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开展垃圾分类教育正当其时

2019-01-08杨阳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南宁市垃圾桶垃圾

杨阳

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在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工作,到2020年底,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要达到100%。南宁市作为全国首批开展垃圾分类的46个重点城市之一,共有1405所中小学幼儿园行动起来,正式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与减量成为当前我区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受传统观念和习惯思维的影响,许多人都是“垃圾分类盲”,普遍认为垃圾处理是环卫部门和环卫工人的事,虽然公共场所设置大量“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但不少人依然分不清两者的区别,甚至习惯性地将垃圾混在一起扔。可见,要求人们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并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并非易事,在全社会推行垃圾分类难免出现实践效率低、推行周期长、实施难度大等问题。在推行垃圾分类的进程中,中小学校责无旁贷,实施垃圾分类教育正当其时,其中改变师生的认知和行为习惯,是垃圾分类进校园的重点。

首先,要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明确的管理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推进垃圾分类的关键在于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为此,南宁市教育局进一步鼓励各中小学校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学校校本课程,让垃圾分类走进课堂,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各中小学校可学习参考南宁市教育局组织编写的《南宁市垃圾分类知识读本》,要将垃圾分类教育与学校健康教育、德育工作、环保教育相结合,每个班级每周至少安排1至2课时对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将环境保护与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要积极配合教育职能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将垃圾分类教育列为学校教育教学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垃圾分类教育工作落实到位。在教师培训方面,各学校要以教师的垃圾分类课程实施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为重点,培养一批骨干教师,组建一支专业的师资团队,发挥榜样促进作用,培养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其次,要将垃圾分类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要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如在校园内添置四色垃圾桶,分别丢弃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实行垃圾分类要由易到难,先对教室内的垃圾进行简单分类,再进行校内垃圾分类。教师要调动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如实行“垃圾分类积分制”,即在班级内、校内设置积分排行榜,学生严格按照四项分类标准进行垃圾投放即可获得相应积分,期末时可用积分换取奖励;给每名学生发放“环保记事本”,引导学生定期记录践行垃圾分类的心得,创编“垃圾分类儿歌”并分享。垃圾分类工作完成之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对垃圾进行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对于可回收垃圾,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意,如将旧书本、旧报纸等设计成手工艺品等。班级还可以统一回收、管理可回收物品,将其进行售卖,用于补充班级经费。学生亲身参与垃圾分类,争当垃圾分类的“变废为宝魔法师”“环保小卫士”,慢慢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最后,垃圾分类教育要由学校向家庭传播,避免校内、校外两套“机制”。学校在“开学第一课”、每周一升旗例会上要适时宣传垃圾分类理念,让学生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和宣传者,把垃圾分类知识及时分享给家庭成员,督促家庭成员在家中添置分类垃圾桶,或者给垃圾桶贴上分类标签,增强家庭成员进行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学校要对家长做好垃圾分类教育引导,通过组建家委会、召开家长会等形式,让垃圾分类理念进入家庭、社区,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垃圾分类实践宣传活动,促使家长深入了解垃圾处理不当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帮助家长树立垃圾分类意识。学校还应引导家长以身作则,带领孩子践行垃圾分类,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掌握垃圾投放的规律,提升绿色环保意识,形成自觉行为。

垃圾分类,教育先行,实施垃圾分类教育正当其时。中小学校要发挥好教育引导作用,将“理念”与“行动”统一起来,引领学生从小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养成垃圾减量、低碳环保的行為习惯,让“环保”的种子在学生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促进全社会形成绿色、环保、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南宁市垃圾桶垃圾
垃圾去哪了
Sam’s Family
垃圾桶等
投进垃圾桶的信
投进垃圾桶的信
飞进垃圾桶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关 公
倒垃圾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