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期考成绩情况分析

2019-01-08马燕萍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数据分析留守儿童

【摘要】本文整理分析崇左市扶绥县中东镇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学期到2018年春季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把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内的成绩等级占比与全体学生的成绩等级占比进行比较,提出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充分利用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同学的力量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留守儿童 期考成绩 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012-03

农村留守儿童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期考成绩是考察学生一個学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参考依据,农村留守儿童的期考成绩是否像人们推测的那样由于受父母不在身边的影响而比非留守儿童差呢?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笔者对崇左市扶绥县中东镇中心小学农村留守儿童语文、数学期考成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探索合适的教育教学策略。

一、研究方式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

本文中的“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与父母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外出的父母每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得以回家短时间探望。

(二)分析素材的选择

本文选择扶绥县中东镇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学期到2018年春季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研究素材。但由于部分留守儿童转学,及2012年秋季学期以前的成绩不纳入统计范围,还有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毕业等因素,造成大部分留守儿童数据不能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连续、完整地跟进监测,个别数据缺失。

(三)分析的方式

笔者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生期末考试语文、数学总分划分等级,语数总分排在班级前15%(含15%)为等级A,前15%—50%(含50%)为等级B,前50%—85%(含85%)为等级C,在前85%—95%(含95%)为等级D,排在后5%为等级E。通过农村留守儿童在班级中所处的等级评价其学习水平,能体现相同的学习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较为客观。

笔者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时,再用划分等级的百分比作为参照标准,把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内各等级所占百分比与参照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差异。

(四)数据产生的方式

先确定要调查的留守儿童名单,再整理扶绥县中东镇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学期到2018年春季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对每名学生每学期期末检测的语文、数学总分在班级内进行排序,分好等级,然后收集记录每名农村留守儿童各学期的成绩等级,最后得到了910个成绩等级数据。数据量越大,误差越小,结果更客观。

二、数据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期考成绩等级总体分析

下表是本校农村留守儿童成绩等级分布总体情况,可以看到A等级的百分比比参照标准少了2.91个百分点,说明留守儿童的“尖子率”相对低了。B、D、E等级与参照标准相差不明显,C等级的比重最大,说明农村留守儿童期考成绩排在中等偏下的占比更多。

本校农村留守儿童成绩等级分布

(二)男农村留守儿童期考成绩等级分析

分析发现,男留守儿童E等级占比为9.93%,几乎是参照标准的2倍,A等级也比参照标准低,说明男留守儿童“尖子率”少而成绩排在末尾的多。

(三)男、女农村留守儿童期考成绩等级对比分析

笔者通过比较男、女农村留守儿童成绩等级分布情况,发现女生A、B、C等级占比多于男生,E等级占比为1.75%,远低于男生。这也与小学阶段女生总体成绩优于男生的现象有关。

(四)父母均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成绩等级分析

父母均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成绩等级分布在A等级上与参照标准持平,说明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尖子率”不受影响。该类型C等级占比多了3.76%,而在B等级上低了1.91%,但在D、E等级上的占比反而更少,这说明父母均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成绩并未受到大的影响,成绩落后的占比反而略少于全体学生。

(五)父母一方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成绩等级分析

只是父亲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成绩等级分布,A等级为8.46%,B等级为34.33%,C等级为37.31%,D等级为11.44%,E等级为8.46%。各等级与参照百分比分别相差-6.54%、-0.67%、2.31%、1.44%、3.46%。

只是母亲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成绩等级分布,A等级为6.79%,B等级为35.19%,C等级为37.65%,D等级为11.73%,E等级为8.64%。各等级与参照百分比分别相差-8.21%、0.19%、2.65%、1.73%、3.64%。

以上数据说明父母只有一方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成绩有较大的不良影响,尤其是母亲单方外出对孩子成绩的负面影响更大。

(六)各年级农村留守儿童成绩等级情况分析

一、二年级农村留守儿童成绩E等级的占比偏多,其他等级与留守儿童总体情况基本相同;三到六年级,呈现出随年级升高留守儿童总体成绩变好的趋势,说明农村留守儿童成绩有进步。

(七)有成绩等级完整记录的农村留守儿童情况分析

通过跟踪部分留守儿童一到六年级的期考成绩,发现二、三年级时留守儿童的成绩起伏相对其他年级段更大一些,其他年级学生的成绩较稳定。十个留守儿童中只有一个成绩有明显退步。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把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内的成绩等级占比与全体学生的成绩等级占比进行比较,得到以下结论:本校农村留守儿童的期考成绩总体呈现“尖子率”不高,成绩等级中等偏下占比多;男留守儿童“尖子率”少且成绩等级排在班级末尾的多,女留守儿童“尖子率”略少于参照标准但E等级远低于参照标准,说明女留守儿童低分率占比少;父母均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成绩并未受到大的影响,成绩落后的占比反而略少于全体学生;父母亲有一方外出对留守儿童的成绩影响较大,尤其是母亲单方外出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比父亲单方外出大;留守儿童群体成绩随着年级升高有逐渐进步的趋势,年级越高跟非留守儿童群体的成绩差距越小。

