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9-01-05马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3期
关键词:腺肌病月经周期月经

马宁

子宫腺肌病在育龄妇女中更为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孕症、月经量增多、痛经等。子宫腺肌病,临床上采用保守治疗的药物,但疗效不佳,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1]。通过手术治疗,传统的子宫切除术在患者中接受度不高。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报道,腹腔镜子宫腺肌病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腹腔镜子宫腺肌病治疗使用广泛,可控制术中出血量,减轻手术对身体的损害,保证手术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安全性[2]。本研究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是已婚,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3例)。观察组病史1~28 个月,平均病史 (6.45±7.20)个月 ;年龄 31~56 岁,平均年龄 (46.71±5.24)岁 ;妊娠史 42例,伴有贫血 12例,平均血红蛋白(81±11)g/L。对照组病史1~28 个月,平均病史(6.48±7.21)个月;年龄 31~56 岁,平均年龄 (46.43±5.15)岁;妊娠史 42例,伴有贫血11例,平均血红蛋白 (80±12)g/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开放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手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病变的位置,然后在腹部的相应位置进行手术。进行打开操作,切口长度为6 cm。在子宫完全暴露后,进行例如移除病变的常规操作,最后进行缝合。

1.2.2 观察组 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在手术过程中完全暴露子宫,触摸子宫,找到子宫病变的位置,在病变的外缘注入加压素稀释液,沿病变边缘逐层切除子宫肌层至子宫腔,并取出病变尽可能彻底。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会进入子宫腔。移除病灶后,修复子宫,依次缝合子宫层,缝合时不留空洞。如果患者有生育要求,则病变范围不应太大,否则很难确保伤口完好无损。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实施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指标;手术前后子宫体积、月经周期、月经量、血红蛋白;并发症发生情况。①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症状消失,围术期无感染等并发症,子宫体积正常,血运良好;有效:症状改善,无感染等并发症;无效:不满足显效、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生活质量指标:包括睡眠指标、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和心理情况等。③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感染、食欲不振、月经延迟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显效3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2.34%。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72,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指标比较 对照组患者手术前睡眠指标、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情况评分分别为(44.11±5.68)、(48.54±5.10)、(41.21±5.20)、(45.15±4.62)分,手术后,睡眠指标、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情况评分分别为 (59.21±8.91)、(59.13±6.15)、(61.29±5.55)、(57.22±6.13)分;观察组患者手术前睡眠指标、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和心理情况评分分别为 (44.67±5.41)、(48.12±5.44)、(41.56±5.51)、(45.51±4.12)分,手术后,睡眠指标、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和心理情况评分分别为(83.89±8.61)、(84.66±6.71)、(85.55±5.11)、(82.01±6.13)分。手术前,两组患者睡眠指标、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情况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睡眠指标、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情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子宫体积、月经周期、月经量、血红蛋白比较 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子宫体积、月经周期、月经量、血红蛋白分别为(262.12±101.21)cm3、(21.54±1.11)d、(101.21±15.21)ml、(90.15±4.61)g/L,手术后子宫体积、月经周期、月经量、血红蛋白分别为(169.21±8.21)cm3、(24.13±3.15)d、(76.29±10.21)ml、(101.12±6.12)g/L;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子宫体积、月经周期、月经量、血红蛋白分别为(262.16±101.41)cm3、(21.51±1.12)d、(101.55±15.25)ml、(90.12±4.55)g/L,手术后子宫体积、月经周期、月经量、血红蛋白分别为 (139.11±4.22)cm3、(28.11±3.11)d、(65.29±6.22)ml、(121.12±6.12)g/L。手术前,两组患者子宫体积、月经周期、月经量、血红蛋白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子宫体积、月经周期、月经量、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手术实施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实施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分别为(61.02±4.12)min、(5.01±1.61)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 (71.02±10.12)min、(7.01±2.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036、4.314,P<0.05)。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1例,感染1例,食欲不振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对照组患者恶心呕吐5例,月经延迟5例,感染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66%。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572,P<0.05)。

3 讨论

子宫腺肌病在育龄妇女中更为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孕症、月经增多、痛经等[4]。这种疾病不仅对女性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也增加了经济负担。因此,子宫腺肌病的治疗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5-7]。传统的开放式子宫切除术恢复缓慢,创伤面积大等,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子宫腺肌病广泛使用腹腔镜切除术的治疗,具有复发率低、创伤小、患者接受度高的优点[8]。

综上所述,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和提升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腺肌病月经周期月经
基于数据挖掘的肖承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用药规律研究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06例临床研究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被忽视的月经贫困
得了子宫腺肌病 子宫能不能保住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子宫腺肌病分型治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