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抗菌素和微生态制剂对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

2019-01-05曹思明王智峰李秋梅卢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3期
关键词:抗菌素制剂菌群

曹思明 王智峰 李秋梅 卢慧

2型糖尿病作为因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抵抗引发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病情进展可引发眼、肾、心脏、血管及神经组织慢性损害,给其精神和身体造成双重损害,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据悉,近30年来因民众不合理饮食加之不良生活习惯致使糖尿病患者增长极为迅猛,医者为更好地为患者控制病情,加大了疾病研究力度。梁伟时等学者于研究中指出肠道菌群可影响糖尿病患者病情发展方向,诱发并发症,增加临床治疗难度,患者可通过补充微生态制剂改善肠道菌群失调问题,进而控制疾病进展及并发症[1]。本研究就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抗菌素和微生态制剂对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进行探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6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值≥7.0 mmol/L,排除阿卡波糖片治疗、既往有胃肠道疾病、药物过敏、精神交流障碍、依从性差及中途退出研究者。糖尿病组男37例,女27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69.4±3.1)岁。健康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9.2±3.6)岁。糖尿病组和健康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采用随机双盲法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研究组男20例,女 12例;年龄63~77岁,平均年龄(69.1±3.2)岁;病程 7~11 年,平均病程 (8.2±1.4)年。对照组男 17 例,女15 例;年龄 62~78 岁,平均年龄 (69.4±3.0)岁;病程 6~12 年,平均病程(8.3±1.3)年。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前组织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行肠道菌群检查,分别取两组受检者粪便标本,切记取新鲜标本,不得混淆尿液、消毒剂、污水,标本采集后立即封闭送检,确保于标本采集2 h内完成检查,所有检查工作均由同一医疗团队工作人员共同完成,所有检查结果均一式两份,以保证检查的科学性与严谨性,规避人为失误。

糖尿病患者均使用抗菌素,静脉滴注200~2000万单位注射用青霉素钠(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03702,规格 2.4 g),2~4 次 /d。研究组患者在使用抗菌素7 d后给予微生态制剂,口服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50019,规格 0.25 g/粒 ),2 粒 /次,3 次 /d,首次服药加倍,若患者伴有吞咽困难问题可打开胶囊将药粉掺入少量温水内混合服用。治疗后组织患者行入组时、7 d及14 d时肠道菌群检查评估粪便标本中菌数含量。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治疗前糖尿病组和健康组受检者每克湿便中菌数含量(粪便标本);②比较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每克湿便中菌数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糖尿病组和健康组治疗前肠道菌群比较 糖尿病组患者治疗前每克湿便中肠球菌、拟杆菌含量分别为(9.6±1.7)、(8.1±2.3)个,均高于健康组的 (9.0±1.3)、(7.2±2.0)个;乳杆菌和双岐菌含量分别为(6.6±2.1)、(7.0±1.6)个,均低于健康组的 (7.4±2.2)、(8.4±2.2)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197、2.319、2.072、4.071,P<0.05)。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比较 治疗7 d后,研究组患者每克湿便中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拟杆菌、双岐菌含量分别为 (9.6±1.4)、(10.1±1.1)、(6.7±1.2)、(10.7±2.5)、(9.4±0.8)个,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8.5±1.2)、(8.6±2.4)、(5.7±1.5)、(9.6±1.5)、(6.5±1.2)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75、3.214、2.945、2.134、11.375,P<0.05);治疗 14 d 后,研究组患者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拟杆菌、双岐菌含量分别为 (9.5±1.6)、(8.5±0.9)、(6.5±1.6)、(9.3±1.4)、(7.6±0.7)个,均高于对照组的 (7.6±1.3)、(7.6±0.6)、(4.5±1.2)、(5.9±1.3)、(5.2±1.3)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14、4.707、5.657、10.067、9.195,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因生活方式不良引发的临床常见疾病。近几年,随着民众工作生活压力加大,饮食结构改变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日渐增多,影响国民身心健康。全国2型糖尿病患者接近1亿,国民患病率高达11.7%,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范围内2型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作为慢性疾病需患者长期服药以改善病症,控制病情进展,但因认知度不够,使得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增加并发症(心、脑、肾、眼)发生风险[2,3]。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10年后约有30%~40%患者发生一种并发症,且药物治疗难以逆转,因多数并发症与肠道菌群失调存在相关性,如何有效调解肠道菌群失调问题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减少免疫力下降、营养不良、便秘、腹泻等疾病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成为当下医者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4]。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肠道正常微生物,担负着吸收水分、缓和肠道蠕动、促进维他命合成、避免病原菌侵害及迅速排出有害物质的功能,如乳杆菌和双岐菌可合成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维生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K、泛酸),同时可利用蛋白质残渣合成氨基酸,参与糖类和蛋白质代谢,能促进矿物元素吸收,维持机体健康,而肠道菌群失调将直接影响患者消化及抵御感染能力,同时可增加免疫疾病患病风险,朱雅欣[5]于研究中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会因病情发展发生变化。作者选取健康体检者与其进行比较,同时对比联用抗菌素和微生态制剂患者与单纯使用抗菌素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发现,糖尿病组每克湿便中肠球菌、拟杆菌含量高于健康组,乳杆菌和双岐菌含量低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研究组患者每克湿便中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拟杆菌、双岐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2型糖尿病患者仅使用抗菌素无法改善肠道菌落失调问题,加用微生态制剂的效果显著。许晓华等[6]学者为获取最佳治疗效果,在改善血糖情况的同时调节肠道菌群,推荐患者联合应用磷酸西格列汀片+阿卡波糖片,获取良好疗效。微生态制剂是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活的微生物制剂,可以快速调节肠道,构建肠道微生态平衡,防治腹泻及便秘问题,具有患病致病、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的功效,糖尿病患者使用该药可改善肠道菌群失调问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抗菌素和微生态制剂可改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抗菌素制剂菌群
从畜禽粪便菌群入手 降低抗生素残留造成环境风险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功能性便秘患儿的肠道菌群分析及治疗干预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抗菌素不是万能药,滥用后果很严重
抗菌类药物的热值测定
饲用抗菌素在畜禽饲料中的使用
抗菌素的临床使用情况及预防用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