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股权激励的思考和建议

2018-11-12王建国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激励国有企业

王建国

摘 要:通过阐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激励的目的和意义,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挑战。为保证股权激励落到实处、行之有效,从股权激励的方法途径、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探索性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激励

中图分类号:F272.92;F27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23-0025-03

一、股权激励的目的和意义

(一)股权激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需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新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打造所有者和员工利益的共同体。随后,中央及有关部委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为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激励提供了实现路径和政策依据。2015年8月,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吸引非公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时国有资本也可以多种方式参股非公经济,通过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建立激励约束的长效机制。2015年9月国务院明确提出,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率先在技术密集型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工作,在持股对象上,主要选择对企业贡献较大的经营管理人员、科技人才和业务骨干。2016年8月,国资委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试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选择8家中央企业先行试点。从中央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看,推进混合所有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实施员工持股等激励措施是这项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

(二)股权激励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

股权激励在境外成熟市场、民营企业中比较常见,但是在国有企业中相对较少。比较成功的有联想控股,通过员工持股实施股权激励,为企业长远发展注入活力。2004年4月,联想控股实现员工持股35%。2012年2月,联想控股健全股权激励机制,在保证国有资本控股的前提下,实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个人持股11.1%。2015年6月,联想控股实现整体上市,成为国内科研院所體制机制创新的典范。目前,国有企业正在推进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等三项制度改革,以此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促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股权激励作为薪酬体系的一部分,将为国有企业完善激励机制发挥示范作用。另外,以往国有企业改革主要以内部控制权改革为主,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属于所有权改革,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如果只强调所有权改革,而不同步推进激励约束等内部控制权改革,就背离了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的初衷。实践证明,没有所有权改革作支撑的控制权改革,必然陷入僵局。同样,没有控制权改革做依托的所有权改革,也无法深化。因此,实施股权激励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2]。

(三)股权激励是混合所有制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通过股权激励让员工获得公司股权,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共担风险,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劳动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共享机制,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改善企业治理水平,提高公司竞争力。混合所有制改革既是国有企业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机构的机遇期,也是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个人利益调整的焦虑期,一些核心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可能因此离职。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实施股权激励,能够发挥吸引、留住、激励人才的作用,也起到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对接资本市场的作用,有利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平稳过渡、健康发展。同时,通过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激励的导向作用,促进国有股东转变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为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分配等三项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供有益借鉴。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股权激励的困难和挑战

(一)思想观念上的障碍

股权激励是企业薪酬福利体系和绩效考核的有效补充,在许多企业,尤其是非公企业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对国有企业是否实施股权激励,往往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从国有企业管理者来看,吸取过去改制分流等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认为实施股权激励风险较大,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相关决策责任可能由自己承担,所以对此持审慎态度,甚至不赞成尝试员工持股。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部分高管以及核心技术管理人员来看,国家已经明确了股权激励的政策和措施,他们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次改善个人报酬、体现个人价值的好机会,对实施股权激励抱有很大期望,与企业共享改革成果的意识强,共担市场风险的意识弱;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普通员工来看,由于习惯了国有企业的“大锅饭”模式,一方面寄希望于股权激励能惠及自身,另一方面又担心有选择性地实施股权激励,让少数人获利,变成少数人发财的机会,容易心理失衡。由于不同利益群体都是站在自身角度考虑,忽视了股权激励本来应该发挥的作用,在思想认识上设置了障碍。

(二)体制机制上的障碍

当前,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的政策措施,但为了防止“一哄而上”,国家严格控制员工持股试点范围和数量,说明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大范围实施股权激励的相关条件还不完全成熟。首先,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激励的相关法规制度还不健全。从2006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方案、2012年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再到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试点,可以看出,目前细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制定的,而对非上市公司相关规定还不完善,大多分散在各地方和各行业的规定中,不利于规范推进股权激励工作。其次,许多国有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不科学,难以界定公司取得业绩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还是因为国有资产的禀赋优势,股权激励缺乏配套支持。最后,国有控股企业自身薪酬管理制度也需要与股权激励的相关机制相衔接。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少数高管仍可能是控股国有企业的外派人员,这些人员如果参加股权激励,与国有企业原有的薪酬体系可能发生冲突,需要健全相关制度。

