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赋能理论对乡镇中学管理的启示

2019-01-08吕俏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乡镇中学教育管理

【摘要】本文针对乡镇中学课程建设滞后、校园手机管理失控等突出问题,基于賦能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积极影响,探讨在乡镇中学管理工作中运用赋能理论的路径:赋能给予课程建设新动力,赋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活力,赋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赋能理论 乡镇中学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064-02

赋能又称赋权增能,最早出自社区心理学,指个人与社区借由学习、参与、合作等过程或机制,获得掌控与自己相关事务的力量。在教育管理中,赋能是指通过各种途径,给予教师和学生正能量,让师生有一种内在的自我效能感、力量感和有教育资源供给保障的感觉,从而达成教学的理想目标。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赋能理论立足于个体的内在需求,尊重个体权利,强调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能力,满足个人不同层面的心理需求。乡镇中学在城市化的大浪潮中处于“教育边缘”地带,面临着诸多管理难题,如优质师资与生源的流失,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识薄弱,留守儿童占比偏高,家校合作效能低,校园手机管理失控等。

一、赋能给予课程建设新动力

课程建设是乡镇中学的教学发展难题,创新性课程的匮乏甚至成为学校发展的短板。赋能理论启示学校管理者要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追求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结合信息技术、“互联网+”等媒体平台,开发适合乡镇教育实情的校本课程。学校向教师推介当前热门的学习工具或平台,如“洋葱数学”“魔力小孩舞台”“多纳学英语系列”“百词斩”“Drawing Box”等,鼓励教师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校内的课程。

传统的英语午读课以学生朗读课文、背单词、单词默写为主,以重复的识记与测评为主导,机械枯燥。英语学科组教师在午读课引入“百词斩”,“百词斩”是专门为英语学习开发的一款结合图片背单词软件。软件为每一个单词提供了趣味的配图和例句,让记单词成为一种乐趣。学生阅读图文并茂的内容,不仅增加了词汇量,更在词、句、情境三者交融中提升了英语的应用能力。“百词斩”还可创建学习竞争小组,学生之间能互相看见学习动态,一起冲刺每周词汇排行榜,使得背单词不再是学生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你追我赶的有趣过程,让昏昏欲睡的午读课变得“神清气爽”。

数学学科组教师运用“洋葱数学”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辅导。“洋葱数学”将初中数学的所有知识点进行详细拆分,每个视频只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讲透一个知识点。视频中融入了幽默的情节、有趣的动画和丰富的扩展知识,利用多媒体交互的技术手段提升学习效率,将学生划分为培优组、强化组、辅差组,围绕一类题型进行辅导,“学生不会哪里点击哪里”,有效促进了“培优辅差”,实现教师在晚自习辅导课上“分身有术”。

二、赋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活力

学校管理赋能已经成为国外教育管理的研究热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国家加强了制度赋能,做好了教师高位发展的顶层设计,在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方面采取了系列措施:加强规划设计,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标准;坚决补齐短板,聚焦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深入提质增效,擦亮国家级培训的招牌;重点连续推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赋能理念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要以师德建设为基础,以“德才兼备”发展为路径,以“四有教师”为发展目标,即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宗旨,朝着“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专业发展目标努力。我校探索了多种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的有效措施。

第一,观看最美乡村教师事迹,培养扎根乡镇教育的情怀。在教师的师德专题培训会上,避免重复啰嗦的说教、喊口号等形式主义,播放最美乡村教师事迹引发教师思考。南宁市上林县西燕镇大龙洞村内泽庄刁望教学点的石兰松老师获评2011年度最美乡村教师,“26年的摆渡人生”,撑篙划船的动作他已做了近几万次,经他摆渡上学的乡村孩子有几千人次。教师在观看过程中无不为之而动容,点赞石老师的摆渡人生承载了乡村学生与家庭的梦想。学校从身边的榜样着手,激发教师心中的教育信念,让教师感悟到职业的奉献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不存在对立的关系。

