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为了心美好

2018-11-01云南泸西县金马中学张学亮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村支书拖拉机陶行知

□文/云南泸西县金马中学 张学亮

每每开学季,不时会有新入学的学生这样问我:“老师,读书,是为了什么?”

这不,今年秋季刚开学,又有一位学生向我提及同样的问题。看到他此刻眼中的些许迷茫,像往常对待类似情形一样,我拍拍这位学生的肩膀,没有一味地说教,只是轻轻地说:“陪老师走走,我先讲个故事吧。”

有一天清晨,从家骑自行车赶往10里外的学校上7点钟的早自习。当时,正值冬日,天还未亮,忘了带手电筒,周遭一片漆黑,雾霭茫茫,伸手不见五指,只能摸黑前行。跌跌撞撞的行进中,忽然,身后来了一辆拖拉机,灯光远远地照着我。我赶忙靠右行,打算让他超上前去。

然而,非常奇怪,这拖拉机始终不肯上前,而是尾随于我,依旧缓缓地在后面走着。我快,它亦快;我慢,它亦慢。光线呢?依然照射着我骑行。

那一刻,我有些惶恐。毕竟,荒郊野外的,担忧不知是何人,意欲何为?

就这样,于拖拉机灯光的照耀下,忐忑不安地前行。快到学校时,路灯明媚,光芒四射,拖拉机这才“突突突……”地加大油门赶超上我。壮大胆子侧目一望,原来是我曾教过的一位学生,好多年不见了。

此时呢?见我惊讶不已,他纯纯地笑了,笑容如水,像当年一样清丽。继而,他对我这般解释道:“老师,山路,你望不见路,我照着你走一段。”

心灵似莲,唯美的莲。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春天,我热泪盈眶……

故事讲到这儿,我隐约发觉学生一边挠着头,一边凝望校园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似乎有所感触,抑或有些体悟。沿着操场,我们继续漫步。看他静默无声,我又讲起了另一个故事——

2018年春节的前两天,在一家饭馆吃早点,吃完付钱时才知道我的钱已经有人替付了。谁呢?

环视中,发现也是我曾教过的一位来自山区的学生。此刻,他在窗户边,正朝我招手呢。很巧,他也来吃早点,居然遇上了分别十几年的我。走过去,坐定后才了解到:毕业后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工地做工,勤勤恳恳的。可是,近来逢上了一件颇为蹊跷的事。什么事呢?原来,年底收到老板打给他的工钱,但发现不知为什么,银行卡里老板多打了2300元。

回到家,他为此寝食难安。于是,还没天亮便爬将起身,揣着2300元钱,步行直奔车站,乘车400多公里送到昆明亲自去还给老板。

老板一愣,始料未及。待弄清缘由后,笑容满面地说:“我最近又承包了一项12公里的一级路面工程,你来负责2公里的吧。”

一听,他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这样,他由一位打工仔提升成了一位工段长。

最美的花,开在心里!一下子,我感受到了人格的芬芳……

故事讲到这儿,一转身,我发现学生凝神深思,或许他开始理喻读过书的人“确实不一样”,或许他感应到了读书人骨子里的那份“清雅”与“圣洁”,或许他已感悟到教育对人生的浸润、滋养和熏陶。

正在这时,不经意间,我们看到陶行知先生塑像旁侧的一个水龙头下方,蹲着一位学前班模样、纯纯净净的小女孩。干什么?学生刚想打听,我连忙向他挥手示意,提醒他别出声。接着,我们停下脚步,屏住呼吸,悄悄地藏于大槐树后面。

依稀然,美好的画面映入了我们的眼帘。只见这位小女孩面对坏了的水龙头黯然神伤,仰起头,用哽咽的声音,对着正缓缓落下的水滴,一字一顿地说到:“小水滴,告诉我,是谁欺负你,让你这样流眼泪?”