(三)监督管理上的障碍

当前,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体系较为健全,但对尚处于试点期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如何加强监管,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做法。如部分混合所有制企业未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绩效考核结果不透明,相关财务信息不公开,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暗箱操作、搞利益输送等情况。有的国有企业股东管控意识不强,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未有效履行大股东的管理职责,对混合所有制企业仅通过外派高管进行管理,对企业运行、外派人员履职等情况缺乏监管。有的国有控股公司不重视混合所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导致党建工作弱化、虚化、边缘化,不能发挥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作用。有的国有企业,在激励对象的选择上搞普惠制,使员工持股成为变相福利。有的国有企业股权激励配套措施不完善,股权的内部流转机制不健全,出现许多法律纠纷。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非公资本股东更看重国有控股方的资源优势,就必然出现大量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与国有股东的关联交易,容易出现人为操作业绩指标的情况。另外,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监督也处于起步阶段,监督手段、监督方式等还需要不断完善。以上情况,如果监管不到位,就可能发生国有资产流失、侵害内部非持股员工合法权益的问题。

三、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股权激励的思考和建议

现阶段开展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工作,由于持股对象限定为少数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才等原因,使其更具有股权激励的性质。通过员工持股,将员工个人未来收益与企业的股权价值或股票价值进行绑定,增强了企业与持股员工的联系,持股员工为了个人长远收益努力工作,必将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但是股权激励并不是一剂万能的良药,不是所有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都适合,必须有选择地实施,否则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3]。

(一)选择适合股权激励的企业

当前,国家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的政策措施比较明确,国有企业也进入了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亟待在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上有所突破,这为实施股权激励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不是所有混合所有制企业都适合股权激励,除了考虑主业所处行业和领域的竞争性、非公资本股东所持股份比例以及公司的治理结构外,还要重视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在企业的贡献大小等情况。

首先要明确实施股权激励的目的。企业有没有实施股权激励的必要性,不但取决于企业所属的行业特性、发展前景和发展规模,还取决于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的企业选择在重大改革时期实施股权激励,以防止经营管理和技术骨干流失。有的企业在具备一定规模和技术优势后,会为上市做准备,此时选择实施股权激励,主要是为了回报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公司作出更大贡献。还有些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是为了吸引企业紧缺的人才。这些都需要管理者想清楚,实施股权激励的目的是什么。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从行业属性来讲,智力型、高科技、互联网等行业更需要股权激励,资金密集、资源垄断等行业对股权激励的需求相对较小。从市场竞争来讲,充分的市场竞争会凸显人才的重要性,处于上述行业和领域的企业适合实施股权激励。从人员流动性来讲,区域不同、公司不同代际人员意识不同,人员流动性差别较大,股权激励也要相应有所区别。从企业发展前景来讲,行业及企业发展前景不好的不建议实施股权激励。从风险控制来讲,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初期应尽量选择国有控股公司的三级及以下企业和完全处于市场竞争的非主业领域实施股权激励。

因此,做不做股权激励需要从企业实际出发,深入分析实施股权激励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切不可盲目攀比。

(二)制订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

选择出合适的企业只是实施股权激励的第一步,要想达到股权激励的目标,还需要制订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

一是把握原则。坚持股权激励为公司战略和发展服务,以提升公司业绩为前提,兼顾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激励要实现梯度与差异化,并考虑与资本市场对接。同时,在实际操作环节,要坚持合法合规、公开公正,体现与工作绩效挂钩的导向。

