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肺小结节病灶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18-11-13陶娥红王周清毛贵兵朱家宏安乐

中外医疗 2018年28期
关键词:肺段胸腔镜结节

陶娥红,王周清,毛贵兵,朱家宏,安乐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云南曲靖 655000

肺小结节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肺部疾病,但该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诊断难度大。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肺小结节病灶的检出率逐渐提高,这对治疗方案的改进提出了更高要求。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临床上逐渐应用,替代了传统开胸手术,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1-2]。伴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临床上发现肺叶可进一步细化分为肺段,如果切除的病灶在肺段,则可保留更多的肺组织。鉴于此,本研究以该院心胸外科2014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96例肺小结节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病灶的效果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心胸外科收治的96例肺小结节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48例。对照组中:男性 27例,女性21例;年龄为 40~78岁,平均为(60.28±3.26)岁;病灶直径为 0.7~2.0 cm,平均直径为(1.34±0.59)cm。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为41~77 岁,平均为(60.35±3.29)岁;病灶直径为 0.8~1.9 cm,平均直径为(1.31±0.42)cm。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3-4]:①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影像学检查,病灶均≤2 cm,均为肺部小结节;②无明显淋巴结肿大,且无远处转移;③知情、自愿参与,分组方法和病例选择由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研究方法

取患者侧卧位,两组患者均行单肺通气,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腋中线第7~8肋间、腋前线-锁骨中线间3~4肋间、腋后线7肋间,做3个小切口为胸腔镜的观察孔、主操作孔、副操作孔。从观察孔30°置入胸腔镜,于操作孔置入胸腔镜器械。先探查病灶情况,于第10、11、13组淋巴结采样送术中快速病理,病理为阳性则改行肺叶切除术,病理为阴性则行肺段切除术。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平均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平均引流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

②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肺功能,重点评估 FEVl(1 s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预计值)、FVC(用力肺活量实测值/预计值)、MVV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实测值/预计值)。

③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感染、出血、疼痛,计算并对比两组的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纳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出血量、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对比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的出血量、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对比(±s)

表1 两组的出血量、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对比(±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引流量(mL)淋巴结清扫数(个)观察组(n=48)对照组(n=48)t值P值66.58±10.25 145.58±11.47 35.581 0.000 560.26±102.15 978.55±104.45 19.836 0.000 12.25±2.58 12.26±2.64 0.018 0.985

2.2 两组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的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的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s),d]

表2 两组的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s),d]

组别 引流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n=48)对照组(n=48)t值P值3.23±0.84 4.78±1.26 7.091 0.000 7.11±2.16 9.56±2.11 5.621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对比分析[(±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对比分析[(±s),%]

组别FEV1治疗前 治疗后FVC治疗前 治疗后MVV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8)对照组(n=48)t值 P值94.58±7.48 94.88±7.54 0.196 0.845 85.26±6.56 72.49±7.45 8.913 0.000 95.58±10.15 95.68±10.19 0.048 0.962 84.54±5.47 77.79±5.88 5.823 0.000 94.55±9.58 94.65±9.74 0.051 0.959 82.49±7.47 77.05±6.66 5.151 0.000

2.4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4%,对照组为20.8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中均无死亡病例,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n(%)]

3 讨论

近年来,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以往临床上检出难度大的肺部小结节病灶,检出率不断提高,但其中12%以下的病灶均为恶性。对于肺小结节患者而言,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方案主要有肺叶切除术、肺楔形切除术,但这两种手术方案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7]。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腔镜技术逐渐应用于心胸外科手术治疗中,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肺小结节患者进行治疗,一方面可保障手术视野的清晰度,另一方面行肺段切除,能够尽可能的避免患者肺功能受影响,改善预后[8]。

该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在各项手术指标和恢复情况上均优于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具体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引流量更少,且引流时间更短,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4%,住院时间更短,仅为(7.11±2.16)d。该结果与吴玮[9]报道中的结果相似,吴玮报道中提及到,行完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出血量[(145.5±10.2)mL vs (75.0±6.4)mL]和术后引流量[(6.5±1.2 vs (3.5±0.5)mL]少,引流时间[(856.5±52.2)d vs (481.2±42.0)d]和住院时间[(10.5±1.5)d vs (6.5±1.0)d]短。行两种手术治疗的患者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这属于术后的正常现象,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说明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可最大程度上保留患者的肺功能,体现了此种手术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是肺小结节患者早期可选择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尤其是对于年龄偏大或耐受性较差的患者而言,采用此种手术方式获益更大。但需要注意的是,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并非可以应用于所有肺小结节病灶的治疗中,通常情况下,肿瘤直径在2 cm以下、术中快速病理确认为无肺叶或肺段淋巴结转移、肿块距离切缘2 cm以上患者均可行该手术。因此,在临床治疗上,要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最大程度上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的效果显著,可优化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肺段胸腔镜结节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从气、虚、痰、瘀辨治肺结节术后咳嗽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感染性病变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41例临床分析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