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式化护理用于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效果

2018-10-19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陈方周萍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12期
关键词:模式化危重急诊科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陈方 周萍

患者在经过急诊科的抢救和意识恢复过后,需要进行下一步的转运治疗[1]。本研究对模式化护理方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内进行院内转运的50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再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内进行院内转运的50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范围为23~54岁,平均年龄为39岁;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范围21~58岁,平均年龄为38.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其他一般性资料发现,差异对比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转运中实施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模式化的护理方式,主要为:①提前的风险评估。在转运前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并对患者的身体条件进行检测和评估,确定患者符合转运标准;对转运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提前的预测,并相应地准备好充足的急救设备[2];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转运中可能会存在的风险性因素,在获得其同意之后才实施下一步的转运。②确定转运流程的安全性。提高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定期为其组织医护技能培训;对高风险的危重患者在转运前或者转运中进行预处理,以提高整个转运的安全性;提前电话通知好接收科,将患者的性别、年龄、基本病症表现等等资料一一告知,并通知其应当为患者准备的特殊药物、急救药品以及医疗设备等;对转运中发生意外事件的患者实施积极、冷静的处理,为了节约救治的时间,应当将患者往就近的科室送;患者成功转运后,将患者基本信息、检查项目以及输入药物情况等内容进行交接,全部完成后方可签字离开。

1.3 观察指标 首先,对两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其次,在转运结束后,对患者护理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10分制),问卷分数在8~10分之间的为非常满意,问卷分数在6~8分之间的为基本满意,问卷分数在6分以下的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处理数据,数据以百分比来表示,若结果显示P<0.05,则表示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其中观察组患者发生管道脱出、呼吸障碍以及其他不良事件的数量分别为0、1、3,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对照组患者发生管道脱出、呼吸障碍以及其他不良事件的数量分别为2、4、6,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详见附表。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对比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人数分别为21、24、5,总体满意度为90%;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人数分别为18、21、11,总体满意度为78%。观察组的护理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总体满意度(P<0.05)。

附表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急诊科室患者大都为病情紧急、较重的治疗对象,在转运过程中极易造成管道脱出、呼吸障碍、氧气不足等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威胁,且对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工作带来了困扰。模式化护理方式,不仅仅吸收了常规护理中的众多优势,而且通过一系列手段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和锻炼,并且在转运过程中充分尊重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非常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程度,而且对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也有积极帮助。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模式化护理方式下,不良事件发生率得到有效减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且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综上所述,模式化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模式化危重急诊科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透气感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模式化”报道背后捉“活鱼”——浅析如何从政务活动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
玉米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