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血管成形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糖尿病足伴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2018-09-19赵文健任明亮金永旭黄孝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内径成形术糖尿病足

赵文健,任明亮,金永旭,黄孝丽

兖矿新里程总医院手足外科,山东邹城 273500

此次样该研究对象都是收录于2016年12月—2018年1月来该医院治疗糖尿病足伴下肢血管病变的74例患者,临床选择下肢血管成形术联合常规药物的治疗方法,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此次样本分析对象都是收录于来该医院治疗糖尿病足伴下肢血管病变的74例患者,依照计算机表法处理为两组,试验组(n=37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最高年龄74岁,最低年龄46岁,中位年龄(61.8±4.1)岁。 对照组(n=37 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8例,最高年龄73岁,最低年龄45岁,中位年龄(61.5±3.8)岁。纳入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该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的患者,74例患者无论是在年龄上还是性别上的检验资料都显示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将低分子量的肝素钠注射液注射于患者的皮下部位,注射2次/d,每次注射4 000U;进行阿司匹林肠溶片药物的口服,服用1次/d,服用100mg/次;进行氯吡格雷药物的口服,服用1次/d,服用75mg/次,连续治疗一个月[1]。试验组进行下肢血管成形术联合常规药物的治疗形式,常规药物的用药方法与对照组相一致,下肢血管成形术的开展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对患者进行股动脉经皮穿刺技术,需要在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进行,并将5~7 F动脉导管鞘置于其中,肝素钠需要静脉注射,注射剂量为3 000~6 000 U,在动脉鞘进行导管引入中完成DSA造影的检查,对血管病变部位以及长度的相关内容进行观察,以此采取有效的血管扩张成形术,如果患者出现节段性的轻度狭窄,需要对其开展血管球囊扩张术,根据血管狭窄段管径的实际大小进行球囊直径的选择,同时能够确保扩张时间在3min以上,如果患者的血管狭窄部位超过半数以上,则需要使用Palmaz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加以解决[2]。

1.3 观察指标

患者下肢血管内径出现明显缓解,糖尿病足分级上升一级,溃疡变小,为有效;患者下肢血管内径以及糖尿病足分级未出现缓解,溃疡不变,为无效;患者下肢血管内径减小,糖尿病足分级下降一级,溃疡变大,为恶化;患者需要进行截肢。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足背动脉内镜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4 统计方法

将74例糖尿病足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样本数据资料输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此次样本分析,计数资料选择 χ2检验,以[n(%)]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选择 t检验方式,以(±s)形式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有效率

37例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呈现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讨分析有效,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2.2 足背动脉内径

37例试验组患者足背动脉内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呈现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讨分析有效,见表2。

表2 两组足背动脉内径的比较[(±s),m in]

表2 两组足背动脉内径的比较[(±s),m in]

组别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2个月 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n=37)对照组(n=37)t值P值1.69±0.08 1.38±0.07 17.738 8 0.000 0 1.82±0.07 1.42±0.06 26.390 7 0.005 0 1.82±0.06 1.48±0.05 26.479 8 0.000 7

3 讨论

由于糖尿病患者在长期的高血糖影响之下,自身的蛋白质会出现非酶糖基化,导致血管壁中蛋白在正常结构下受到损坏,释放出大量的毒性物质,如氧自由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进一步损伤。除此之外,由于血液在高血糖的影响下,会出现黏稠,血流速度因此降低,为血栓以及动脉硬化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会造成血液的缺失,进而降低神经功能,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3]。糖尿病足伴下肢血管病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为有效提升糖尿病足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通常是采取综合治疗的手段加以干预,即为下肢血管成形术联合常规药物的治疗手段,与单一药物治疗方法相比,联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4]。下肢血管成形术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能够改善患者的下肢供血情况,为缺血区提供足够的血液,并促进血液的有效循环,加快创伤面的痊愈,防止溃疡的蔓延,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进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5]。

此次样本分析中,试验组37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89.19%,足背动脉内径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以及治疗后 3个月分别为(1.69±0.08)、(1.82±0.07)、(1.82±0.06)mm 与对照组 37 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54.05%,足背动脉内径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以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为(1.38±0.07)、(1.42±0.06)、(1.48±0.05)mm 相比,形成明显的治疗优势,呈现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探讨研究价值,与唐亮宇,苏荣斌,谭少玲等人[6]的研究成果大体一致。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足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下肢血管成形术联合常规药物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足背动脉内径,具有推广应用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内径成形术糖尿病足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