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成品出口贸易结构分析

2018-11-12夏华丽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贸易结构中国

夏华丽

摘 要:利用统计年鉴上的贸易数据对1980年到2014年间中国制成品出口结构状况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中国制成品出口结构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中国;制成品出口;贸易结构

中图分类号: F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23-0131-02

引言

在20世纪,随着世界分工的不断优化,中国以自身的低成本优势进入了国际市场。中国在对外开放30多年中,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外贸易额也不断上升,出口由1980年的181.91亿美元到2012年的20 487.1亿美元,增长大约112.7倍。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在国际市场中,“中国制造”这个名词仍然无法摆脱低质量生产的潜在含义。我国的出口贸易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具体来说,我国主要是以出口,初级产品、原材料、工业制成品中的化学产品,这使得我国环境污染加重,稀有资源短缺。像中国的稀土出口,虽然在短期内能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但在开发稀土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稀土的储存量。

因此,中国的贸易出口亟须要调整贸易结构。好的贸易结构在未来会带来产品出口的良性发展,基于此,研究我国制成品的出口贸易结构是很有必要的。

一、中国制成品出口贸易结构状况分析

(一) 制成品出口中机械及运输行业为支柱产业

在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出口货物目录中,1980—2013年初级产品的出口金额中占大部分是食品及主要食用的活动物,其中1980年该部分占初级产品总金额的32.7%,到2013年时所占金额是51.95%。且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出,2010年之后我国的食品及主要食用活动物都平稳的在50%以上的比例;在制成品中,我们发现机械及运输行业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不过从1980年至今该行业在制成品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下降,但是该行业在我国仍然属于支柱性产业。

(二)出口国别市场多元化

本文在中国统计年鉴中选取了1996—2013年我国出口产品的地区与国家,发现我国出口国别呈现多样化的特征:第一,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在1996年时,中国出口的主要贸易地区为亚洲国家与一些非洲国家,到2013年时,我国的出口范围涵盖到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等大多数国家,还有一些大洋洲和国别不详的地区,由以前的52个贸易国发展到现在超过200个贸易国。第二,贸易主要国家发生改变。1996年我国的主要贸易对象为香港、日本、韩国、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且贸易金额比较小,到了2013年我国的主要贸易国家是美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台湾、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且贸易数额较大,其中美国的在这几年中与我国的贸易成交额一直是在第一位。第三,我国贸易结构逐渐出现集中化趋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2013年美国与我国的贸易额达到52 074 870万美元,其中,出口额为36 840 640万美元,进口额为15 234 230万美元,与美国的贸易量占我国的总贸易量的12.7%;日本与我国的贸易交易额为第二,总贸易量在2013年达到31 237 784万美元,占我国对外总贸易量的7.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和日本这两个贸易国的交易量就达到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四分之一。

(三)加工贸易下降,一般贸易增长较快

从贸易方式上看,我国的对外贸易方式有所改善,最主要的变化是我国的加工贸易逐年减少,一般贸易在近几年中得到了平稳的发展。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可以算出中国在1990年时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85.72%,而到了2013年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只占总出口额的40.63%,同比1990年,我国的加工贸易在总出额中占的比例下降了45.09%。对一般贸易来说,在这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2013年,一般贸易进出口的总额达到 2.6547万亿美元,比2012 年同期增长了14.23%,占进出口总额的49.12%;加工贸易进出口则比2012年的增幅则小于一般贸易。

二、我国制成品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制成品出口商品过于集中

虽然从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很多潜在的问题。就制成品的出口结构来说,我们可以从统计年鉴的数据中看出,我国的制成品贸易出口商品过于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主要出口是低技术产业的纺织及服装、鞋类的加工业;到了20世纪90年代交通运输业设备制造和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逐渐取代纺织及服装等的出口,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到了21世纪以来,我国的机电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出口额逐年上升,在2013年通过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可以看出机电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总的出口产品的57.8%和26.4%。这个数字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的机电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就其性质来说,我国的机电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依靠外商投资,其中的核心技术产业也是对国外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正是这种高度集中的出口商品模式使得我国的工业制成品仍然是处在附加值低下的水平。

(二)我国出口过分依赖加工贸易

我国出口比较优势中作为主体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这是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总量占据世界的六分之一,这使得我国的劳动力价格十分低廉,在此同时我国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加工贸易的政策,其中也包括吸引外資来华投资,使得外商乐意将加工类产品企业建在中国。这些举措使得加工贸易要优先发展于一般贸易,并成为我国的主要贸易方式。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在总贸易中的比例一直在下降,但是在我国的主体地位是没有发生改变的。在国际贸以分工中,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赚取高额附加值的研发和售后环节,我国只能赚取少量的加工费用,这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的主要原因。

(三)出口市场集中化程度偏高

在上文中虽然说明我国的贸易市场出现多元化,但这是站在2013与1995年进行比较的的角度上进行分析的。其次笔者也在上文中提到过美国和日本市场占我国总贸易市场的四分之一,这说明在没有改变这种贸易情况的前提下,我国的经济会受到美国和日本的严重影响。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中国的经济与美国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建议

(一)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首先,我国要扩大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上的资本和技术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其次要加强技术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争取在国际分工中占领一定的研发和售后的地位,使得我国的企业和品牌具有别的国家不具有的特色,从而拥有非价格优势。

(二)加快贸易转型升级

在本文分析我国的贸易方式时我们发现我国的加工贸易是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加工贸易覆盖了我国大部分的产业,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对提高我国的就业率、技术进步、产业的结构升级、扩大出口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加工贸易产品都是一些下游终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价格低、附加值低、对外依存度高。且在国外有一种“中国制造=技术含量低、质量低”的思想。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我国产品向中上游产品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为了加强我国的贸易结构升级,第一,大力促进一般贸易,使得一般贸易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方式;第二,政府应该鼓励我国企业加强与国际大型企业的关键环节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我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第三,完善政府部门的监管机制,积极推动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和升级,明确各部门的职责,避免出现多头管理的现象,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最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魏浩,毛日昇,张二震.中国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及贸易结构分析[J].世界经济,2005,(2):21-33,80.

[2] Raghuramapatruni,Radha,Compara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3,4(1):4-25.

[3] Weinzierl,Matthew C. Indo-China Trade Potential:An Analysis of Revealed Comparative[J].Harvard Business School Cases,2013,5(11):1-15.

[4] 李锦梅.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分析及影响因素[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5] Zhao Chunyan;Wang Shuli;Ling Dan. o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China's Auto Engineering Industry[J].Systems Engineering Procedia,2012,3(12):346-350.

[責任编辑 本 然]

猜你喜欢

贸易结构中国
现代服务贸易结构及竞争力研究
浅谈中韩贸易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浅析中日两国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
浅析中日两国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
中印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实证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