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手术室护理要点及效果分析

2019-01-05于丹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3期
关键词:血肿脑出血常规

于丹丹

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微创手术方式[1],但其属于强烈的应激源,需做好手术过程的有效护理,以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使其更好接受手术治疗,保障手术效果。本研究分析了全面护理在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全面护理组,每组45例。全面护理组男 29例,女 16例 ;年龄 45~76岁,平均年龄 (65.24±4.56)岁 ;合并糖尿病 7例,高血压 6例,冠心病 4例,呼吸系统疾病3例。常规护理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65.21±4.52)岁;合并糖尿病7例,高血压5例,冠心病4例,呼吸系统疾病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化护理干预。全面护理组患者采用全面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术前护理。因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发病急,可出现焦虑、恐惧情绪,需给予鼓励和关心,说明脑出血颅内血肿发生原因和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原理、方法,介绍成功案例,使患者树立治疗信心。②术后护理。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嘱咐患者仰卧,将头抬高20°,引流管置于床头,并维持引流通畅[2]。注意观察和记录引流液情况,术后加强对患者血压的监测,并对输液速度进行调节。术后注意保护切口,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协助患者定时翻身,给予局部受压部位按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脑出血再次发生。加强术后监测,出现意外及时汇报医生。术无法进食的患者通过鼻饲方式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注意插入动作轻柔,以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应激[3]。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自制满意度量表,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护理服务满意度=满意率+比较满意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治疗配合度(评分0~100分,得分越高则手术治疗配合度越高);干预前后患者负性情绪(SAS量表[4],得分越低越好)、生存质量(QOL评分,评分0~100分,得分越高则生存质量越高);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全面护理组患者满意35例,比较满意8例,不满意2例,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5.56%(43/45);常规护理组患者满意17例,比较满意14例,不满意14例,护理服务满意度为68.89%(31/45)。全面护理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0.946,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前,全面护理组患者SAS评分为(56.93±0.25)分、QOL评分为(65.31±2.21)分,与常规护理组的 (56.95±0.21)、(65.35±2.2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11、0.086,P>0.05);干预后,全面护理组患者SAS评分为(32.13±0.32)分、QOL评分为 (92.24±2.17)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的 (48.22±0.69)、(82.21±2.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41.909、21.724,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治疗配合度比较 全面护理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6.13±1.41)d、手术治疗配合度评分为(96.24±3.61)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的(8.24±2.17)d、(82.77±3.5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470、17.797,P<0.05)。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全面护理组患者中发生感染1例,脑疝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常规护理组患者中发生感染4例,脑疝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全面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4056,P<0.05)。

3 讨论

脑出血颅内血肿的发生和基础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密切联系,多数患者可因情绪激动和用力等而引起急性发病[5-7]。加上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病情危重和预后较差,死亡率高,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需及时给予有效手术治疗和护理。

全面护理在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可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快速稳定患者情绪状态,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和改善其生理状态,使其明确疾病发生原因、手术方法和配合要点,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以获得早日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8]。其中,术前护理可通过给予患者鼓励和关心,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和紧张情绪,并通过列举成功案例,使患者从中树立治疗信心。而手术后的护理则侧重对患者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其中,切口护理可有效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风险[9];体位和引流护理可减少术后局部受压和引流不畅的发生。另外还通过强化营养支持改善患者机体功能和营养状况,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全面护理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治疗配合度、SAS评分、QO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全面护理在脑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其有助于减轻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配合度,有利于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术后患者康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且全面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血肿脑出血常规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常规之外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