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铸梦与文化产业

2018-11-12黄耀辉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中国梦文化产业改革开放

黄耀辉

摘 要:随着1980年中国武术片《少林寺》的拍摄和热播,迅速打开了中国武术影片的市场,从而引发一股席卷全国的武术文化热潮。当代少林武术文化產业的发展不仅在本地、国内,而且也已经在世界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少林武术文化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各地扩展其市场,作为凝聚全球华人、教育中华儿女、培育中国精神、和谐世界人民的少林武术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梦的载体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成分,必将继续发展壮大下去并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关键词:中国梦;少林武术;文化产业;改革开放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23-0080-01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在新时代要大力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的转化、创造性的发展。少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也是我国对外宣传和国际交往中的一个精品品牌。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凝练少林文化精神,需要我们进一步梳理和总结少林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

一、尚武风潮:少林影视剧引发的武术文化热

(一)武术文化教育的崛起

少林寺影视剧中武术演员以高超的武功、精湛的表演技艺,深深地吸引着观众,“有很多正直的人,观看《少林寺》这部影视作品之后,内心非常的振奋,同时激起强烈的习武热情。”第一,群众习武热情高涨,广大武术爱好者内心积压几十年的武术情感得到释放,一些场所成为开展社会武术教育的基地。第二,教育部门对武术重视,提前让学生了解学习武术的重要性,进一步让武术文化更好发展传承下去。近年来,武术相关课程走进了大中小学体育课堂,成为了重要课程。中小学教育中,部分省大力发展武术特色学校;高校除了加强武术专业招生与培养之外,多数高校纷纷成立武术项目队,通过各种比赛培养学生专项技能。

(二)武术文化产业的兴旺

受武术热的影响,一个以武术教育、器械服装、武术表演、武术服务和武术旅游等有机结合的武术产业慢慢发展壮大壮大起来。登封作为“武术之乡”已形成了文化产业链,年产值10亿元左右,成为登封市支柱产业。在武术教育产业方面,林林总总的武术馆校在登封市到处可见,仅少林寺景区附近便是“五步一馆,十步一校”。这种现象就说明武术教育方面已经在蓬勃发展。目前武术馆校的已经转变为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模式,渐渐地与当代素质教育相融合并共同发展,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在全国独一无二的产业链。在武术演艺产业方面,登封市各级武校的表演团频繁参加国内外各种武术表演。从塔沟武校出来走上影视剧演员道路的就有60多人,其中大多都曾在武术影视剧中担任主角。就武术服务业而言,64万人口的登封市,每年居住着习武学员5万多人。在武术旅游产业方面,登封市通过中国嵩山少林武术文化博览中心、少林园、嵩山景区、少林购物中心等与当地的设施、旅游项目和武术表演,如“世界传统少林武术节”已经成为登封市的一个品牌,年产业收入在1 000万元以上。

二、舍我其谁:少林武术文化产业践行百年中国梦

(一)民族精神的认同

少林武术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基因,是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和同理沧桑,同时少林武术是中华民族共生发展的文化载体,是全体中华儿女身心永远的烙印:少林武术的武德体现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舍己为人、重义轻利和对民族的责任感,其核心意义就是爱国主义。少林武术兼具文化、体育、艺术属性,集德、体、美教育为一体,是实施国民教育的素材;少林武术讲求天人和谐、人人和谐、自身和谐的哲学理念,它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少林武术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使得少林武术在中华大地上具有民族的认同作用,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了构建国家形象、强化民族身份、增强民族认同感的一个品牌象征。

(二)国际交往的纽带

“文化向来是国家间关系中最柔韧又最有穿透力的成分,它跨越时空,春风化雨,为民众带来心灵的交流和相契,打造历久弥坚的精神纽带。”如国家领导人胡锦涛访问毛里求斯,温家宝在日本打太极拳、李克强答应让国外的孩子到少林寺等都增强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友谊。首先是世界走向中国。1987年夏天,欧洲人托克作为第一位到少林寺拜访习武的人出现在嵩山的脚下。回到自己的国家后,这位比利时的少林功夫、武术协会主席将自己的武校更名为少林功夫、武术学校。1988年,远东最大的、面向海外招生的武术培训基地——嵩山少林武术馆建成,瑞士诺氏少林功夫、武术太极拳协会主席诺瓦斯先生等率先来学艺。此后,洋弟子接连到嵩山少林武术馆拜学,洋人学武高潮持续高涨。在世界走向中国的同时,中国武术也开始广泛传播(比如国外孔子学院的建立、少林塔沟武术学校与国家汉办联(下转87页)(上接80页)手成为对外文化推广人才培养基地等)。1989年3月,少林寺皈依弟子冯根怀、陈庆振等应邀到法国参加欧洲国际武术节,少林武术在西欧掀起一阵狂潮。1990年,第七届国际武术节在比利时召开,少林代表团在武术节开幕式上的表演美轮美奂,少林武术令比利时观众大开眼界,随后要求学习少林武术的人达3 000人之多。在美国,就拿少林拳法组织来说,已经拥有70多个分校,会员达到上万人。美国一名议员还致电中国,希望中美两国武术界共同“弘扬少林精神,为促进中美之间的友好往来而欢呼”。

(三)民族复兴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中国梦的实现进程中需要凝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需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荣誉感。在和平年代,体育和文化成为了国民身份的象征。少林武术拥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竞技比赛的竞赛精神,将会成为民族复兴的动力之一。

第一,少林武术是提高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民族复兴的动力。少林武术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是全体中华儿女身心永远的烙印,于无形中发挥着有力的凝聚作用。第二,少林武术的精神力量如其通于禅的“具身体验”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动力。少林僧人东南抗倭的光辉事迹就体现出少林武术的核心“爱国主义”;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事迹更能够体现报国情怀,体现少林武士奋发图强、自强不息和舍己为人的精神。少林武术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从而为更好地实现中国梦打下基础。第三,少林武术的教育力量是民族复兴的动力。青年一代是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青年一代少林武术精神则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和动力。发挥少林武术的教育力量,以少林武术为手段实施青少年教育,“少年中国的运动才能成功”,民族的复兴才有希望。最后,少林武术的和平理念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民族复兴的目的必是和平发展、文明共生、世界大同的发展结果。因此,少林武术作为民族复兴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加快实现中国梦。

结语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也都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少林武术通过教育、武术旅游、武术比赛和武术表演等广泛发展,在1980拍摄的《少林寺》这一影视中打开了中国大陆影片的市场,在开播的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引发一股席卷全国的少林武术热潮。当代少林武术不仅在本地、国内繁荣发展,而且已经在世界上生根发芽,少林武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各地传播。

参考文献:

[1] 彭成梁.执着的追求——成功的探索武术片《武林志》观后[J].电影评介,1983,(9):2-4.

[2]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63-65.

[3] 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8-130.

[4] 赵国锋.纪念改革开放30年潮动中原系列报道之十一:少林武术产业越做越大[N].郑州日报,2008-05-25.

[5] 倪依克.民族传统体育的振兴与文化创新[J].体育文化导刊,2004,(1):27-30.

[6] 安汝杰.王维禅诗悟“空”的具身体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70-73.

[责任编辑 兴 华]

猜你喜欢

中国梦文化产业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