二是确定对象。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激励,不是福利性质的全员持股,而是对少数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以及业务骨干的股权激励。确定持股对象必须与实施股权激励的目标相一致,企业经营绩效、市场开拓、产品研发与哪个群体关系最密切,就激勵哪个群体。要从其是否拥有关键技术、处于关键岗位、具备核心能力来识别,从员工的历史贡献、素质能力等角度来评价,真正选择合适的人成为持股对象。

三是选择方式。股权激励有多种方式,可以通过增资扩股、出资新设获得实际股权,也有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期权。目前试点阶段员工所持股权为实际股权,与期权相比,持股员工有完整的股东权利,对企业重大事项有话语权,还享有分红的权利,员工有较强的归属感,缺点是持股手续繁杂、变通性差。从长远看,在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比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健全的前提下,也可以在企业性质、激励对象、混改后股东意愿、激励成本以及未来资本运作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多种形式的股权激励模式。

四是持股载体。实践中,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大多数采用合伙企业为持股平台,其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相对于公司持股载体而言,可以降低自然人股东的税负,可以保持被投资企业股权的稳定性,不会因员工离职多等原因使企业股权频繁变更,也有利于通过合伙企业约定激励人员的进出,方便管理与约束。

另外,国资委对试点阶段员工持股在股权结构、股权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三)健全配套的业绩考核办法

股权激励是基于业绩考虑设立的,其授予条件和行权条件必须与岗位和业绩紧密挂钩。实践中,对公司业绩的评价往往只看财务指标,导致出现短期行为和弄虚作假。

首先,确定业绩目标要相对合理。业绩指标需要与企业的激励导向相一致,激励大家做什么、让大家完成什么,要结合企业的发展导向、发展目标,既要体现股权激励下高于普通绩效考核指标的要求,又要符合实际,是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标准,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主人翁责任感[4]。

其次,建立健全业绩考核体系。从公司层面,要确定中长期、年度考核指标,对上市公司还要参考市值指标和行业比较标准;从个人层面,要按照岗位对公司考核指标进行分解,形成细化可操作的绩效考核指标。由混合所有制企业董事会研究确定持股人员的业绩考核办法,并与持股人员签订规范的业绩合同。在考核结果运用上,按照公司层面考核情况确定整体的分红比例,对个人绩效考核不合格的激励对象,可以通过当年不参与分红或公司按照原始出资额收回所授股权等方式予以约束,真正体现利益绑定、激励约束兼顾的效果。另外,加强股权激励、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联度分析,持续优化改进公司股权结构、完善业绩考核体系。

(四)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

当前,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激励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加强监管,才能有效防控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首先,要发挥混合所有制企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党委会、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对股权激励,从方案制订到组织实施,严格审核把关,规范操作流程,防止少数人借改革之名谋取私利。

其次,要建立健全混合所有制企业信息披露等制度,及时公开持股员工、持股比例、入股价格、股权流转、中介机构、审计评估、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以及股权分红等信息,接受员工监督,防止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再次,规范员工出资。这是检验激励对象是否与公司共进退的有效标准,也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措施。要加强对员工出资来源的监督,防止向公司高管无偿赠股或提供担保、垫资等问题发生。同时,防止与混合所有制企业发生业务往来的关联企业向持股员工借款或提供融资帮助。

最后,规范混合所有制企业与国有股东的关联交易,严格按照市场化运作,防止出现人为操作业绩指标、搞利益输送等问题。

当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化,作为配套措施的員工持股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尽管还面临许多操作层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实施股权激励对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不容小觑,应该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以此促进国有企业提高经营业绩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3,11.

[2] 张文魁.混合所有制与现代企业制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9-70,171-172.

[3] 陈玲.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3.

[4] 徐怀玉.股权的力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158-161.

[责任编辑 柯 黎]

猜你喜欢

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激励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混合所有制促进企业资本优化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的启示
励德?爱思唯尔公司的高管薪酬体系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分析
对于我国股权激励的相关税收政策的评论综述
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人力资源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股权结构变革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混合所有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