三、教育教学对策

根据分析结果,学校、教师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

(一)家长教育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方法,取长补短,因材施教。交流要点:父母的爱无可替代。农村父母外出打工的理由,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挣更多的钱,让自己的孩子能有更好的生活。其实,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再好也不能替代孩子的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父母的陪伴更重要。当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苦衷。“孩子,陪你,妈妈没钱养你;不陪你,欠你太多!”这是多么无奈与辛酸。那么,如何才能尽量减少父母在孩子心中的缺席呢?这就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父母要多与留守儿童沟通,通过微信、QQ等通讯方式跟孩子视频通话,拉近距离。父母应该定期打电话回家,介绍自己在外地的工作、生活、见闻,过问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解答孩子成长中的困惑,为孩子解决困难提供建议,鼓励孩子多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多参加体育锻炼,嘱咐孩子在校听教师的教诲,在家听祖辈等监护人的教育。写信也是一种很好的关爱方式,书信寄到学校,既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关爱,又让孩子的同学(非留守儿童)知道留守儿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有利于留守儿童与同学自信地平等交往。家长能做好以上细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即使不能亲身陪伴,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没有缺席,为孩子好好学习提供动力。

(二)学校教育

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基础,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类最美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的。”留守儿童长期跟着老人生活,老人能给予孩子的爱就是吃饱穿暖,有病送医院,而在学习、思想上是没办法跟进教育的。所以,班主任除了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还要特别关爱班里的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思想动向、日常生活等点点滴滴。我班的小华同学,其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孩子跟爷爷在一起,该生学习成绩一般,平时布置的作业能很快完成,但是书写潦草,错题多,课堂上小动作多,平时有打人和爱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不太讲究个人卫生,一身衣服有时穿两三天都不换。其他学生不怎么喜欢她,为了让她融入班级,笔者把她调到前排座位,课堂上只要她坐得端正,或者能正确回答问题,笔者都及时表扬她,每一次的作业或者测验过后,笔者都及时地找她一起分析。平时笔者也常找她谈心,给她讲一些做人的道理及讲究个人卫生的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关注和教育,笔者终于激发了她的潜能,不久前,她还被评为学校优秀少先队员,成绩也有了进步。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抚育作用不能由一女或一男单独负担,有了母亲还得有父亲。”这句话佐证了由于父母一方外出特别是母亲单方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期考成绩等级低的占比大的分析结果,所以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特别关注这类留守儿童,多与他们谈心,在生活上多关心,在学习上多辅导,不要让他们掉队。

学校要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免去后顾之忧,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第一,要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安装电话和可以视频通话的电脑,方便留守儿童主动联系父母。第二,要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成长档案,由班主任跟踪填写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成长记录,为有针对性地教育辅导留守儿童提供资料,以便新班主任了解掌握该留守儿童的情况,保证教育辅导的连续性。第三,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鼓励留守儿童在有困惑、烦恼、不快时到心理咨询室找心理辅导员寻求帮助。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如每学期学校组织在校的留守儿童过一次集体生日;鼓励留守儿童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晚会、游园活动、各类比赛等,既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又能增强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利用综合实践课培养留守儿童的生活能力,培养他们自主、自立、自信的精神;通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互敬互爱、团结协作等意识与能力,号召非留守學生关心帮助留守同学。第五,学校要重点保护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他们掌握自护自救的技能,避免受到意外事故的伤害,免受社会不法分子的侵害,远离校园欺凌。以上做法能为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提供有力保障。

(三)同学之间互助

同学与留守儿童之间的交往、关心、帮助非常重要。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交往需要属于第三层次“归属、爱的需要”,交往需要的满足有利于儿童智力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对儿童的学习具有激励的作用。在上学期间,留守儿童与同学相处的时间比与监护人、教师相处的时间更长,距离更近,所以与同学友好交往、相互关心对提高留守儿童成绩有好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善于观察,对留守儿童的交往活动进行指导,使他们的交往需要得到满足。

要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期考成绩的“尖子率”、降低潜力生比率,让所有留守儿童的成绩有所进步,需要学校、教师及家长的共同努力,要用爱心去浇灌,用行动去改变,用方法提高效益。让农村留守儿童体验成功,获得自信,一起享受社会进步的福利,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使农村的未来充满希望,这是社会共同的期盼。

作者简介:马燕萍(1976— ),女,壮族,广西扶绥人,一级教师,汉语言文学专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学困生转化。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数据分析留守儿童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基于读者到馆行为数据分析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