瞬间,即永恒。啊,天使就在身边,就在陶行知先生慈爱的“眼神”里,美如童话,宛若梦中。殊不知,学校是天使的摇篮,毕竟,天使,是需要教化、需要感染、需要培育的,既需冰清玉洁的底子,又需安谧静美的情怀。

见此情形,学生侧过身去,不禁潸然泪下。我呢?抿着嘴唇,半晌,说不出话来。

就在这一时分,戴着草帽的村支书从学校大门进来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见他手里攥着一张信签纸,急匆匆,满脸怒气,骂骂咧咧的。

瞅见槐树下的我和学生,风急火燎的村支书停住了,径直朝我走过来,一边摘下草帽扇着风,一边忙不迭地大声说道:“张老师,麻烦你帮着写一份困难补助申请。”顿了片刻,他接着说:“唉,没办法呀,全村走完,竟然没人帮得了这个忙。”

仔细问询后,才慢慢弄明白:原来,申请困难补助的不是支书,而是村里一位姓孙的汉子,四十几岁了,还没结婚,更头疼的是这姓孙的没读过一天书。为了帮着他家,政府曾经送来过一只羊羔,想让他发展养殖业。压根儿没料到,还没等人家车子走远,他就把羊杀了给吃了。后来,又有好心人捐助一包化肥给他,想让他种点庄稼,发展种植业。可等人家前脚刚走,他便把化肥扛到集市上廉价卖了,换得钱后,去吃羊汤锅,吃得天昏地暗,喝得酒气熏天。就这副嘴脸,整天好逸恶劳,等到没的吃了,便跑到村委会厚颜无耻地赖着不走。为了不至于让他被活活饿死,焦头烂额的村支书只得想办法帮他申请各种困难补助。

依据村支书的口述,在信笺纸上,我掏出笔帮着那未曾谋面的姓孙的写起了困难补助申请。忙完这一切,回头才发现刚才听故事的学生还没走,站在一旁,仍然静静地陪着我和村支书。也不知怎的,临告别时,村支书除了谢我,顺手把学生拉到陶行知先生塑像的正前方,恭恭敬敬地注视先生塑像的同时,还特意摸了摸这位学生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到:“小娃,刚才的,你都听见了,要好好读书呀。养儿不读书,不如喂头猪。事实上,要脱胎换骨,还得到学校。读书最关键的是能够成为好人,心好之人。人最怕的是从心坏,心丑了,帮再多的忙也是枉然。”

村支书走后,随即,学生也微笑着离开了,心领神会似的,若有所思的样子。

低头的一刹那,猛地,我才一下子想起了学生。啊,他的问题我还没来得及回答——“读书,是为了什么?”

抬头一看,人海茫茫,再也寻不到他的身影。

转念一想方才这位学生离开时轻盈的步伐,以及不再迷惘、清纯如水的眼眸,我很是欣慰,想必他已经有了答案,关于读书的答案,自己的答案。

是啊,读书,是为了什么?

学生也好,他人也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沉思,都需要静想。

蓦然回首,那拖拉机耀眼的灯光,那连夜送还的2300元钱,那面对水滴流泪的小脸蛋,那村支书沉沉的无奈及慨叹,那陶行知先生慈爱的“眼神”……这些,已然从本源上诠释了一个哲理:学校,是成长的圣地,到学校读书不只是学到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内心,培养了品质。从而,推进精神的建构,促使人格的完善,完成修养的铸就,实现灵魂的升华。终而,在心田播下美德的种子,孕育出一种“玉”——人品美玉,让人真正成为人。换言之,读书,为了心美好。

心美,一切都美。

如此,在新时代,怀着一颗圣心,做最好的自己,于更美中,走向“诗和远方”……◇

猜你喜欢

村支书拖拉机陶行知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拖拉机内燃电传动系统
飞上天的“拖拉机”
村支书朋友圈里“带货” 村里“大久保”鲜桃售完
村支书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四位村支书:“我们的‘两山’实践”
红色拖拉机
牛哄哄的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