第二,以叙事研究与建立共同体为抓手,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从多元智能理念看,教师的专长也存在差异。为了让教师意识到个人的教育教学专长,一方面,学校倡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叙事研究,进行深度的反思;另一方面,组建3~7人的专业发展共同体,例如“课堂观察小组”“小组合作研究小组”等,让教师在自我教育叙事研究与合作学习研究中,不断挖掘个人的潜能,从教学、德育管理、实验教学创新、辅导竞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角度培养个人的专长,调整个人的教育教学生涯规划。

第三,坚持多样的“主题学习”,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以往的教师继续教育,为了学时而学习。赋能理论启发我们,继续教育要从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着手,在通过问卷充分调查教师群体的专业需求或专业发展问题之后,以学期为单位展开主题学习。例如“有效的家校沟通”“与学生的有效教育谈话”“留守少年的情感教育”“教师如何做小课题研究”“班级叙事研究的方法与技巧”等。丰富多样的主题学习促使教师从应付继续教育转向喜欢继续教育,甚至部分教师能够结合个人教育教学经历开发校本继续教育课程。

三、赋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赋能理论启发我们,要厘清学生的内在成长环境与外在成长环境,从家庭背景、性格品质、身心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认识学生。我校基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育人目标,结合乡镇中学的实情,优化学生的生活管理与学习管理细节。

我校以丰富的校园活动增强学生的仪式感,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活动设计,策划了系列主题活动,如“开学第一课”“青少年成长礼”“迎五四合唱比赛”等。例如,2019年开学第一课活动设计,在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之余,学校增加了一个梦想教育环节——“我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学生从各个方面畅谈个人对家乡建设的想法:爱护家乡的绿水青山,与破坏环境行为作斗争;积极做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员,做“环保小卫士”;努力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打造家乡特色农产品,改善家乡的经济状况等。在传统的德育活动基础上融入本土特色,让学生打开视野,远近结合、中西结合,促进学生以感恩之心辩证地思考问题:从“认识自我与满足自我”逐渐发展到从班集体、学校、家庭、家乡、国家及社会等多样的视角审视自我、要求自我、完善自我。

学校注意用好手机、网络双刃剑,趋利避害或化弊为利。学生的手机管理是乡镇中学面临的一大挑战。赋能理论警示管理者,强制并不是正能量的最佳赋予方式,要跳出手机管理的一元论,不可狭隘地把手机管理认为是学校单方面管好学生的手机。学生的手机管理应该理解为“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共同参与、合作完成,达成适当使用手机的相关约定的一项有意义的学生成长活动。手机或网络的管理要趋利避害或化弊为利,推出“校园阳光手机一小时”管理约定,寄宿生将智能手机交给学校的宿舍管理员统一管理,每天下午放学后他们有一个小时的手机使用时间。学校尝试搭建留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网络互动平台,家长用手机录制“我的一天工作”微视频,学生录制“我的一天学习”微视频,学生与家长互赠视频,互看视频,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及精神交流。此举促成学生理解父母在他乡工作的不易,激励其不负父母的寄托;同时让父母感知孩子青春期的成长困惑,缺失父母陪伴的精神孤独等,巧妙地将纠缠学生的手机化为增进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学校还倡导学生学会用手机帮助学习,专门开设“手机如何帮助学习”的校本课程,向学生推介助益学习与成长的多样APP等。

学校的发展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发展上,学校的管理要立足于教师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新的教育时代里,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立体多元的。乡镇中学在管理中应用赋能理论,给教师的专业发展赋能,消除妨碍教师专业发展的种种障碍,扭转传统“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源自个体需求“由内而外”地攀升发展;给学生的全面发展赋能,引导学生破解学业与身心健康发展的困惑,改变“为了管理而管理的”僵化制度,沿着为了更好地发展而优化管理的育人思路前进。

作者简介:吕俏(1986— ),女,广西北流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教育管理。

(責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乡镇中学教育管理
“国学”在当下乡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乡镇中学生的生活品质提升策略研究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乡镇中学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升乡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