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茵陈五苓散联合祛黄解毒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46例疗效观察

2018-10-19河南省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454000王林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12期
关键词:川楝子黄疸型金钱草

河南省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454000)王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诊治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9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6例。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8~53岁。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9~54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口服益肝灵70mg/次,肝太乐200mg/次,均3次/d,同时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20ml+2.0g维生素C+0.2g维生素B6+10%葡萄糖250ml混合液,1次/d,持续用药20~30d。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茵陈五苓散联合祛黄解毒汤治疗,①加味茵陈五苓散组方:桂枝10g、茵陈30g、山楂15g、虎杖20g、猪苓10g、泽泻10g、栀子10g、炒鸡内金15g、川楝子10g、蔻仁10g。②祛黄解毒汤组方赤芍15g、田基黄15g、葛根15g、金钱草15g、茯苓15g、车前草15g、郁金10g、麦芽15g、白术10g,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至300ml,1剂/d,分早晚2次服用。两种中药均10d作为一个疗程,2~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①治愈:巩膜全身皮肤黄染、尿黄、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症状基本消失,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降低至正常范围(≤34.2μmol/L),肝功能检查恢复正常;显效:黄疸、肝功能检查明显好转,血清TBI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70%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黄疸、肝功能检查好转,血清TBIL较治疗前降低50%~69%。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者。治愈、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率。②统计对比两组不良反应。

1.4 统计方法 用SPSS22.0分析数据,以n(%)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与对照组(73.91%)比较,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48%)高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恶心、呕吐、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

附表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急性黄疸型肝炎属于“阳黄”、“黄疸”等范畴,中医认为机体外感湿热疫毒,伤及脾胃,加之湿热熏蒸于肝胆,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至气血瘀滞而发为黄,主要是由“热”、“湿”、“瘀”、“毒”等因素引起[1]。正如《金匮要略》中曰:“黄家所得,从湿行之”,故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为要。祛黄解毒汤由白术、赤芍、田基黄、葛根、金钱草、茯苓等组成,方中重用田基黄、金钱草可清热利湿退黄。车前草可清热利尿,郁金可疏肝解郁;白术、茯苓健脾利湿,正如《金匮要略》中云“见肝之病,知病传脾,当先实脾”。赤芍、葛根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药品化义》载:赤芍“专泄肝火,养肝藏血”。祛黄解毒汤诸药合用,相得益彰,共奏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功效。加味茵陈五苓散由茵陈、川楝子、炒鸡内金、蔻仁等组成,茵陈可清热利胆退黄。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茵陈中含有绿原酸,6、7-二甲氧基香豆素可促使肝胆分泌胆汁,增强胆汁中胆红素、胆酸的排泄[2]。山楂、炒鸡内金可健胃消食,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痛等症状;蔻仁可行气温中、化湿消痞,与山楂、炒鸡内金配伍可消除积食等症状;川楝子可行气止痛,兼具疏肝清热之功效,以增强茵陈清热利胆之力。祛黄解毒汤与加味茵陈五苓散合用,可发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保肝护肝之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提示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采用加味茵陈五苓散联合祛黄解毒汤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同时两组疗程结束后,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说明两者联合治疗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加味茵陈五苓散联合祛黄解毒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川楝子黄疸型金钱草
茵陈蒿汤治无黄疸型肝炎
Las semillas de cuscuta y la lisimaquia
道地药材川楝子的研究近况*
绞股蓝水提醇沉液抗川楝子致小鼠慢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金钱草醇提水沉工艺的优化
发热黄疸型牛疾病的临床诊治
施肥水平对金钱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金钱草,不起眼儿的排石良药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分析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