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对外参加比赛经验总结及其传承研究

2018-09-20王新刚聂燕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8期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

王新刚 聂燕

摘要:在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的项目背景下,本研究对本专业相关赛事举办方和类别、赛事的质量和参赛的对象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学生对外参赛的现状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学生在参赛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赛事不熟悉、缺少教师和领导的重视、未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经验缺乏传承等。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获得相关协会支持、确定所参加赛事活动、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取得院系教研室的支持等。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模拟经营比赛;经验传承;信息交流

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结合,推动了高校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及师资培养,提高了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对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对外参加比赛的意义

从特色专业建设的需要来看,特色专业建设核心指导思想是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对外参加比赛符合这一指导思想。对外参加与营销专业相关的比赛,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还可以让学生对企业经营流程有一定的了解,再配合寒暑假的实习或兼职,非常有利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参加比赛还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还可以与其他院校的学生进行交流学习。

从学生学习的需要来看,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如果没有经历过市场实践,很难认识和理解其所学知识的用处。同时,市场营销专业的比赛可以充实学生的大学生活,在比赛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最重要的是在就业时,可以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拿给就业单位看。尤其是那些由企业举办的比赛,会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从整个大学教育的需要来看,虽然这些比赛场景不能与现实中的企业和社会完全一样,但至少可以部分体现企业的运营和社会当中人与人的交往过程。在整个参赛过程中,学生一方面需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指导教师、团队成员、赛事举办方等),另一方面也需要借助比赛梳理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所以,深入研究大学生对外参加比赛情况符合整个大学教育的需要。

二、针对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的赛事及学生参赛现状

(一)针对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的赛事现状

就与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比赛来看,各省、各地区、各企业事业单位举办的赛事活动每年都有很多。根据赛才网以及笔者对大学生所参加赛事的调研,对大学生所参加赛事的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是赛事举办方和类别。尽管赛事名目种类繁多,但主办方主要来自于教育部门(教育部及各地市教育部门)、各大高校(如清华、北大等)、知名企业(如赛迪、联想等)。赛事类别主要分为企业模拟经营、营销案例分析、营销策划大赛、创业大赛等四类,而这四类当中教育部门较倾向于创业大赛,企业较倾向于模拟经营和营销策划,高校则较倾向于营销案例分析。

二是赛事质量和参赛对象。通过对赛事的跟踪调查,笔者发现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和高校所举办的大学生赛事活动连续性不强,常常是做一两届就不做了。而且从参赛的大学生评价来看,对赛事的规则及过程管理意见较大。还有一些比赛对专业知识的体现和应用不够,流于形式。从参赛对象看,有不少比赛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如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沙盘大赛就是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也有部分比赛是不限学校不限参赛对象的,如GMC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MBA、高校教师及大学生等均可在一个平台上竞技。

针对上述比赛,教师需要对大学生参赛做一些引导工作,尤其是对赛事的质量进行评估,以免在校大学生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在水平较低的赛事活动上。按照赛事持续性、专业性和影响力等指标,根据实验中心资深教师和笔者带学生参加比赛的经历,以及对学生的访谈结果,教师可以从各类比赛当中,挑出比较有代表而且赛事活动质量较高的比赛。

(二)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参赛现状

笔者从本校2015级和2016级营销班挑选了部分学生加入本研究,并发放调查问卷给69名学生。其中大三学生14名,收回有效问卷14份,大二学生55名,收回有效问卷39份。

一是赛事活动类型。通过调研,在本专业大二、大三的学生对外所参加的比赛中,联想、宝洁、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所举办的各类营销策划大赛最多:其次是全国MBA培养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管理大赛等企业模拟经营比赛:再次是康腾杯营销案例分析大赛和挑战杯、博文杯等创业计划大赛,后两类比赛参加的学生相对较少。从所参加的赛事来看,学生较倾向于企业所举办的比赛,原因在于奖品比较有吸引力,并且有实习的机会,参赛成本也比较低等。而对于竞争模拟、案例分析等赛事,学生参加比较少,多数是因为对比赛信息的获取不够。

二是参赛次数和结果。大三的学生参加企业所举办的营销策划大赛居多,大二学生所参加的比赛级别层次和质量效果均相对较差一些。有些学生参加比赛多达三四次,而有些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比赛,参加一次的学生最多。这说明有些学生在比赛中找到了乐趣和信心,有些学生的参赛兴趣还有待开发。从比赛结果来看,基本上没有拿过冠军的,最好的成绩是到半决赛,大多数可以杀进复赛。

三是获取比赛的信息渠道。主要是从网络、同学、举办方和学校等几个方面获得,以互联网获得信息居多,主办方学校宣传和学院公告次之,剩下的基本上就是同学邀请或告知。虽然以互联网信息居多,但从参加的赛事活动来看,因为互联网信息量太大.本专业较少有学生能找到影响力大、赛事效果好的比赛。从调研结果来看,缺乏教师对参赛信息的介绍和指导也是学生获得参赛信息较少的原因。

