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和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

2018-11-13徐宝珍李慧芬陈文强

中外医疗 2018年28期
关键词:置换术膝关节常规

徐宝珍,李慧芬,陈文强

福建泉州市正骨医院骨伤科,福建泉州 362000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当前临床治疗膝关节严重疾病的主要手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该项手术已基本成熟,且多年临床实践使其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3]。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要积极恢复其生理功能,也要恢复其自护能力,而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护理措施是否全面、护理质量的优劣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促进患者手术部位较快愈合,而且可以有效减缓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其功能康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4-5]。将临床护理路径(CNP)引入,采取一定的模式为患者提供有序、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效率及质量。为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效果,重点比较其与常规护理的效果差异,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建议,作者自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开始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共选取了16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住院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方便选取收治16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采取不同护理模式,根据随机、单盲的方法将该160例患者分成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两组,每组均有患者80例。在采用常规护理的80例患者中,男女比较为51:29,最小年龄50岁,最大年龄 77 岁,平均(61.19±4.27)岁,患病年限最短 1年,最长 5年,平均(3.13±0.82)年;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8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56:24,最小年龄51 岁,最大年龄 76 岁,平均(60.03±5.30)岁,患病年限最短2年,最长4年,平均(3.06±0.29)年。将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可见各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进一步做对比分析的基础。该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全部知情同意、自愿参加。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主要实行骨外科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术前指导、术后恢复指导、健康宣教等[6];临床护理路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开展:①成立临床路径护理小组,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临床护理路径,组织小组成员学习并熟练掌握流程内容,在此基础上开展实施[7]。②患者入院后,向其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并解释内容,根据路径表的的内容对患者开展护理干预措施。③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路径表应用评估、评价,并根据病情需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1.3 观察指标

①于术后 1 d、7 d、14 d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进行对比[8]。②采用HSS膝关节评定标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判断患者功能康复情况,主要观察对比膝关节疼痛、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关节稳定性等6个维度[9]。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有数据资料主要使用Excel2017进行录入,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主要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来描述,并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的对比,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VAS评分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进行比较可见,术后1 d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4 d两组评分与术后1 d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疼痛减轻,且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 患者 VAS 评分比较[(±s),分]

表 1 患者 VAS 评分比较[(±s),分]

注:* 表示与术后 1 d 比,P<0.05;#表示与临床护理路径组比,P<0.05。

组别 术后1 d 术后7 d 术后14 d常规护理组(n=80)临床护理路径组(n=80)t值 P值5.17±0.90 5.28±1.05 1.023>0.05(3.35±0.28)*#(2.47±0.73)*4.012<0.05 2.35±0.19*#1.55±0.46*4.030<0.05

2.2 患者HSS评分比较

以HSS评分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其功能康复情况优于常规护理组。见表2。

表 2 患者 HSS 评分比较[(±s),分]

表 2 患者 HSS 评分比较[(±s),分]

注:* 表示与干预前比,P<0.05;#表示与常规护理组比,P<0.05。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常规护理组(n=80)临床护理路径组(n=80)t值P值46.62±5.43 45.10±4.33 0.638>0.05(76.91±11.14)*(89.88±12.49)*#10.134<0.05

3 讨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功能锻炼,以提高其康复治疗效果和手术效果[10]。而有效的护理干预则可更好的促进此目的实现。临床护理路径在文献评阅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为患者设定更有计划性、预见性及可执行新的护理方案,将护理工作及康复训练更加细化,使得术后恢复工作及康复训练保持了连续性,更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11-12]。

该研究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的患者,其术后 7 d、14 d的 VAS评分分别为 (2.47±0.73) 分、(1.55±0.46)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其HSS各个维度的评分经干预后为(89.88±12.49)分也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其功能康复情况优于常规护理组,这与 徐薇薇等人[13-14]在相关研究中得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经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患者术后7 d、14 d的VAS评分为(2.68±0.62)分、(1.62±0.52)分,且 HSS 各个维度的评分为(92.62±13.12)分,均优于常规护理干预,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具有临床意义。

因此,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关节功能康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置换术膝关节常规
膝关节置换要不要做,何时做比较好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