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18-11-13顾燕玲

中外医疗 2018年28期
关键词:系统化输液护士

顾燕玲

常州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江苏常州 213000

静脉输液是急诊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急诊患者具有年龄跨度大、就诊时间集中、药物种类多、病情复杂等特点,致使其静脉输液难度大、并发症率高、护理满意度低[1-2]。为提高急诊静脉输液安全性、减低并发症率,该院急诊科自2017年7月起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该研究对比分析了2017年1—12月期间应用常规护理和系统化护理的临床实施效果,以期为临床急诊静脉输液护理工作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急诊自2017年7月起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方便择取2017年1—6月诊治的39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另方便选择2017年7—12月诊治的39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标准: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认知正常,而且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活动性肝炎、恶性肿瘤、严重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急诊手术患者。对照组,男21 例,女18 例;年龄 15~75 岁,平均为(43.54±5.13)岁;静脉输液的时间为 3~17d,平均为(11.05±2.31)d;其中,18例上呼吸道感染,9例支气管炎,4例肺炎,3例肠炎,其他5例。研究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12~73岁,平均为(43.01±5.54)岁;静脉输液的时间为 3~18 d,平均为(11.12±2.40)d;其中,17 例上呼吸道感染,10 例支气管炎,3例肺炎,3例肠炎,其他6例。两组患者疾病类型、输液治疗时间、年龄分布、性别构成等方面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比如遵医嘱配药、建立静脉通路、常规询问以及巡视等。研究组接受系统化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系统化环境护理。医院急诊的输液室内,人员流动性较大,极易发生交叉感染,因此,护士应定时进行消毒(4 h/次),并保持输液室空气清新、干净整洁、陈设有序规范;在输液室内配饮水机、摆绿叶植物、提供报纸及宣教手册;弹性排班,在输液高峰时段增加护士人数,以方便患者接受治疗,减少患者等候时间[3]。②系统化健康教育。输液前,护士应热情、耐心、主动与患者交流,详细解答患者的疑问,并简要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如病因、预防、治疗等),重点讲解静脉输液注意事项(如输液时不可随意触碰针头、不可自行调节滴速、拔针后应按压针孔3~5min等)[4]。③系统化心理护理。进入急诊室后,绝大部分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的不安、紧张、恐惧情绪,护士应语气温和、态度和蔼,鼓励患者倾述,耐心倾听,表达充分的同情和理解[5];护士应通过介绍优秀的医护团队、介绍成功康复案例等方式传递正面信息,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担忧;此外,护士还应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看报纸等方式,转移注意力,进行自我的情绪调节。④系统化输液护理。输液前,护士应先征询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合理选择穿刺部位(以方便患者,安全、可靠为标准),尽量不通过下肢静脉输液,以减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护士应合理选择输液器材,对于病情较轻者,可以应用钢制头皮针进行输液,对于病情较重或者烦躁不安者,可以选择留置针输液;穿刺时,护士应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转移其注意力,以减少患者疼痛感受;此外,护士还应告知患者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预防对策等,嘱患者一旦感觉异常,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⑤加强输液管理。加强巡视,并把巡视工作落到实处,即护士在巡视过程中,应询问患者感受,注意观察液体输注速度、注射部位皮肤变化(有无水肿及颜色变化)、液体剩余量以及针头部位情况(有无脱落、移位)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率、护理满意度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患者主诉为主,并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观察;护理满意度情况的评估采用该院自制的测评量表,得分范围0~100分,得分90~100分视为十分满意,得分80~89分视为满意,得分70~79分视为基本满意,得分不足70分视为不满意,满意度为十分满意率、满意率与基本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方法

应用为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两组静脉输液患者的临床计数资料(%)对比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

研究组静脉输液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7.44%(38/39);对照组为 82.05%(32/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4,P=0.025)。

2.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仅为5.13%(2/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0.51%(8/39)(P<0.05),见表 1。

表1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2.3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44%(38/39),明显高于对照组 76.92%(31/39)(P<0.05),见表 2。

表2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急诊患者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危笃等特点,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则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6]。静脉输液具有给药迅速、起效快速、刺激性小等诸多优势,是临床急诊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然而,静脉输液为介入性操作,若护理不当,则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7]。加之,急诊具有静脉输液药物种类多、人流量大、环境复杂等特点,又进步一步增加了其不良反应率的发生[8]。可见,给予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优质、科学的护理干预已经迫在眉睫。

常规的急诊静脉输液护理,大多只关注护理专业技术的实施以及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正确性,而忽略了患者心理、认知、生理等方面的需求,因此极易引起护患纠纷[9]。系统化护理干预是指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有利于增进护患关系。通过系统化环境护理,可减少患者候诊时间,促进患者生理舒适,增进患者安全感及信任感;通过系统化健康教育,可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增强患者静脉输液自我管理能力,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系统化心理护理可满足患者被关注、被关爱的心理,有助于缓解其不良情绪,增进其心理舒适度;系统化的输液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不愉快体验,也可进一步的减少因穿刺位置选择不合理而引起的并发症;最后,加强输液巡视可保证静脉输液安全、顺利进行。

该研究中,接受系统化护理的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仅为5.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1%其护理满意度达 97.44%,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76.92%(P<0.05),与冯玉丽等[10]报道一致,该报道之中,干预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4.9%,明显低于对照组中的37.8%;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67±7.19)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0.53±6.58)分(P<0.05)。可见,与冯玉丽等[10]报道相比,该研究研究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均更低,一方面,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该研究中增加系统化环境护理内容,而且输液护理内容、健康教育内容更加符合患者需求有关。此外,上述研究护理满意度采用评分制度,该研究采用分层评价制度,这样更容易体现患者满意度分布情况,更具临床价值。此外,研究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82.05%(P<0.05)。

综上所述,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并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系统化输液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最美护士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