四是教师的指导和学院的期望。通过访谈得知,学生都觉得教师针对比赛的指导较少,而且指导内容比较宏观、深度不够。笔者通过对教师的访谈了解到,院系对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缺乏激励措施。从工作量的统计来看,学院并未设置该项工作的统计,仅有“大创”和“博文杯”两项赛事计入了教师工作量中。从指导内容来看,学生希望教师从比赛规则、方法、方案写作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在谈到希望学院给予哪些方面的支持时,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关注教师的指导和经费的支持,只有少数学生比较在意领导的肯定。根据访谈结果显示,除缺乏教师深入、系统的指导外,比賽的参赛费用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五是相关课程和传承方式。根据访谈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市场营销学、营销调研和营销策划三门课在比赛中应用较多,然后是财务、会计和统计分析,最后是品牌管理、市场心理学等专业课程。可以看出,在对外参加比赛方面不仅需要营销专业的课程,而且还需要设置研究方法以及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课程。在问及有无往届的师兄师姐指导或带领他们参加比赛时,80%以上的学生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而且不少学生是跟师兄和师姐一起组队,并经常通过聊天的方式学习比赛的经验。当问及是否希望将比赛的经验传承给下一届的师弟师妹时,也有80%以上的学生希望这样做。

三、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参赛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参加比赛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本专业学生对外参加比赛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本专业赛事不熟悉

从调研结果来看,本专业的学生所参加的比赛有限,赛事的影响力、赛事效果和质量、赛事的连续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跟比赛的宣传、学生之间的交流等方面有一定的联系。而且多数学生参加的比赛是一次性的,很少有连续两次参加同一个比赛的。这就造成学生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却只有一次比赛的机会,部分学生甚至还没有弄清楚比赛的规则就被淘汰了,还有的刚刚找到感觉,比赛下一年就不再举办了。还有不少学生对比赛进程不够了解,参赛时比较仓促,不能很好地准备。

(二)缺少教师指导和领导重视

教师不仅要搞科研,教学工作任务量也比较重,职称评定竞争激烈,所以在对学生参加比赛方面指导较少。且许多赛事的规则每年也都有相应的改变,若非长期跟踪某一赛事,即便是教师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比赛规则。除此之外,部分教师由于居住地较远或者家庭原因,对指导学生参赛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比赛需要参赛队员到外地比赛,涉及经费等问题,教师还需要承担学生外出的风险。指导教师在帮助学生之后,并无任何工作量的增加,而且在评职称时作用不大。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三)未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笔者的调查中,对外参加比赛最好的成绩也只是进入半决赛,大多数学生初赛或复赛就被淘汰。这样的局面会大大降低今后学生参加比赛的积极性。学生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取得良好的成绩。一方面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挫伤其自信心:另一方面有可能会形成一种负面宣传的氛围。

(四)比赛经验缺乏传承

在访谈过程中,不少学生提到本专业上下届学生之间关于比赛的传承主要在于日常生活中的聊天。而这种聊天方式随机性比较大,经验的传递较为零散、不够系统。比赛经验的传承,仅仅靠口头的交流是不够的,并且这些零星的交流还会随着学生的离校而流失掉。所以,很多学生提出采取开办讲座、交流会以及建立QQ群和微信群的方式传承比赛经验,并针对每一类比赛做文字材料的记录,同时需要教师加以指导。

四、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参赛建议

(一)成立或寻找协会支持

学院要成立相关部门或组织来负责本专业学生对外参加比赛的事情,如成立市场营销协会,可以通过市场营销协会的专业部门,专门负责本专业学生对外参加比赛的事情。对赛事活动、指导教师以及参赛学生等各方主体之间进行联络和沟通。针对每类比赛进行经验材料的整理和存档,保证有效传承。除此之外,协会还应负责赛前的动员、宣传及培训工作,以便本专业的学生能够提前做好准备。

(二)确定所参加的赛事活动

根据赛事类型确定本专业学生主要参加的比赛活动。同时还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思想,积极了解并参加新出现的赛事。这就需要市场营销协会对与营销专业相关的各类比赛非常熟悉,而且还要通过跟踪对其进行效果评估,如要看其规则和过程是否公平、参赛成本及影响力如何等。只有确定了主要参加的赛事活动,经验才能有效分享。按照术业有专攻和分工的思想,确定比赛之后,学生可以主攻不同类型的比赛,而不是盲目地参加比赛。长期参加某项比赛不仅可以积累经验,而且还可以与举办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掌握比赛动向。对学生来说,降低熟悉比赛规则的成本,掌握比赛的进程,更有利于做好准备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借助互联网先进技术,可由市场营销协会统一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如网上论坛、QQ、微信、微博等。通过大家获取信息的不同渠道收集比赛的信息,集思广益讨论并分享比赛成功与失敗的经验。还可以由市场营销协会组织,根据比赛进程请教师开办讲座或交流会。甚至可以从网上搜集每一类比赛的论坛,从论坛中获取一些比赛分析的工具和经验进行讨论学习。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跨校间的学习与交流。

(四)取得院系教研室的支持

院系和教研室领导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为赛事配备指导教师,并给予指导教师相应的工作量或考核奖励。同时应从精神和物质方面对学生参加比赛进行奖励,营造一个鼓励和激励的氛围。院系还需要从专业课的课程设置方面,给予一些课程方面的支撑。

综上,若能够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对外参加比赛的工作做好,学生连续多次在大型赛事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本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一定会得到提高。而特色专业的建设,完全可以把比赛作为一个抓手,用心打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会提升本专业的学科地位。

责编:群平

猜你喜欢

市场营销专业
从预设到生成: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型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基于案例分析的校友平台建设研究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浅析
基于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方法的探析
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销售管理》课程设计初探
应用技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实践体系改革
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初探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