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程建设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以开发和实施《插花艺术》校本课程为例

2018-11-01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学本插花校本

□文/重庆市第七十一中学校 孙 颖

沙坪坝区自2012年全面推进“学本式卓越课堂五年行动”以来,所有中小学教师都全面卷入以“学本教学”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浪潮之中。“以学论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而教”的“学本式”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深度彰显。这种以学为中心,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先学后教、互助展评的教学模式,让中小学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与此同时,以“学本”为显著标识的课程资源建设也实现了同步推进。在学本课程资源建设中,教师做为关键主体,应该自觉树立和强化课程意识,掌握课程及其建设相关理论,并积极投身学本课程建设实践中。笔者是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学校推进课程建设中,除积极参加英语学科课程建设外,还发挥自己的特长爱好主动申请承担《插花艺术》课程的编制,独立完成了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本文拟对学本课程的粗浅认识和开发实施《插花艺术》课程的做法与心得体会做介绍,希望能引发更多同行关于课程建设的思考与讨论,能引起参与课程建设自觉的共鸣。

一、学本课程及校本化建设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本课程,是以学生和学习为本的课程,其课程内容、结构、呈现形式、实施及评价等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并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本课程倡导教师和学生既是课程的使用者,又是课程的建设者。

在学本课程建设中最为主要的两个内容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校本课程不仅是国家课程的补充,还是彰显和践行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一所学校的课程质量和数量几乎决定着其教育的高度和宽度。

自沙坪坝区启动课程改革以来,笔者所在的重庆市七十一中学校就提出构建“多元化的校本课程”,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可选择的课程。目前学校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还为学生开设了20多门选修课程。学校的课程建设也成为沙坪坝区基础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课程建设的教师自觉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课程意识被置于与课堂意识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该具有课程建设的自觉。具体来说,教师的自觉表现为对学本课程建设的认同、具有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理论及能力、有主体意识且积极投身学本课程建设。下面笔者侧重介绍《插花艺术》课程建设的主要过程。

课程建设包括设置课程、制定课程目标的、选择课程内容、编排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呈现形式、设施课程、评价课程等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制定课程目标

常言说“事非经过不知难”,笔者在编写《插花艺术》这门课程中真切地体会到这句话的意蕴,既要体现这门课程的专业性又要兼顾初中学生的特点。而在所有内容中,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建设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因此最为重要也最为艰难。

首先,要厘清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以便清楚课程目标的源委。如图2

图2 四个目标关系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课程目标是围绕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因此,校本课程目标要围绕学校的培养(育人)目标来制定。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和美育人,育和美人”,办学目标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美育人”,着力培养充满爱、善和智慧的和美学生。依据学校的理念和目标,笔者定下了《插花艺术》课程的性质、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插花”作为一门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高雅造型艺术,是动态植物写真和静态植物欣赏的有机融合,是自然之美和人工装饰之美的完美结合。中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插花的基本知识和技艺,既能丰富知识和开阔视野,更能陶冶情趣、美化生活。《插花艺术》课程是在学校“和美教育”思想指引下,围绕“培养充满爱、善和智慧的和美学生”这一育人目标,基于初中学生生活阅历和身心特点而开设的一门校本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初步了解中、西方插花的历史,掌握插花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插花造型与鉴赏的基本原理,培养插花创作实践能力和鉴赏能力,引领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追求美、分享美,继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助力学生成长为和美学生。

(二)选择内容和编排结构

1.课程内容贴近学生和生活实际

“插花”作为一门学问,内容庞杂,涵盖面广。笔者对插花艺术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进行精心筛选出教学内容,以适合初中学生学习,并注重知识的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内容涵盖了对生活中常见花材的认识以及花材的保养方法、学会几种典型的东西方插花造型、如何正确地欣赏和全面地评价一份插花作品等方面。它们都有助于充实学生的一些生活常识和提升其审美及鉴赏品质;也增强了课程的生命活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据此,笔者在编制教材时,选取了13个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校本选修课程《插花艺术》其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学时(14)餐桌花的设计与制作认识了解餐桌花的插花特点。掌握餐桌花的设计技巧。学生能够有创意地插制出一份餐桌花作品。1插花实作——S型1.掌握S型插花的操作技巧。2.学生能够独立地插制出一份作品。1中国式插花的赏析与实作理解并掌握中国式插花的风格及基本分类。学生学会赏析中国式插花,理解其深刻含义。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份寓意深刻的作品插制。1东方插花——日本花道的赏析学生能够理解花道的艺术形式及方法技巧。学生学会鉴赏日本花道作品。1花艺创作及评价复习本学期所学有关插花艺术的所有理论知识。对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的检验。1

2.课程编排以“学生的学”为主线

在编写时,精心设计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重点关注学生如何学,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读本。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注重对学生认识事物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学生自学、互学、展学、评学等环节,充分体现“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核心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特点和选修课性质,在编写时摒弃知识体系为框架,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线编排每一课时,围绕相关知识点,引出任务,提供必需的资源,让学生完成作品。这样的编排有利于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插花或欣赏活动的实现。

(三)课程实施和评价

1.运用“学本式卓越课堂”教学模式以实施课程

学校建设了“插花(专用)教室”,笔者把历届学生插花作品的精品拍成照片并放大装裱,配以学生自己写的简介,制成了一面“插花艺术精美作品”墙,以此来营造课程氛围。

在课程实施中践行“学本式卓越课堂”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教学视频和图片及实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插作时,多采用教师示范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强调学生学以致用。在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后,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班级展示,老师点评,学生反思感悟,力求达成教学目标。笔者还利用英语教师的专业优势,把英语和本课程进行整合,增加了“英语链接”内容,拓展了学生知识面。与此同时,笔者在实施中观察学生学习表现和征求学生意见,不断地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和表现形态。

2.实施多元主体开放式评价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化达成新课程“三维目标”,在教材编写的每个学时的教学环节中都设计了评价,有学生自评、组内和组间互评、老师点评等,这种多元主体开放式评价避免教师先入为主的单一评价,有利于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索和创造,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求知欲,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时,注重了“形成性”和“终结性”的结合,具体内容见表2。

表2《插花艺术》课程学生综合评价(总分200分)

在近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插花艺术》课程深受学生喜欢,被学校评为“特色精品课程”,在学校每年一度的“校本课程成果展示”中连续获得一等奖。插花课和插花专用教室一直是学校对外接待的窗口阵地,而笔者也在自觉参与“学本课程”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享受着英语和插花艺术教学带来的双重幸福。◇

猜你喜欢

学本插花校本
插花吟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插花由易到难
教育寻真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
讽刺插花欣赏
整体·联系·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