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跟踪指导,做营地课程的支持者

2019-01-11

好家长 2019年9期
关键词:豇豆营地柳树

文 江 敏

一、发现问题

我园于2018 年8 月成功申报江苏省教育规划课题《“小鬼当家”基于乡土资源的营地课程建设的研究》。在课题引领下,全园各班每学期都会开展班本营地课程研究。园所行政部门通过观摩课程活动、查阅课程文档、访谈幼儿和教师等途径,了解营地课程建设情况,发现班级之间存在的差异,如有的班级营地课程体现幼儿本位思想,课程活动丰富有吸引力;有的班级营地课程的主题选择得不适宜,课程活动比较单调无趣;有的班级营地课程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制约了幼儿的主动发展。

二、反思原因

班级间营地课程建设的差异与我园师资情况有一定联系,我园11 名教师中,10 年以上教龄的2 人,5 年以上教龄的3 人,4 年以下教龄的6 人,青年教师居多,经验型、研究型教师较少。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不足,制约了营地课程的建设效果。

三、尝试改进

(一)支持课程主题调整

营地课程主题的选择很重要,除了要以幼儿的兴趣点作为依据,主题选择应该是安全的、吸引人的、具体可感知的、有助于幼儿关键经验形成的。

大(一)班开展了项目课程《柳树》,“柳树”是幼儿近期感兴趣的话题,并通过了班级、年级组、园级的三级审议。在老师的带领下,大(一)班幼儿找到了柳树,柳树很高大,幼儿只能仰望,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柳树的外形特征。回园后,老师引导幼儿思考:下面还可以做哪些事情?有的幼儿提到可以用柳条编花环,有的说可以画柳树。几天后的一个早晨,大(一)班几名幼儿入园时,看到一位老爷爷在田里忙着,好奇地问:“老爷爷,您在种什么?”老师捕捉到幼儿的兴趣,带领幼儿来到园所门口的菜地。老爷爷已经挖出来一垅长坑,正在撒肥料,然后又撒下种子。幼儿又问:“老爷爷,您在种什么?”老爷爷说:“种的豇豆。”“爷爷,豇豆什么时候发芽?”“要过一个多星期。”“老师,我们下星期能来看看吗?”“当然可以!”老师回应着。回到幼儿园,很多幼儿都在交流豇豆的事,几名幼儿跑来跟我商量,想把营地课程主题换成豇豆,我很赞成。没想到幼儿对豇豆这么有热情,豇豆主题是由几名幼儿引发的,豇豆地就在大门口,外出参观比较安全,方便幼儿直接感知,有助于幼儿形成关键经验。

(二)促进参访思维碰撞

好的营地课程要能促进幼儿良好心智和习惯的发展,如会推理、分析、假设及综合,预测及检核预测结果等。一个星期后,大(一)班老师带着幼儿来到菜地,发现豇豆地里盖着一层塑料薄膜。我们让幼儿猜猜薄膜的用处。幼儿蹲下细看,发现薄膜里有密密的水珠。一名幼儿猜测:“是为了保住水分。”一名幼儿补充道:“还能保护种子。”另一名幼儿说:“我觉得有点像给种子盖的被子。”幼儿们正在争论的时候,老爷爷来看种子发芽的情况了。幼儿们忙请教爷爷,爷爷说:“这个膜可以保住水分,还能保温,就像盖被子一样。”

当幼儿产生疑问时,老师要学会等待,等待幼儿通过独立思考,促进自身发展。

(三)寻找班本活动亮点

一学期以来,三位行政老师跟踪指导了全园的营地课程活动,不仅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为了寻找亮点、互相学习。我跟踪了大(一)班、大(二)班的菜地课程活动,发现两名大班的老师很注重参观后的交流表征。通过回顾实地参观的照片、视频、问题清单,大班幼儿运用画笔表现每一次观察中的发现,农民伯伯撒到田里的肥料、种子刚长出来的嫩芽、为了让蔬菜透气而在薄膜上剪开的圆洞都被幼儿表现出来了。业务园长跟踪了中(一)班、中(二)班的花树课程,发现两个班级将营地课程很好地延伸到区域游戏中,制作了干花、花草纸。后勤园长跟踪了小班的油菜花课程,发现小班老师很好地发挥了家长的作用。周末家长带着幼儿寻找并观察家周围的油菜花,一位家长用油菜花自制了插花作品,这筐充满艺术气息的作品被投放在美工区,幼儿饶有兴致地对着花进行写生活动。

行政人员默默地跟踪观察与推荐,让老师们感受到工作的快乐,为彼此互相学习搭建了平台,老师们发现了课程实施中更为优化的推进策略。

猜你喜欢

豇豆营地柳树
Camp welcomes kids back
回归营地活动
豇豆先生变魔术
豇豆魔王
柳树
清淡豇豆
会治病的柳树
板龙很呆板吗?
拯救营地
柳树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