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药师对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药学监护实践

2019-01-05谷雅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3期
关键词:监护阻塞性药学

谷雅君

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均属于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受气流、环境因素等影响,有咳嗽、气促、胸闷、哮鸣等症状,在临床上常常难以区分。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中,对治疗过程进行药学监护、干预、随访和药物教育,能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用药依从性[1,2]。本次研究分别以哮喘患者1例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例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例1 患者,女,64岁,呼吸困难、咳嗽、咯痰、胸痛、哮喘发作时可出现呕吐、焦虑、神志模糊、嗜睡等症状,病程长达11年。在2017年3月12日~4月11日来本院呼吸科进行住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过治疗后,咯痰、胸痛、呕吐症状有所好转,当吸入冷空气、花粉、尘螨等,进食鱼虾、牛奶等,或接触青霉素等药物时哮喘会发作,约5次/年,治疗后会有缓解。在未发作时,患者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患者在入院3 d前因为吸入花粉,导致哮喘发作,有呕吐、咳嗽、胸痛症状。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为19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口服氯沙坦钾控制血压在140/80 mm Hg左右。经过询问可知,患者不规律使用替卡松、沙美特罗、沙丁胺醇及氟治疗哮喘,口服氢氯噻嗪、洛沙坦、吲哒帕胺等。诊断:高血压、哮喘、肺炎[3]。

药学监护计划:患者的药物治疗疾病包括高血压、哮喘、肺炎等。高血压:通过口服氯沙坦钾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效果较理想。哮喘是一种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它的发生既受遗传因素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哮喘检测,包含变应原检测、肺功能测定、胸部X线检查等,患者为中度发作期间。本次治疗的目标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哮喘、减少临床症状[4]。

干预方法:给予哮喘患者相应的干预措施。①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咳嗽、喘息)及检测结果(肺功能、呼吸频率),参阅医师的治疗方案且对治疗方案进行评估。②药物治疗,全身糖皮质激素药物可以控制哮喘气管炎症,抗炎作用使哮喘达到并维持在临床可控范围内。由于患者病症较严重,可以口服糖皮质激素,配合静脉注滴甲泼尼龙40 mg,1次/d进行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时应使用速效吸入性β2-受体激动药,每4小时吸入1次,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心悸的发生。开始时进行持续治疗,后续按需治疗。

随访:治疗后,哮喘患者呕吐、咳嗽、胸痛症状明显改善,血压恢复到135/80 mm Hg左右,肺功能恢复到发作前水平。

1.2 例2 患者,女,81岁,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严重时会出现疲乏、焦虑等症状,病程长达25年。在2017年4月3日~5月12日来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结果体检 :体温 38℃,呼吸率 22 次 /min,脉搏 78 次 /min,血压150/78 mm Hg,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5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80%预计值为Ⅱ级(中度),血氧饱和度达88%~91%。诊断:高血压,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低氧血症。

药学监护计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可进一步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等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病原菌,所以选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注射剂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本次治疗的目标是:体温恢复正常、肺部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缓解,影像学检测恢复正常[5]。

干预方法: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①通过查房、与患者和护士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比如患者的过敏史、病史、使用药物情况等。查看患者的用药记录、用药反应、综合评价,结合病情调整治疗方案。②对患者进行相关药物的用药教育。通过调查了解患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了解程度,结合具体药物讲解使用本药物的目的、原因以及注意事项。教会患者面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纠正用药过程中的错误操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随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明显缓解,血氧指标恢复正常,血压恢复到126/75 mm Hg左右。

2 讨论

药学监护(PC)是一种全面系统的负责药物的过程,是药师为了达到药物使用的最大效果,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医务人员、患者等提供负责任的、专业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主要包括药物选择、药物使用知识和信息等[6]。药学监护是由美国Hepler和Strand 1990年提出[7],用以提高用药质量。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均属于慢性疾病,患者需长期服用药物。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存在不科学用药、用药依从性低等问题。药学监护通过对患者基本信息的评估,对用药进行改进调整,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协助护理人员解决用药过程中的问题,进而促进了医护人员知识信息之间的交流[8,9];再者通过对患者进行药物相关知识的教育,促进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综上所述,对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药学监护,不仅促进了用药安全,且使药物的使用更加有效合理,使药师的工作更好地进行,值得在药品的使用中推广引用。

猜你喜欢

监护阻塞性药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