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1-05高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3期
关键词:麻醉剂氯胺酮芬太尼

高健

氯胺酮作为麻醉剂使用较为普遍,少量的氯胺酮对患儿的呼吸以及循环等系统的影响小[1-3]。但是氯胺酮仍有一个缺点,在手术时间过长的情况下,氯胺酮的效果维持不到手术结束,所以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可能需要随时地添加氯胺酮的剂量,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但是过多的氯胺酮使用对患儿的心率、血压以及呼吸频率等会存在一定的影响,使手术的安全性降低,对患儿的伤害加大,使患儿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需要一种见效快、作用时间较短的药剂作为麻醉剂在患儿的手术中使用。芬太尼作为麻醉剂恰巧有此类优点[4,5]。本文将对本院的66例手术患儿使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与使用氯胺酮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并分析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优缺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66例使用局部麻醉的患儿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实验组患儿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5~11岁;其中四肢手术20例,腹部手术13例;手术时间31~53 min。对照组患儿中,男 20 例,女 13 例,年龄 3~12 岁;其中四肢手术 22 例,腹部手术11例;手术时间30~50 min。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手术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临床实验的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临床实验是在医院领导同意下进行的,且所有的临床实验步骤及方法均符合相关的规定,可以确保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儿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儿情况以及手术时间实时的添加氯胺酮,保持麻醉效果[6]。实验组患儿在手术时以静脉注射的方式使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区域麻醉,并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儿身体状态调节静脉注射的速度,在手术结束前10 min左右结束用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心率、呼吸频率及氯胺酮用量、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术后心率、呼吸频率比较 术后,对照组患儿的心率为(96±5)次/min,呼吸频率为(27±6)次/min;实验组患儿的心率为(74±8)次/min左右,呼吸频率为(18±7)次/min;实验组患儿的心率以及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儿氯胺酮用量及清醒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儿的氯胺酮用量为(66±9)μg,对照组患儿的氯胺酮用量为(154±12)μg,实验组患儿的氯胺酮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清醒时间为(10.5±1.3)min,对照组患儿的清醒时间为 (49.0±2.6)min,实验组患儿的清醒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儿中发生头晕1例,呕吐1例,不良发应发生率为6.06%;对照组患儿中发生头晕5例,呕吐4例,不良发应发生率为27.27%;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在进行手术时所有的手术均要进行麻醉,麻醉有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2种方式,全身麻醉的危险性较高,术后的不良反应较多,恢复较慢。而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耐药性较差,对患儿的伤害较大,所以在患儿进行手术时大多采用局部麻醉[6-9]。而基础麻醉作为一种局部麻醉的方式在手术中的应用较广,在手术中大多采用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氯胺酮进行基础麻醉,或者选择芬太尼辅助区域麻醉,基础麻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全身麻醉的应用,对儿童手术的安全性有一定的提高[10-1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对照组患儿的心率为(96±5)次/min,呼吸频率为(27±6)次/min;实验组患儿的心率为(74±8)次/min左右,呼吸频率为(18±7)次/min;实验组患儿的心率以及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氯胺酮用量为 (66±9)μg,对照组患儿的氯胺酮用量为 (154±12)μg,实验组患儿的氯胺酮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清醒时间为(10.5±1.3)min,对照组患儿的清醒时间为(49.0±2.6)min,实验组患儿的清醒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不良发应发生率为6.06%,对照组患儿不良发应发生率为27.27%;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组患儿使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区域麻醉,而对照组患儿使用氯胺酮进行麻醉,实验组患儿身体机能较为平稳,不会有较大的起伏,在手术后实验组患儿的清醒时间也较早,不良发应发生率也较低。所以可以总结出,使用氯胺酮麻醉时需要不断地添加使用的剂量,过多的氯胺酮的使用对患儿的心率血压都有一定的危害。成年人也许可以忍受,但是对于患儿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应该减少使用这种麻醉方式。使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区域麻醉的效果较好,术后的不良发应发生率也较低,对患儿的影响小,术后的清醒时间也较短,较为安全。在之后的临床治疗中应该加大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区域麻醉的使用率,使更多的患儿可以避免麻醉带来的所有影响。

猜你喜欢

麻醉剂氯胺酮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R 氯胺酮国内外药品研究资料文献综述
麻醉剂的使用
阴差阳错的麻醉剂
Scientists Make Plants“Fall Asleep”
类鸦片止痛药在英国泛滥成毒
氯胺酮依赖脑内作用靶点的可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