地方文化资源”中生成“3~6 岁年龄段地方文化资源库”;“弹性选择,自主取用”突出从班级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从“3~6 岁地方文化资源库”中选择、安排、开展“班级地方文化课程内容”。此外,还结合扬州每年的重大时事,进行动态的生成和调整,如2018 年的“家门口的省运会”。

二、营造具有地方文化韵味的园所环境

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首先是营造“浸润式”公共环境,如每月在幼儿园大厅布置年级组“家乡文化”活动展板;利用户外活动场的墙壁布置出“变化中的游戏”主题,以形象生动的幼儿绘画作品介绍了“跳长绳”“炒蚕豆”“老鹰抓小鸡”“跳房子”等扬州的经典民间体育游戏的传统玩法和创新玩法;在幼儿园楼梯间墙壁上布置出“舌尖上的美味”主题,在一次性纸盘上摆上超轻黏土制成的富春包子、双黄咸鸭蛋、大煮干丝、牛皮糖、三头宴等扬州特色美食。其次是师幼齐动手,创设“互动式”班级环境,每班都开辟出地方文化主题墙,使其成为幼儿地方文化学习的“记录板”,让幼儿的活动“看得见”;年级组统筹创设出反映扬州特色的区域游戏,如小班的富春早餐店、中班的东关工艺品街、大班的扬州旅游公司。小区域大智慧,让幼儿在多元化的游戏中加深对扬州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开展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游戏活动

(一)引进来——以一日活动为载体,滋养童真的和乐文化

融入生活,教育无痕。我们有意识地将地方文化融入幼儿生活活动,如将扬州的炒饭、包子、干丝、狮子头等纳入幼儿的食谱,定期在“宝贝厨房”进行生活实践,做面点、捏包子、切干丝等;通过“每日营养播报”“调查我喜欢的扬州美食”“设计扬州自助餐”“扬州美食三句半”等将地方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又如,班级每周五开展“我的发现”分享会,通过同伴的交流,让幼儿分享身边的真善美的事物,一方面扩大了幼儿的视野,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幼儿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物,还能为教师观察幼儿,追随幼儿生成地方文化活动提供依据。

有效教学,润物无声。在地方文化的集体活动中,我们围绕“美景、美声、美文、美食、美艺、名人、民俗、名城”等专题,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内在兴趣与需要开展地方文化的教学活动。一是“一年级一学期一专题”,即每个年级在学期初就确定好本学期的研究专题,再分解细化到每个班级,各班围绕自己的小专题制定活动计划和内容,利用每周一次的地方文化特色课或区域活动进行实践;二是融入主题,有机渗透,即结合当前开展的主题,各班补充生成地方文化活动,这种规定活动和创新活动的结合,既保证了地方文化课程的有序开展,又能有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如利用运河文化资源,开展科学游戏探索活动, “水宝宝的旅行记”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水污染的危害性;“有趣的水车”让幼儿观察到通过外力水逆向倒流的奥妙;“我眼中的运河”摄影展、“运河明信片”设计、“节水护水”胸徽制作、“我是运河小河长”等活动让幼儿感受运河的美,用实际行动爱城护水。

传承游戏,其乐无穷。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我们科学选用扬州民间游戏充实幼儿的户外活动,并在传承中创新游戏玩法,满足新时代幼儿的需要;将方言童谣和扬州小调融入早操音乐中,如《山对山、河对河》的皮筋操,《推磨拉磨》的合作游戏,在说说唱唱玩玩中让地方文化在幼儿心中活起来。我们发挥区域游戏的作用,满足幼儿个别化学习地方文化的需要。在美工区开设扬州工艺坊,让幼儿在欣赏、模仿、变通、创造中加深对扬州剪纸、面塑、雕版印刷、漆器、玉器的认识,让幼儿心更灵手更巧;在视听区投放扬州的相关绘本、图片和视频,让幼儿在自主阅读中获取知识;在表演区,让幼儿进行方言童谣小调的吟诵、木偶剧演绎、扬州故事的表演,培养幼儿活泼大方的性格;在建构区鼓励幼儿搭建、表现扬州的亭台楼阁等,帮助幼儿建立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的联系,丰富空间方位经验。我们还有意识地在空间布置和材料投放上为幼儿的区域联动游戏提供可能,游戏延展了幼儿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地方文化又充盈了幼儿的游戏。

