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析

2018-12-12王涛李建虎许志鹏张鹏焦惠民徐红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厌氧菌培南亚胺

王涛 李建虎 许志鹏 张鹏 焦惠民 徐红艳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一种发生在口腔颌面颈部潜在筋膜间隙内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多由牙源性感染引起,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菌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呼吸衰竭,最终危及生命,导致死亡[1]。

随着近些年来抗生素的使用,其耐药菌株不断出现,格兰阴性菌、厌氧菌的比例不断上升,细菌构成不断发生变化[2]。因此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03~2016-10我科治疗的153 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年龄11~72 岁,其中男85 例,女68 例。

1.2 标本分析方法

所有患者在切开引流后,留取脓液标本约7~10 ml密封于10 ml注射器中送检,在我院检验科对脓液标本进行检验,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分别进行厌氧菌及需氧菌培养,并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梅里埃,法国)及相关试剂进行菌种鉴定,然后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

1.3 临床资料分析

回顾分析患者病例资料,记录感染部位和药物培养及药敏结果。

2 结 果

2.1 感染部位分布

153 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眶下间隙感染者45 例,占29.41%;咬肌间隙感染者38 例,占24.84%;颌下间隙感染者23 例,占15.03%,颊间隙14 例,占9.15%;翼颌间隙感染者11 例,7.19%;咽旁间隙10 例,占6.54%;颞间隙8 例,占5.23%;颞下间隙4 例,占2.61%。

2.2 感染病因分布

病因以牙源性感染为主,有96 例,占62.74%;其次为腺源性感染,有32 例,占20.92%;外伤性有23 例,占15.03%;最低为医源性有2 例,占1.31%。

2.3 感染病原菌分布

153 例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体401 株,以需氧菌-厌氧菌混合感染为主,有180 株,占44.89%;其次为需氧菌感染,有153 株,占38.15%,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分别有60 株,占14.96%和36 株,占8.98%;厌氧菌有68 株,占16.96%,以普氏菌最多见,有32 株,占7.98%(表 1)。

2.4 口腔颌面部常见细菌耐药性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头孢硫脒、环丙沙星敏感,耐药率分别为1.67%、15.00%、23.33%;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敏感性高,耐药率分别为5.56%和8.33%;溶血性链球菌对雅安培南敏感,耐药率为4.76%。普氏菌对亚胺培南敏感,耐药率为6.25%,放线菌对多粘菌素E较为敏感,耐药率为22.22%(表 2~3)。

表 1 153 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

3 讨 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多种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及时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有学者研究认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以眶下间隙最多(31.7%)、其次分别为颌下间隙(23.0%)和咬肌间隙感染(13.7%)[3]。而在本研究中发现眶下间隙感染最多,占29.41%;其次为咬肌间隙感染,占24.84%;和颌下间隙感染,占15.03%。有资料显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多为继发性感染,其感染源主要包括牙源性、腺源性、血源性、外伤性、医源性等感染。本研究结果显示感染源以牙源性感染者居多,占62.74%;其次为腺源性感染,占20.92%;再次为外伤性感染,占15.03%;最低为医源性引起的感染,占1.31%,与一些文献报道相一致[4]。

表 2 口腔颌面部主要需氧菌耐药性分析

表 3 口腔颌面部主要厌氧菌耐药性分析

对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细菌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随着临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不断发生变异,新的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临床用药面临严重的考验,因此及时了解细菌的种类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意义重大。以前,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检出的病原体多以格兰阳性菌为主,而随着临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检出厌氧菌的数量越来越多,其逐渐增多状况不容忽视[5],国外学者Rega等报道,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以需氧菌为主,其次是厌氧菌,检出主要细菌依次为草绿色链球菌术属、普雷沃菌属、葡萄球菌和消化链球菌[6]。景蔚等学者对183 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进行细菌培养,其检出致病菌主要有链球菌(占32.6%)、葡萄球菌(占19.7%)、铜绿假单胞菌(占12.9%)、肺炎克雷伯菌(占11.4%)、大肠埃希菌(占9.0%)[7],本研究中共检出病原体401 株,以需氧菌-厌氧菌混合感染为主,有180 株,占44.89%;其次为需氧菌感染,有153 株,占38.15%,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分别有60 株,占14.96%和36株,占8.98%;厌氧菌有68 株,占16.96%,以普氏菌和梭杆菌最多见,分别有32 株,占7.98%和16 株,占3.99%。这就提示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检出的病原菌是有差异的,在临床治疗中,一定要进行细菌培养,确定病原菌种类,在进行需氧菌培养的同时也应该要进行厌氧菌的培养,并且由于厌氧菌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漏检率也较高,因此即使临床上未检出厌氧菌,也应尽早联合使用抗厌氧菌药物及治疗需氧菌的药物。赵小衍,郭威孝等[8]的研究也认为,在早期应该联合用药,非重症感染者应头孢呋辛+奥硝唑治疗,重症者应亚胺培南+奥硝唑,然后根据阶段性治疗结果、药敏结果行阶梯治疗。吕继连等[9]在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药敏分析中发现经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和利福平敏感,其敏感率分别为98.99%、84.05%、81.03%和76.57;肺炎链球菌对亚胺培南及万古霉素较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79.89%和79.55%;梭杆菌对甲硝唑较为敏感,敏感率为91.15%。而何洁琼等研究发现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严重,耐药率分别为100%和85.40%,肺炎链球菌、梭杆菌和普氏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其耐药率分别为8.60%、11.50%和6.50%[3]。本研究中药敏结果发现,许多细菌对临床常见用药都出现了耐药菌株,而主要需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高,其耐药率较低,为1.67%;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敏感性高,其耐药率分别为5.56%和8.33%;溶血性链球菌对雅安培南敏感,其耐药率为4.76%。在厌氧菌中,普氏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明显较高,耐药率为6.25%,梭杆菌对甲硝唑和亚胺培南敏感性相对较高,耐药率分别为18.75%和18.75%,而放线菌对多粘菌素E较为敏感,耐药率为22.22%,这与吕继连以及何洁琼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总之通过本研究认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种类复杂,新的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临床上应早期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早期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针对性用药;对于较严重间隙感染者,可根据研究结果早期经验性用药,应早期联合使用抗厌氧菌和需氧菌药物,然后再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针对性用药。这与平时,对于患者要进行口腔保健宣教,注重口腔保护,及时治疗病原牙。

猜你喜欢

厌氧菌培南亚胺
2019年河北省血流感染厌氧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您想了解厌氧菌吗
Gas from human waste
多重耐药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研究
上海地区厌氧菌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注射用多尼培南体内抗菌活性研究
环氧树脂/有机硅改性双马来酞亚胺的性能研究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危重症感染降阶梯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Cica-Beta Test试剂盒检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的评估
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中亚胺离子的断裂特征及其在肽段鉴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