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大学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建构

2018-09-20孙曙宇徐元红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应用型大学导师制

孙曙宇 徐元红

摘要:应用型大学主要培养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学生的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引进本科生导师制的小班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其在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推广以引导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改革,在导师的指导下更有利于学生通过科研和竞赛等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应用型大学的背景为导师制赋予了新的思想内涵,小班导师制也为实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教学改革;小班化教学;导师制

高校的分类管理和统筹发展具有长期战略性,为了适应地方社会发展,满足产业升级的需要,高校差异化发展不仅可以解决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还可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在这个大背景下,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成为众多地方高校追求的办学目标。和研究型大学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同,应用型大学主要面向地方、服务基层,注重学生理论、实践和职业技能的协调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造成的教学质量下滑制约了应用型大学的建设。

小班化教学作为稳定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改革举措,不仅响应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号召,也满足了个性化教育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小班化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地缩小班级规模,而是需要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并辅以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在融合了以教师引导式教学和学生探究式学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及以导师制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改革之后,小班化教学将发挥出巨大的优势。

本科生导师制(以下简称“本导制”)作为另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和小班化教学相结合,将有效解决生师比例偏大以及指导资源不足的问题。导师制由14世纪创办牛津大学新学院的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科姆提出并实践于研究生教育,19世纪末被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引入本科教育。20世纪上半叶,以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为代表,美国的一些大学也相继采用了本导制。20世纪30年代,竺可桢任浙大校长期间曾试行本导制;21世纪初,在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国内再次实施,之后国内众多高校也纷纷开始推行。由于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与研究型大学不同,应用型大学本导制被赋予了独特的思想内涵。

一、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的理念、模式和层次也趋于多样化。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分为三种类型:研究型大学,从事前沿理论研究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成为此类高校的主要选择之一;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型大学作为一种“新型大学”,其特征表现在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均以应用性为导向,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更加密切。

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磨合,其发展往往和自身的教育资源、学术基础等息息相关,发展路径具有多样性。以笔者所在的台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为例,在保持办学特色的前提下,课程体系建设突破了传统的基础学科的课程体系,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将企业实习、科研和各类竞赛纳入到学生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聘请有经验的企业工程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学生需要在企业完成一定非营利性质的工作量。在熟悉了一线生产流程之后,更有利于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应用问题,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最终形成良性循环。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产学研运行机制,通过增进与企业的互动和合作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濟建设。

二、应用型大学小班化教学模式

2015年,全美排名前20名的全国性大学除康奈尔大学之外,20人以下小班课程的占比均超过了60%。以精英培育为核心要素,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国内较早地推行了小班课程,20人以下小班课程的占比达到了较高的比例。目前,小班教学在国内本科院校逐渐推广开来。浙江省教育厅明文规定所辖高校自2016年7月开始每学年小班化教学学时必须在总学时的40%以上。

小班化教学是稳定和改善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改革举措。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模式,其思想基础和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学还有一定的差距。小班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活动形式,需要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等进行一系列改革而形成,其目标包括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教学成效的提高以及教育公平的改进。

课堂教学改革是小班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归结为改变一讲到底的灌输式讲授,改以引导式、启发式教学,课堂上不仅完成知识的迁移,而且通过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方式并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体体现在探究式学习方法。引导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是对分课堂、高效课堂或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由于生师比的先天优势,教师可以充分顾及每一个学生,兼顾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由于人数较少,学生也容易在互动过程中受到感染,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有效实施小班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和保障。

应用型大学小班教学的特点主要反映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其中最主要的改革措施是以应用为引导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凸显办学特色,并体现理论、实践和职业技能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形式,和传统的课程形式相结合,如在企业的现场教学等。由于生师比的优势,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小班教学的考核形式也可以实行多元化,最终实现课程形式多样化和考核形式多元化的协调。

应用型大学更加注重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和课堂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环节管理上较为松散,为了切实落实能力培养的目标,必须建立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机制。将本导制纳入到应用型大学小班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此外,小班化教学和本导制结合,也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学生科研以及各类学生竞赛等实践活动。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素质制订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三、应用型大学本导制

本导制源于英国牛津大学,如今仍在实行,由于课程相对较少,学生主要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自学。学院会为每位本科新生指定一位导师,称为“Tutor”,负责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导师每周一次通过交谈的方式进行辅导,称为“Tutorial”。这期间不仅授业解惑,更注重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的导师制有所不同,带有鲜明的本土特色,本科生的培养仍旧以课程为主,导师制只是人才培养综合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国内本导制按指导时限分为全程导师制和年级导师制,按职责分为生活导师制、学习导师制、科研导师制等。形式上虽然多样化,但其目标指向和精神实质是一样的,就是为了完善本科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培养,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多规格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相对于研究生,本科生自我教育和完善的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本导制需要导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进行手把手的指导。

研究型大学以培养创新性拔尖人才为己任,本土化的导师制无一例外地打上了精英培养的“标签”。但是对应用型大学来说,导师制的形式可以直接引进,而其思想基础就无法直接“移植”了。

为了稳定和提高教育的质量,导师制无疑是个非常好的“抓手”。但是应用型大学导师制需要顺应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人才培养宗旨,以应用性为引导,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最终在学生的理论、实践和职业技能的协调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小班化教学引入本导制之后,实践环节将变得更加灵活有效,尤其是科研和各类竞赛。

应用型大学小班化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在应用性的引导下实施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上的一系列改革所组成,本导制作为其中的重要改革内容,不仅是形式上的创建,还要加强制度上的完善,如导师的遴选制度、责权利的分配等,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长期成效。

责编:黎明

猜你喜欢

小班化教学应用型大学导师制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应用型大学《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课程研究与实践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探析
对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思考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工程制图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应用型大学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小班化教学背景下英语教学策略探讨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