文化进园,零距离接触。幼儿园还定期邀请“非遗文化名人”进校园并组织“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幼儿带来了扬州传统戏曲、雕版印刷、扬州泥塑、古琴弹奏、浇糖人、通草花等精彩技艺,民间艺术家与幼儿面对面交流互动,让幼儿零距离地了解了扬州的文化历史,品味了扬州文化的无穷魅力。

(二)走出去——以多彩互动活动为载体,彰显童美的和乐氛围

亲子互动,亲情无间。我们在地方文化活动的实施主体上求突破,积极寻求家长支持,把家长从教育的“后台”请到“前台”,通过“发放调查表,了解现状;宣传推介,形成共识;招募助教,共同备课;班内分享,合作共赢;家园联动,文化彰显”五条路径,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地方文化活动的收集、开展、传播中。家长的特长和人脉不仅丰富了幼儿园地方文化的资源库,还形成了家园教育合力,创设了家庭实施地方文化教育的“软环境”。如在“家乡的名产”主题活动中,在富春茶社工作的厨师爸爸、面点师奶奶走进幼儿园,和幼儿一起和面玩面做餐点、识菜配菜品菜;导游妈妈结合扬州景点为幼儿录制导游讲解视频,在生活化的场景中丰富幼儿对扬州文化的认知。

节日教育,责无旁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节日文化,亟待传承。我们将传统节日中的民俗活动渗透进幼儿教育中,设计传统节日主题体验活动,让幼儿在亲身参与中感知、体验扬州的节日文化。如端午节前,师幼一起收集并制作与节日有关的物品,一起布置活动室;区域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调查、交流、制作、讨论等活动,一起协商布置主题游戏区和主题表演区;幼儿在包粽子、做香包、画龙舟、识艾草、闻雄黄、玩龙舟、品十二红等系列活动中,体验扬州端午节的习俗,感悟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社会实践,意义无限。一个社区的环境、设施、设备等,都蕴藏着丰富的隐性资源,对生活在其中的幼儿来说,其实是在无形中拓展了他们的活动空间。如走进扬州博物馆,了解扬州的历史变迁;走进扬州古巷,领略扬州小巷内外相通、巷巷相套的神奇;在重阳节、中秋节,我们带领幼儿看望孤寡老人,向老人们道一句问候,讲一个节日故事,演一个节目,送一份节日礼物;我们带领幼儿走进农田大棚、种植基地,让幼儿感受农民伯伯耕田种地的不易。“油菜花会结出油菜籽,能榨出我们烧菜用的油。”“草莓大棚里的温度真高,种田人真辛苦。”“黄瓜番茄在没有土的情况下也能种出来。”“施了肥,植物才能长得更好。”一系列的种植活动让幼儿产生了尊重、热爱劳动者的情感以及珍惜粮食的愿望。而在种植园地、种植角,因自己的种植收获带来的喜悦和满足也是任何说教式教育无法比拟的。

四、地方文化课程构建的且行且思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我们逐步认识到课程、教材的改革是手段而不是最终追逐的目标。没有资源就没有真正的幼儿活动,没有审议的课程是低质量的课程。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不断学习,在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中,秉承“与孩子一起游戏,呵护孩子唯一童年”的园所理念,充分考虑幼儿的接受性与教师的现有水平,挖掘扬州地方文化资源,使幼儿在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生活与游戏环境中,知扬州历史,树扬州自信,传扬州文化,做文明扬州人。

猜你喜欢

扬州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扬州绒花”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